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孪生的高海拔隧道衬砌开裂风险监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556521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026178.7

    申请日:2024-0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高海拔隧道衬砌开裂风险监测方法及系统,涉及隧道智能建造领域,根据目标隧道三维点云数据建立目标隧道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分析确定目标隧道的开裂风险区域;并根据开裂风险区域的每一结构单元的时间‑空间数据和传感器监测数据中的高海拔环境信息应用物理信息神经网络模型,得出每一结构单元的预测响应数据;并采用加权平均算法计算开裂风险系数,评估开裂风险等级。本发明结合三维点云扫描、有限元力学仿真和传感器实时监测,基于物理信息神经网络建立了隧道衬砌开裂的监测评估机制,提高了现有隧道监测运维的效率和隧道结构的可靠性,反映了隧道智能化监测的发展趋势。

    一种结构健康监测高频数据异常值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822270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403417.9

    申请日:2021-11-24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结构健康监测高频数据异常值的确定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待监测数据组的时间特征向量;获取所述待监测数据组的第一空间特征向量,其中,所述第一空间特征向量基于第一图像获得,所述第一图像为基于所述待监测数据组得到的直角坐标系下的图像;获取所述待监测数据组的第二空间特征向量,其中,所述第二空间特征向量基于第二图像获得,所述第二图像为基于所述待监测数据组得到的极坐标系下的图像;基于所述时间特征向量、所述第一空间特征向量和所述第二空间特征向量,得到所述待监测数据组的异常分类结果。本申请使用多源数据使得到的异常分类结果更准确。

    面向城市差异性沉降监测的北斗数据填充与变形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38978A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110438666.5

    申请日:2021-04-22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城市差异性沉降监测的北斗数据填充与变形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基于北斗的沉降监测数据进行高精度解算,得到北斗监测解算结果;S2:对北斗监测解算结果中的缺失数据进行最优数据预测,得到预测结果;S3:根据预测结果填充缺失数据,得到连续的北斗监测解算结果;S4:将连续的北斗监测解算结果分段,并对各段数据进行拟合,得到沉降监测曲线,完成北斗数据的填充与变形预测。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城市差异性沉降监测的北斗数据填充与变形预测方法,解决了北斗监测数据不完整的问题。

    一种北斗定位长期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556563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379024.4

    申请日:2020-11-30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北斗定位长期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得变形监测时间序列,并进行单历元异常值分析和剔除;S2:进行数据矩阵化处理;S3:进行周期性、半周期性波动及噪音分析,并移除周期性波动与噪音;S4:进行固定时间段的分段,并剔除非周期性共模误差;S5:进行数据重构拟合。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北斗定位长期监测数据的处理系统,应用于实现所述的一种北斗定位长期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北斗定位长期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目前的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并没有考虑到监测时间序列内部的非周期位移信号实质为外部环境影响下的被监测物真实位移信号的问题。

    铁路线路立体交叉处可升降的轨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030619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011043878.5

    申请日:2020-09-28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线路立体交叉处可升降的轨道结构,铁路线路立体交叉处可升降的轨道结构包括第一轨道线路、第二轨道线路、填补线路与移动机构。第一轨道线路设有第一缺口段,第二轨道线路设有第二缺口段。移动机构用于将填补线路移动到第一缺口段中,或移动到第二缺口段中。当第一轨道线路上有列车需要通过时,使第一轨道线路处于通行状态,也就是通过移动机构移动填补线路到第一缺口段中,这样列车便可以在第一轨道线路上顺利通行;当第二轨道线路上有列车需要通过时,使第二轨道线路处于通行状态,通过移动机构移动填补线路到第二缺口段中,列车在第二轨道线路上顺利通行。如此,减少桥梁或涵洞的修建,节约成本,并实现上下线路的连接。

    基于数字孪生的高海拔隧道衬砌开裂风险监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556521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410026178.7

    申请日:2024-0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高海拔隧道衬砌开裂风险监测方法及系统,涉及隧道智能建造领域,根据目标隧道三维点云数据建立目标隧道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分析确定目标隧道的开裂风险区域;并根据开裂风险区域的每一结构单元的时间‑空间数据和传感器监测数据中的高海拔环境信息应用物理信息神经网络模型,得出每一结构单元的预测响应数据;并采用加权平均算法计算开裂风险系数,评估开裂风险等级。本发明结合三维点云扫描、有限元力学仿真和传感器实时监测,基于物理信息神经网络建立了隧道衬砌开裂的监测评估机制,提高了现有隧道监测运维的效率和隧道结构的可靠性,反映了隧道智能化监测的发展趋势。

    喷射混凝土回弹率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6306190B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544703.X

    申请日:2023-05-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喷射混凝土回弹率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涉及隧道施工自动化领域,方法包括先采用二分法获取混凝土颗粒的临界粘附速度;然后,基于离散元分析法,根据所述临界粘附速度,确定各喷射参数组合对应的回弹率数值;根据喷射参数组合以及与其对应的回弹率数值,确定喷射参数组合与回弹率之间的回归模型;最后,根据所述回归模型以及目标回弹率数值,反推目标喷射参数组合。本发明通过建立喷射参数与回弹率的回归模型,整合满足目标回弹率的数据集,进而反推目标喷射参数,实现目标喷射参数的自动化获取,反映了隧道施工技术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一种多自由度隔振系统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606278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110934380.6

    申请日:2021-08-15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自由度隔振系统,包括支腿机构、载物平台和基础平台,所述支腿机构包括惯容模组和波纹管阻尼模组;所述载物平台和所述基础平台通过6个所述支腿机构连接,所述支腿机构的上端与所述载物平台铰接,所述支腿机构的下端与所述基础平台铰接;所述载物平台上连接有第一质量模组,所述基础平台固定设置于任一平面或连接有第二质量模组。本发明推导了其动力学方程等计算方法,其振动方程包括支腿传递特性以及阻抗矩阵推导,为实现其应用提供保障,同时基于此与现有各六自由度平台实现精确对比,有助于实现更优的减振效果。

    一种北斗定位长期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556563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011379024.4

    申请日:2020-11-30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北斗定位长期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得变形监测时间序列,并进行单历元异常值分析和剔除;S2:进行数据矩阵化处理;S3:进行周期性、半周期性波动及噪音分析,并移除周期性波动与噪音;S4:进行固定时间段的分段,并剔除非周期性共模误差;S5:进行数据重构拟合。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北斗定位长期监测数据的处理系统,应用于实现所述的一种北斗定位长期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北斗定位长期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目前的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并没有考虑到监测时间序列内部的非周期位移信号实质为外部环境影响下的被监测物真实位移信号的问题。

    轨道结构无损及温度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982966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799743.5

    申请日:2020-08-11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结构无损及温度检测装置,包括底座,超声检测机构设于底座内并用于发射及接收超声波检测轨道内部,红外检测机构可伸缩地连接于底座外,并用于获取轨道表面红外热图像,充电组件包括电池及太阳能板,电池设于底座内并与超声检测机构、红外检测机构电性连接,太阳能板连接于底座外侧且与电池电性连接。上述轨道结构无损及温度检测装置,通过太阳能板为电池充电,电池用于为红外检测机构及超声检测机构供电,无需与外部电源进行连接,装置的安装位置不受限,且供电方便快捷,方便上述装置长期使用,全方位检测轨道且满足损伤及温度检测一体化的需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