吸振装置
    41.
    发明公开
    吸振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4293408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210041922.1

    申请日:2022-01-14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吸振装置,包括安装座及至少一个动力吸振器,安装座上形成有第一套腔及至少一个第二套腔,第一套腔用于套设于被减振结构上;动力吸振器的固有频率与被减振结构的固定频率相匹配,动力吸振器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动力吸振器包括一体连接的主体部及黑洞部,第二套腔套设于主体部上并锁紧,黑洞部沿竖直方向上的截面厚度沿远离主体部的方向呈幂函数逐渐减小,主体部沿竖直方向上的截面厚度与黑洞部沿竖直方向上的最大截面厚度相同。本申请的吸振装置通过安装座能够将被减振结构上的弹性波快速传递至动力吸振器,同时动力吸振器利用声学黑洞效应,拓展了减振降噪的频率范围,提高了减振降噪效果。

    病害处可更换的轨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195688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1043852.0

    申请日:2020-09-28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病害处可更换的轨道结构,病害处可更换的轨道结构包括固定式主线路与可移动式辅助段。固定式主线路设有缺口段。可移动式辅助段为至少两个并均与缺口段相适应,其中一个可移动式辅助段可移动地设置于缺口段中并可移出到缺口段外,另一个可移动式辅助段为备用线路段。备用线路段可移动地设置于固定式主线路的邻侧,且在其中一个可移动式辅助段移出到缺口段外之后,备用线路段可移动到缺口段中。当位于缺口段中的可移动式辅助段存在病害时,可以及时地将该可移动式辅助段移出到缺口段外进行异地维修处理,使得可移动式辅助段的维修操作方便快捷,并将备用线路段移动到缺口段中,备用线路段补充到缺口段中后能保证轨道的正常安全运营。

    轨道结构无损及温度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982966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799743.5

    申请日:2020-08-11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结构无损及温度检测装置,包括底座,超声检测机构设于底座内并用于发射及接收超声波检测轨道内部,红外检测机构可伸缩地连接于底座外,并用于获取轨道表面红外热图像,充电组件包括电池及太阳能板,电池设于底座内并与超声检测机构、红外检测机构电性连接,太阳能板连接于底座外侧且与电池电性连接。上述轨道结构无损及温度检测装置,通过太阳能板为电池充电,电池用于为红外检测机构及超声检测机构供电,无需与外部电源进行连接,装置的安装位置不受限,且供电方便快捷,方便上述装置长期使用,全方位检测轨道且满足损伤及温度检测一体化的需求。

    环境荷载耦合作用下工程结构模型试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982656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706703.1

    申请日:2020-07-21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境荷载耦合作用下工程结构模型试验系统,环境荷载耦合作用下工程结构模型试验系统包括:环境模拟箱与加载组件。环境模拟箱用于放入进行模拟试验的工程结构,并为工程结构提供预设的环境条件。对工程结构进行试验工作时,将工程结构放置于环境模拟箱中,由环境模拟箱给工程结构提供预设的环境条件,再现不同的自然环境因素,与此同时,由加载组件同步进行竖向和水平的多向加载,加载组件将模拟外部荷载传递给工程结构,也就是能够同时考虑不同的自然环境因素与外部荷载相互耦合对工程结构的静力和动力响应的影响,模拟试验更加真实,能实现对工程结构在环境荷载耦合作用下结构性能演化规律和致灾机理等进行试验研究。

    适合长大隧道的多模式融合通信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545517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36354.2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适合长大隧道的多模式融合通信系统,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本申请通过将同时支持UWB、宽带通信以及窄带通信的多个基站设置在隧道中,在通信方面,本发明能够充分发挥各类通信方式的优势,当联网设备采集到数据之后,可以根据数据类型的不同,选择效率最高的通信技术进行传输;在定位方面,本申请采用超宽带无线通信UWB技术,能够为隧道内的相关联网设备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服务,从而在低成本的基础上,同时为隧道工程提供定位服务和多制式的通信服务。另外,本申请通过有线和/或无线组网技术相结合,为无人化或少人化联网设备在移动过程中提供稳定且高效的信号传输,同时还使得联网设备在接入基站时更加灵活,具有良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030663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011043876.6

    申请日:2020-09-28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轨道结构包括轨道主结构、轨道辅结构及导轨组件。轨道主结构上与道路相交叉的部位设有缺口段,轨道辅结构与缺口段相适应并对应设置于缺口段中。导轨组件从缺口段正下方的道路路面延伸到道路的外围路面区域。轨道辅结构可移动地设置于导轨组件上,轨道辅结构能沿着导轨组件移动到缺口段或者移动到外围路面区域。当道路上的交通工具需要经过平交道口时,使道路处于通行状态,此时平交道口处不可通行,这样交通工具便可顺利地穿过缺口段,不会碾压平交道口处的轨道结构,即能保护轨道结构免受车辆碾压,并使道路上的运输工具安全通行,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