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装置及其浮置板轨道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66369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510057638.7

    申请日:2025-01-14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轨道减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振装置及其浮置板轨道。一种减振装置,减振装置包括:内筒体,用于沿第一方向伸缩;隔离管件,设置在内筒体内部并与内筒体的底部固定连接,用于将内筒体的内部腔体分隔成环柱形腔体和圆柱形腔体;弹簧件,位于环柱形腔体内,并且两端分别抵接内筒体的顶部和底部;惯容组件,位于圆柱形腔体内,惯容组件与内筒体的顶部固定连接,并与隔离管件的顶部固定连接;外筒体,用于容纳并固定内筒体;其中,环柱形腔体和圆柱形腔体内部填充有阻尼脂,阻尼脂用于与弹簧件挤压、与惯容组件旋转剪切提高黏滞阻尼效应,耗散吸收振动能量。

    隧道结构变形承载力监测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223506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379506.8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隧道结构变形承载力监测方法和系统,涉及隧道结构变形承载力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获取隧道的设计参数,地质参数;根据设计数据和地质参数生成设计承压系数,根据地质参数生成水影响系数和外部压力形变系数;获取隧道环境数据,根据环境数据、水影响系数和外部压力形变系数生成外部压力形变评估系数;获取隧道荷载数据,分析荷载数据和外部压力形变评估系数生成第一隧道压力形变评估系数;获取隧道底部图像数据,通过隧道底部图像数据分析隧道老化情况,并通过道老化情况分析第一隧道压力形变评估系数进行修正生成第二隧道压力形变评估系数;根据第二隧道压力形变评估系数对隧道结构变形承载力进行监测。

    整环隧道加载系统及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329593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492868.1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整环隧道加载系统及方法,其整环隧道加载系统包括加载装置和控制装置,加载装置与控制装置通信连接;加载装置包括整环反力架和千斤顶,千斤顶设有底座、缸体、伸缩杆、压力传感器、承载件,千斤顶的数量为若干个;整环反力架的内侧面设有滑槽,底座设有嵌入部,嵌入部与滑槽滑动配合;底座支撑缸体;伸缩杆配合缸体,沿缸体伸缩运动;伸缩杆、压力传感器、承载件依次抵接;承载件远离压力传感器的一端与待加载检测的整环隧道模型抵接,为整环隧道模型提供外部载荷。基于本申请方案,使千斤顶可在整环反力架内灵活调整位置,适应不同形状的整环隧道模型。结合控制装置的调控,显著提升了隧道安全评定的准确性。

    隧道表观病害的三维检测与诊断模拟验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8844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63529.1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隧道表观病害的三维检测与诊断模拟验证方法、平台及存储介质,其方法包括:采集隧道模型的点云数据和图像数据,基于上述两类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得到表观检测结果,并根据表观检测结果定位隧道模型的可疑病害区域。利用机器学习模型分析出可疑病害区域对应的病害诊断结果,并将病害诊断结果与隧道模型的预设真实病害信息进行对比,得到的对比结果可用于优化机器学习模型。本方案避免了实车验证和非实体验证的限制,有效提高对机器学习模型的验证效果和验证效率。

    轨道结构无损及温度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982966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010799743.5

    申请日:2020-08-11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结构无损及温度检测装置,包括底座,超声检测机构设于底座内并用于发射及接收超声波检测轨道内部,红外检测机构可伸缩地连接于底座外,并用于获取轨道表面红外热图像,充电组件包括电池及太阳能板,电池设于底座内并与超声检测机构、红外检测机构电性连接,太阳能板连接于底座外侧且与电池电性连接。上述轨道结构无损及温度检测装置,通过太阳能板为电池充电,电池用于为红外检测机构及超声检测机构供电,无需与外部电源进行连接,装置的安装位置不受限,且供电方便快捷,方便上述装置长期使用,全方位检测轨道且满足损伤及温度检测一体化的需求。

    一种水平连环盾构隧道结构及其管片分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56959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960378.5

    申请日:2023-07-31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水平连环盾构隧道结构及其管片分块方法,其根据盾构机的起吊重量、环的外半径和隔离柱的高度,分别确定两个环管组中每个环的纵向螺栓总数;基于每个环的纵向螺栓总数,计算每个环管单元中两个环分别对应的管片数量、以及每个管片的纵向螺栓数;其中,环管单元中两个环的管片数量不相等;根据每个环管单元中两个环分别对应的管片数量、以及每个管片的纵向螺栓数,分别确定环管单元中每个环的管片对应的圆心角;基于纵向螺栓总数、管片数量、管片的纵向螺栓数和管片对应的圆心角分别对每个环进行分块,从而解决了水平连环式隧道结构的管片分块问题。

    隧道诊断车和诊断系统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610462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183376.1

    申请日:2022-09-27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隧道诊断车和诊断系统,隧道诊断车包括车体、检测设备及中控设备,检测设备设于车体;中控设备设于车体,并设有通信相连的控制模块和诊断模块,控制模块与检测设备、云端平台通信连接,以收集隧道数据,诊断模块用于对隧道数据融合处理并输出初步诊断结果。本申请的检测设备随车体运动全面地采集隧道内的数据信息,提高检测效率。控制模块将收集到的隧道数据,传输至诊断模块并同时上传至云端平台。诊断模块快速地给出初步诊断结果,云端平台则进行详细全面的数据分析。如此,便于运维人员及时解决一些明显的隧道病害,避免安全隐患,在保证对隧道病害进行全面诊断的同时,提高了诊断的层次和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