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059898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790212.2
申请日:2018-07-1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偏振光导航传感器及应用所述导航传感器进行天空偏振光导航的方法。所述偏振光导航传感器包括:镜头、滤光片、偏振转换器、偏振片和图像传感器;经过镜头成像、滤光片滤光后的入射线偏振光通过偏振转换器转换为矢量光束,然后经过偏振片检偏后在图像传感器的感光平面上呈现光强分布。本偏振光导航传感器充分利用天空偏振光分布特点和偏振转换器将偏振光束转换为矢量光束的特点,对天空一次成像,根据光强分布计算传感器体轴与太阳子午线之间的夹角,克服当前成像式偏振光导航传感器结构复杂、实时性差、测角精度不理想等问题,具有结构简单,鲁棒性好,测角精度高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014490A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710248814.0
申请日:2017-04-1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J3/447 , G01J3/0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焦面型实时偏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直线依次排列的镜头、偏振阵列、中继透镜和相机;所述偏振阵列位于所述中继透镜的前焦点所在焦平面内。本发明能够对目标物体图像进行连续捕捉,实现实时采集处理功能;布局科学合理,结构紧凑;结构简单,小型化的特征,便于携带,同时便于与其它系统的集成;装配简单,便于平时的维护与更换;采用模块化的布局,可以通过更换镜头、偏振阵列和相机对不同模式下的目标进行偏振图像的采集和分析,具有良好的扩展性,是研究目标物体偏振性能较好的实验平台。
-
公开(公告)号:CN103822629B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410088363.5
申请日:2014-03-1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方向偏振光导航传感器的定位系统,包括固定架体,在固定架体的任意两个平面上分别安装有测量入射光最大偏振方向的偏振光角度传感器,在固定架体的一基准面上安装有水平传感器和方向传感器,该系统还包括上位计算机,所述上位计算机内设置有天文历查询模块和地磁信息查询模块。该系统结合偏振光导航技术和天文知识通过固定架体上的方向传感器、偏振光角度传感器和水平传感器的测量值,通过上位计算机内的地磁信息查询模块查询地磁偏角数据信息,通过天文历查询模块查询某时刻的太阳赤纬δ数值和某日期的真太阳时时差,根据上述数据信息采用本发明公开的算法通过计算得到载体的经纬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511096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10904146.3
申请日:2015-12-09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27/285 , G01N21/21 , G01N2021/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输入四相机实时偏振成像系统,偏振成像系统是具有镜头、非偏振分光棱镜、中继透镜、偏振片、1/4波片和相机等部件的一个完整系统。所有部件以壳体为基础进行装配,实现了单输入四相机实时偏振成像功能。本发明中的系统能够对目标物体图像进行连续捕捉,实现实时采集处理功能。同时,分光光路布局科学合理,结构紧凑,在保证分光功能的同时,实现了系统的小型化,便于携带以及和其它的系统进行集成。系统的拆装性能良好,便于对光学器件的维护和更换。由于采用模块化的布局,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镜头和相机对不同模式下的目标进行偏振图像采集和分析,具有良好的扩展性。本系统是研究目标物体偏振性能较好的实验平台。
-
公开(公告)号:CN104807569A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510233529.2
申请日:2015-05-0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L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弹性原理的柔性微探针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光弹性原理的柔性微探针为以SU-8胶为材料的整体结构,包括微探针受力端和微探针基体,所述微探针基体包括基体端部和基体尾部,所述基体端部和微探针受力端设置于基体尾部的同一侧,形成微探针结构,通过测量透过柔性铰链应力测量区与测量光路的偏振光光强改变量,建立起与微探针受力端处所受力的大小的关系,即可实现微力的测量。本发明以SU-8胶为微探针材料,加工工艺成本低、稳定性强,具有抗化学腐蚀性、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兼容性、光应力系数大等优点。并且本发明为整体结构,无需装配,制作简单,有助于实现生物医学、材料化学等领域微操作技术的实用化。
