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0400922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1910665377.1

    申请日:2015-10-22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该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液,作为一例实施方式的正极(11),具备:以铝(Al)为主成分而构成的正极集电体(30);形成于正极集电体(30)上的保护层(31);和包含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形成于保护层(31)上的正极合剂层(32)。保护层(31)的厚度为1μm~5μm,包含氧化能力比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低的无机化合物、和导电材料。所述非水电解液包含非水溶剂和溶解在非水溶剂中的电解质盐,所述非水溶剂含有酯类、醚类、腈类、酰胺类中的至少1种。根据作为本公开的一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能够维持良好的集电性,并且抑制由正极活性物质与铝集电体的氧化还原反应带来的发热。

    电池包
    4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356483B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180001439.0

    申请日:2011-03-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22 H01M10/6555

    Abstract: 电池包具备多个电池、容纳多个电池的壳体、以及将多个电池相互隔离的至少1个隔板。至少1个隔板包含金属网眼体、以及配置在金属网眼体的两面的隔热层。隔热层包含在110℃以上且小于200℃的温度下能发泡的发泡材料,通过所述发泡材料的发泡,隔热层的厚度增大。由此,即使容纳在电池包内的电池的任一个异常发热,也能够有效地抑制向其他电池的热传导。

    热电转换元件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该元件的热电转换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820380A

    公开(公告)日:2006-08-16

    申请号:CN200580000645.4

    申请日:2005-0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5/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薄型化也能实现高效率的热电转换元件。在该热电转换元件中,在绝缘层的一面上配置有条纹状的p型热电转换部,在另一面上配置有条纹状的n型热电转换部。两种条纹形成重叠部,在该重叠部中,第一p型热电转换部和第一n型热电转换部通过配置在绝缘层内的第一导通部电连接,并且第二p型热电转换部和第二n型热电转换部通过配置在绝缘层内的第二导通部电连接,第一导通部与第二导通部电分离。在现有的元件中配置有一个接合的区域,本发明的元件配置有两个接合。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