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34765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0618602.3
申请日:2021-06-03
Applicant: 淮北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霉变水果为碳源发酵合成ε‑聚赖氨酸的方法,是以霉变水果为碳源,在ε‑聚赖氨酸的发酵过程中采用补料分批发酵的方式投加,以促进ε‑聚赖氨酸的生物合成。与传统ε‑聚赖氨酸液态发酵相比,本发明所示的以染霉水果为碳源的ε‑聚赖氨酸发酵方法能够显著提高ε‑聚赖氨酸产量、生产强度,在染霉水果无害化、资源化以及ε‑聚赖氨酸工业化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234766B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0618607.6
申请日:2021-06-03
Applicant: 淮北师范大学
IPC: C12P13/02 , C12N1/38 , C12N1/20 , C12N1/18 , C12N1/14 , C12R1/19 , C12R1/125 , C12R1/865 , C12R1/645 , C12R1/4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添加微生物诱导子的ε‑聚赖氨酸生物合成方法,筛选了对ε‑PL合成影响最大的几种微生物源诱导子,并优化了此类诱导子的最佳添加量、添加时间、最佳诱导子合成时间、诱导子的保存方式、诱导子的提取方式,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ε‑PL的分批发酵和补料分批发酵。与传统ε‑PL液态发酵相比,本发明所示的添加微生物诱导子的ε‑PL发酵方法能够显著提高ε‑PL产量、生产强度,在ε‑PL工业化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234766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618607.6
申请日:2021-06-03
Applicant: 淮北师范大学
IPC: C12P13/02 , C12N1/38 , C12N1/20 , C12N1/18 , C12N1/14 , C12R1/19 , C12R1/125 , C12R1/865 , C12R1/645 , C12R1/4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添加微生物诱导子的ε‑聚赖氨酸生物合成方法,筛选了对ε‑PL合成影响最大的几种微生物源诱导子,并优化了此类诱导子的最佳添加量、添加时间、最佳诱导子合成时间、诱导子的保存方式、诱导子的提取方式,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ε‑PL的分批发酵和补料分批发酵。与传统ε‑PL液态发酵相比,本发明所示的添加微生物诱导子的ε‑PL发酵方法能够显著提高ε‑PL产量、生产强度,在ε‑PL工业化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122590A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110618983.5
申请日:2021-06-03
Applicant: 淮北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柠檬酸发酵废弃物的ε‑聚赖氨酸生物合成方法,采用有机溶剂对柠檬酸发酵废水、废渣进行提取,并将其添加到ε‑聚赖氨酸发酵过程中,进而促进ε‑聚赖氨酸的合成。与传统ε‑聚赖氨酸液态发酵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添加柠檬酸发酵废水、废渣提取物的ε‑聚赖氨酸发酵方法能够显著提高ε‑聚赖氨酸产量、生产强度,在柠檬酸发酵废弃物资源化以及ε‑聚赖氨酸工业化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016489B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1910369890.6
申请日:2019-05-06
Applicant: 淮北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细胞固定化技术的纳他霉素发酵工艺,是利用固定化载体对纳他霉素产生菌进行细胞固定,并将固定获得的细胞用于下一批次发酵中,以实现纳他霉素的连续重复分批发酵。经过系统优化,被载体固定的细胞在5批次连续重复分批发酵中均可保持较高的产物合成活力。相比未进行细胞固定化的发酵组,本方法可有效提升生产强度,在工业微生物发酵领域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879245A
公开(公告)日:2020-03-13
申请号:CN201911272584.7
申请日:2019-12-12
Applicant: 淮北师范大学
IPC: G01N27/416 , C01G51/04 , C01G9/02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金属离子纳米敏感材料的制备方法,以醋酸锌和醋酸钴作为金属原料,以水和丙三醇为溶剂,加入表面活性剂,以简单水热法制备ZnO/Co3O4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材料价格低廉易得,加表面活性剂调控所得前驱体薄层管状纳米结构,煅烧后所得比表面积最大且管状结构有利于电子传输,吸附和电催化性能表现优异,制备条件简单可控,所得ZnO/Co3O4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薄层管状多孔分级结构,产率高、成本低;基于该材料对水环境重金属离子的电化学响应,获得具有大比表面和良好催化性能的纳米材料电极,敏感性能提升显著,实现水环境中重金属离子汞等的高效检测,水热制备前驱体的方法简单、原料易得、快速易操作且高温煅烧所需温度较低,便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9957590A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910369891.0
申请日:2019-05-06
Applicant: 淮北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菌丝球结构调控的纳他霉素合成工艺,具体是在纳他霉素发酵种子预培养阶段中,利用惰性微粒与产生菌菌丝球之间的碰撞作用,以缩小菌丝球的直径,降低菌丝球的致密程度,并将以上菌丝球结构受到改造的发酵种子用于纳他霉素发酵,从而提高纳他霉素的生物合成水平。利用本发明的发酵种子菌丝球调控方法,培养褐黄孢链霉菌发酵生产纳他霉素,可使得发酵产量大幅提高,发酵时间缩短,显著提升发酵生产的生产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28704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398323.1
申请日:2022-11-09
Applicant: 淮北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链霉菌‑霉菌共培养合成ε‑聚赖氨酸的工艺,是以小白链霉菌IFO14147为ε‑聚赖氨酸生产菌,以其他多种霉菌为诱导菌,两者在同一培养基、同一发酵条件下进行共培养合成ε‑聚赖氨酸;在共培养的过程中,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包浸没发酵液以控制体系中ε‑聚赖氨酸浓度,利用ε‑聚赖氨酸对霉菌的抑制作用,选择适宜的ε‑聚赖氨酸浓度控制霉菌生长,进而霉菌持续合成可促进小白链霉菌合成ε‑聚赖氨酸的生物诱导子,最终获得发酵产量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5505615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398321.2
申请日:2022-11-09
Applicant: 淮北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链霉菌混菌发酵合成纳他霉素的方法,是以褐黄孢链霉菌为纳他霉素生产菌,以其他链霉菌为诱导菌,两者在同一培养基、同一发酵条件下进行共培养菌合成纳他霉素,以提高纳他霉素发酵产量。本工艺的特点在于筛选能够促进纳他霉素合成的其他链霉菌诱导菌种、构建适用于两种微生物共生并提升纳他霉素合成水平的培养体系,并动态调节过程中的关键发酵参数,实现“链霉菌共生,产物持续高产”的目标。本方法不仅可以显著提高纳他霉素发酵产量,还可大幅减少培养其他微生物细胞、提取诱导子、处理相关废水、诱导物精密流加控制所需成本,在纳他霉素生物工业化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337552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618978.4
申请日:2021-06-03
Applicant: 淮北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发酵废菌渣交互回用的ε‑聚赖氨酸‑纳他霉素协同生产方法,利用纳他霉素发酵废菌体提取诱导物,在ε‑聚赖氨酸发酵中添加以诱导ε‑聚赖氨酸大量合成;同时,将ε‑聚赖氨酸废菌体进行提取,其提取物添加到纳他霉素发酵中以诱导纳他霉素大量合成。本方法有助于将纳他霉素和ε‑聚赖氨酸的废菌体进行资源化利用,并具有促进两种产物合成的功效,在纳他霉素和ε‑聚赖氨酸工业化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尤其是在具备纳他霉素、乳酸链球菌素、ε‑聚赖氨酸3种生物防腐剂生产线的企业生产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