-
公开(公告)号:CN103759727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410012966.7
申请日:2014-01-1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C21/02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天空偏振光分布模式的导航定位方法属于一种天文导航定位领域,涉及一种天空偏振光分布模式的导航定位方法。该方法完全利用天空偏振光进行自主导航和定位,通过太阳高度方位信息和测试地点位置信息,计算得到天空偏振光分布模式理论数据信息,然后将实时测试的偏振模式数据信息和理论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匹配,匹配成功后直接可以根据天空偏振光分布模式的理论数据获得测试地点的准确位置信息。该方法完全利用天空偏振光进行自主导航和定位,无需借助其他辅助信息,实时性好,可操作性好,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干扰,精度高,能够快速提供准确的航向信息和位置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02079498A
公开(公告)日:2011-06-01
申请号:CN201010560298.3
申请日:2010-11-1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电热驱动微夹钳及制作工艺方法,属于微机电系统技术领域中的微执行器,特别涉及一种柔性电热驱动微夹钳及其制作工艺方法。微夹钳是具有驱动部分和钳体柔性机构两部分的一个整体结构,由SU-8胶结构层和上、下电极金属层组成,并且左右结构完全对称。驱动部分采用Λ形梁阵列,钳体柔性机构部分为10杆柔性机构。本发明制作工艺方法的步骤包括氧化、涂胶、曝光、显影、腐蚀、溅射金属。该微夹钳夹持端温度较低,采用三层对称结构,夹持过程中不会发生法向弯曲。微夹钳中的柔性机构结构新颖,运动放大倍数大,夹持物体尺寸范围大,并且为整体结构,无需装配,制作简单,有助于实现生物微操作技术的实用化。
-
公开(公告)号:CN101759137A
公开(公告)日:2010-06-30
申请号:CN200910249060.6
申请日:2009-12-3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电热驱动光刻胶微夹钳的制作方法属于微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电热驱动微夹钳的制作方法。本发明采用的光刻胶为SU-8胶,制作方法的步骤包括:氧化,涂胶I,曝光I,显影I,溅射金属,涂胶II,曝光II,显影II,腐蚀。微夹钳电极内嵌在SU-8胶中,通过一侧暴露的部分向外引线连接电源。采用的硅片为单晶硅片或多晶硅片;硅片氧化厚度、硅片尺寸和参杂浓度可任意改变。制作工艺步骤简单,加工成本较低,加工周期短,可批量生产。制作的电热驱动微夹钳,钳口位移量大,钳体温度低。适用于对微小零件进行微操作或微装配,而且可以直接对细胞操作,在微操作手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1717063A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910220057.1
申请日:2009-11-19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拓扑优化柔性微夹钳,属于微机电系统技术领域中的微执行器类,是一种柔性电热驱动微夹钳。柔性微夹钳由位移放大部分和驱动部分组成,柔性微夹钳为整体结构,钳体左右对称。位移放大部分M采用拓扑优化方法设计,位移放大部分M包括为任意空心三角形结构的左、右三角形构件和柔性杆。驱动部分包括V型梁阵列,左、右驱动固定杆,左、右电极。该微夹钳结构类型独特新颖,输出位移大,响应速度快,控制简单,便于集成,在夹持物体过程中不需要施加驱动,有效节能,非常适用于夹持微小物体进行微装配、微操作等。
-
公开(公告)号:CN101695992A
公开(公告)日:2010-04-21
申请号:CN200910187860.X
申请日:2009-10-1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B81C1/00
Abstract: 本发明基于体硅加工技术的电热驱动微夹钳制作方法属于微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体硅工艺的微夹钳制作方法。采用体硅加工技术制作出具有较大深宽比微结构的电热驱动微夹钳,包括以下步骤:预处理;光刻释放窗口图形;用湿法刻蚀工艺刻蚀下表面二氧化硅;光刻钳体图形;用自感耦合等离子刻蚀工艺刻蚀上表面二氧化硅;用自感耦合等离子刻蚀工艺刻蚀释放窗口;用自感耦合等离子刻蚀工艺刻蚀钳体;去除表面二氧化硅;溅射金属电极;完成硅微夹钳制作。本发明具有制作成本较低,加工周期较短,可批量生产,具有强度高和便于与微电子线路实现集成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