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34765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0618602.3
申请日:2021-06-03
Applicant: 淮北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霉变水果为碳源发酵合成ε‑聚赖氨酸的方法,是以霉变水果为碳源,在ε‑聚赖氨酸的发酵过程中采用补料分批发酵的方式投加,以促进ε‑聚赖氨酸的生物合成。与传统ε‑聚赖氨酸液态发酵相比,本发明所示的以染霉水果为碳源的ε‑聚赖氨酸发酵方法能够显著提高ε‑聚赖氨酸产量、生产强度,在染霉水果无害化、资源化以及ε‑聚赖氨酸工业化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234766B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0618607.6
申请日:2021-06-03
Applicant: 淮北师范大学
IPC: C12P13/02 , C12N1/38 , C12N1/20 , C12N1/18 , C12N1/14 , C12R1/19 , C12R1/125 , C12R1/865 , C12R1/645 , C12R1/4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添加微生物诱导子的ε‑聚赖氨酸生物合成方法,筛选了对ε‑PL合成影响最大的几种微生物源诱导子,并优化了此类诱导子的最佳添加量、添加时间、最佳诱导子合成时间、诱导子的保存方式、诱导子的提取方式,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ε‑PL的分批发酵和补料分批发酵。与传统ε‑PL液态发酵相比,本发明所示的添加微生物诱导子的ε‑PL发酵方法能够显著提高ε‑PL产量、生产强度,在ε‑PL工业化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234766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618607.6
申请日:2021-06-03
Applicant: 淮北师范大学
IPC: C12P13/02 , C12N1/38 , C12N1/20 , C12N1/18 , C12N1/14 , C12R1/19 , C12R1/125 , C12R1/865 , C12R1/645 , C12R1/4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添加微生物诱导子的ε‑聚赖氨酸生物合成方法,筛选了对ε‑PL合成影响最大的几种微生物源诱导子,并优化了此类诱导子的最佳添加量、添加时间、最佳诱导子合成时间、诱导子的保存方式、诱导子的提取方式,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ε‑PL的分批发酵和补料分批发酵。与传统ε‑PL液态发酵相比,本发明所示的添加微生物诱导子的ε‑PL发酵方法能够显著提高ε‑PL产量、生产强度,在ε‑PL工业化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122590A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110618983.5
申请日:2021-06-03
Applicant: 淮北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柠檬酸发酵废弃物的ε‑聚赖氨酸生物合成方法,采用有机溶剂对柠檬酸发酵废水、废渣进行提取,并将其添加到ε‑聚赖氨酸发酵过程中,进而促进ε‑聚赖氨酸的合成。与传统ε‑聚赖氨酸液态发酵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添加柠檬酸发酵废水、废渣提取物的ε‑聚赖氨酸发酵方法能够显著提高ε‑聚赖氨酸产量、生产强度,在柠檬酸发酵废弃物资源化以及ε‑聚赖氨酸工业化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2535275A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11451985.1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淮北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发酵菊花凉拌酱的制备方法,具体是先大火炒制香辛料磨碎备用,接着将小葱打结放入锅中,加入菜籽油炒制,然后加入甜辣酱、蒜末、洋葱末、和水翻炒,接着加入香辛料和番茄酱熬制和热焖,最后加入调味品翻炒均匀出锅;然后依次通过菊花、山茱萸、龙眼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接着加糖、双歧杆菌和果蔬发酵菌摇床发酵得到发酵液,再将发酵液中加入酵母菌和醋酸菌二次发酵,获得成品。本发明可显著提高生物可及性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具有平稳降糖、安全性高,以及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016489B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1910369890.6
申请日:2019-05-06
Applicant: 淮北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细胞固定化技术的纳他霉素发酵工艺,是利用固定化载体对纳他霉素产生菌进行细胞固定,并将固定获得的细胞用于下一批次发酵中,以实现纳他霉素的连续重复分批发酵。经过系统优化,被载体固定的细胞在5批次连续重复分批发酵中均可保持较高的产物合成活力。相比未进行细胞固定化的发酵组,本方法可有效提升生产强度,在工业微生物发酵领域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9321617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811230431.1
申请日:2018-10-22
Applicant: 淮北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工农业副产物固态发酵合成那他霉素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廉价的农业及轻工业副产物作为底物,通过固态发酵的方法合成那他霉素的方法,属于工业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固态发酵培养基包括碳源、氮源、辅助碳源和蓬松载体,其中,所述碳源和氮源质量比为(1‑3):(1‑3),所述辅助碳源的添加量为2‑5wt%,所述蓬松载体的添加量为2‑5wt%;所述培养基中含水量为50‑100%(v/w),利用本发明的固态发酵培养基,培养褐黄孢链霉菌进行发酵生产那他霉素,使得发酵过程中的能耗和成本大幅降低,同时使得工农业副产物得到有效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567711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400155.X
申请日:2020-05-13
Applicant: 淮北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生物可利用度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酵素饮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是将橙汁、菊花汁、紫薯泥、茉莉花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依次通过醋酸菌、植物乳杆菌发酵后获得二次发酵酵素液,再将二次发酵酵素液进行灭菌,灭菌的二次酵素液加入多种辅料后制成酵素产品。本发明方法能够显著提高酵素高生物可利用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同时添加益生菌和富含膳食纤维的紫薯,这些两物质被认为具有较好的调控肠道菌群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957590A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910369891.0
申请日:2019-05-06
Applicant: 淮北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菌丝球结构调控的纳他霉素合成工艺,具体是在纳他霉素发酵种子预培养阶段中,利用惰性微粒与产生菌菌丝球之间的碰撞作用,以缩小菌丝球的直径,降低菌丝球的致密程度,并将以上菌丝球结构受到改造的发酵种子用于纳他霉素发酵,从而提高纳他霉素的生物合成水平。利用本发明的发酵种子菌丝球调控方法,培养褐黄孢链霉菌发酵生产纳他霉素,可使得发酵产量大幅提高,发酵时间缩短,显著提升发酵生产的生产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321617A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811230431.1
申请日:2018-10-22
Applicant: 淮北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工农业副产物固态发酵合成那他霉素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廉价的农业及轻工业副产物作为底物,通过固态发酵的方法合成那他霉素的方法,属于工业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固态发酵培养基包括碳源、氮源、辅助碳源和蓬松载体,其中,所述碳源和氮源质量比为(1-3):(1-3),所述辅助碳源的添加量为2-5wt%,所述蓬松载体的添加量为2-5wt%;所述培养基中含水量为50-100%(v/w),利用本发明的固态发酵培养基,培养褐黄孢链霉菌进行发酵生产那他霉素,使得发酵过程中的能耗和成本大幅降低,同时使得工农业副产物得到有效利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