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906135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281769.5
申请日:2021-03-1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重型商用车混合动力系统的构型拓扑生成方法,通过对构型拓扑生成问题进行数学建模和求解,建立部件库和部件连接的数学表示,将拓扑生成问题表述为约束满足问题并建立完整的约束条件,利用回溯迭代法搜索求解得到满足约束问题的所有可行构型并对其进一步分析。本发明系统地建立了构型拓扑生成的完整过程,在给定部件数量以及完整约束条件下可得到所有可行构型,有利于重型商用车混合动力系统的构型开发与设计,同时也可用于未知构型的探索。
-
公开(公告)号:CN112550085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490163.4
申请日:2020-12-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60L58/40 , B60L50/40 , H01M8/04029 , H01M10/615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56 , H01M10/6567 , H01M10/66 , H01G1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能量源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所述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燃料电池子系统、蓄电池子系统、超级电容子系统、热交换子系统和后处理子系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检测各能量源的输出电流、输出功率及其冷却液出口温度、乘员舱所需的热量,和根据所述参数在极寒模式、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和极热模式之间切换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所述各个模式下,热管理系统控制器通过控制各子系统所通过的冷却液流量实现整个动力源部分效率最优,低温环境下还需考虑整个动力源部分的快速响应,从而提升所述燃料电池汽车的经济性和低温环境下的快速响应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394914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513486.8
申请日:2023-05-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SOC轨迹的混合动力汽车预测能量管理方法,属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控制领域。首先,基于车辆行驶路径和目标电量消耗线性求解全局目标SOC轨迹,在预测时域内利用动态规划算法求解最优转矩分配,以得到参考SOC轨迹;然后,以SOC跟随效果和发动机燃油消耗量最优为目标,采用线性二次型输出跟踪控制器求解最优发动机功率;最后,基于规则计算各动力源需求转矩,将控制量发送给相应控制器,实现转矩分配。本发明目的在于:在预测时域内求解最优转矩分配的同时实现对车辆行驶路径中电量消耗的控制,即充分利用未来工况的预测信息,在实现对目标电能消耗控制的同时提高车辆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080631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179195.X
申请日:2023-02-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4构型混动车辆行车充电瞬时效率最优控制方法,旨在解决使用传统发动机最优控制思想存在能量二次转化进而造成额外功率损失的问题。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离散车速及驾驶员需求扭矩;S2、建立动力分配关系式;S3、求解工作点瞬时充电效率即确立优化目标函数;S4、提取行车充电瞬时效率最优map和曲线;S5、行车充电瞬时效率最优控制。本发明突破传统发动机最优控制思想,实现整车在行车充电模式下动力系统瞬时能量利用效率最高,同时无需先验工况作为输入,具备实际控制器应用所需实时性能,可充分发挥P4构型混动车辆多模式优势,改善P4构型混动车辆行驶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895425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111241657.3
申请日:2021-10-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轮毂液压混合动力车辆动力域的稳态控制方法,是保证车辆动力域在长时域稳态工况得到合理控制的基础,分两部分,一是建立合理的模式仲裁规则,确定车辆的行驶模式,根据驾驶员意图求解得到车辆需求功率,进而控制传统发动机以及液驱系统,保证车辆合成转矩合理跟随驾驶员意图,并通过制动能量回收对蓄能器进行充液及放液,提高车辆的经济性,二是分模式求解动力性换挡规律及经济性换挡规律,根据车速及踏板开度进而规划车辆行驶时的目标档位,综上可以得到轮毂液压混合动力车辆总体的控制变量分别是发动机转矩、液压泵排量、蓄能器放液阀开度及AMT的目标档位,上述动力域稳态控制策略的开发是提高车辆的经济性和动力性的关键。
-
公开(公告)号:CN113771833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241692.5
申请日:2021-10-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60W20/00 , B60W20/11 , B60W10/10 , B60W10/08 , B60W10/06 , B60W10/26 , B60W10/30 , B60W10/02 , B60W30/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4构型混合动力车辆动力域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所述P4构型混合动力车辆动力域系统将整车控制器HCU、中桥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TCU‑M、后桥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TCU‑R、电机控制器MCU、电池管理系统BMS、发动机管理系统EMS集成于动力域控制器,所述动力域控制器PDU通过信号输入模块采集CAN线、硬线信号输入,所述动力域控制器PDU通过控制输出模块向执行机构输出控制需求,所述动力域控制器通过整车端网关与其他域控制器进行通讯。本发明可替代原有分布式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弥补其对P4构型混合动力车辆双动力源与AMT的协调控制考虑的不足,提高车辆经济性、平顺性以及动力性等综合性能品质,且占用CAN网络资源少,开发费用较低,更易实现平台化。
-
公开(公告)号:CN113753021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1240252.8
申请日:2021-10-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并联混合动力车辆动力域稳态控制方法,是保证车辆动力域在长时域稳态工况得到合理控制的基础,稳态控制策略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建立合理的模式仲裁规则,确定车辆的行驶模式,根据驾驶员意图求解得到车辆需求功率,进而控制传统发动机以及电驱系统,保证车辆合成转矩合理跟随驾驶员意图,并通过制动能量回收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及放电,提高车辆的经济性;二是分模式求解动力性换挡规律及经济性换挡规律,根据车速及踏板开度进而规划车辆行驶时的目标档位,综上可以得到并联混合动力车辆总体的控制变量分别是发动机转矩、电机转矩以及AMT的目标档位,上述动力域稳态控制策略的开发是提高车辆的经济性和动力性的关键。
-
公开(公告)号:CN113753018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1240253.2
申请日:2021-10-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轮毂液驱混动商用车动力域动态协调控制方法,属于混合动力车辆控制领域。未换挡时需要考虑行驶模式带来的平顺性影响,主要集中于液驱系统或者发动机动力的介入和退出瞬态过程中;开始换挡后,由于离合器的分离需对发动机进行卸扭处理,此时车辆发生动力中断,需依据驾驶扭矩需求结合发动机卸扭动态过程求取液压马达扭矩需求;挡位切换完成后,离合器结合时,为了迅速恢复车辆动力并保证离合器滑模过程损耗最小,发动机需逐渐升扭,同时控制器准确计算所需马达转矩补偿量。该过程的协调控制可保证离合器结合时车辆的纵向平顺性,同时通过液驱系统的动态补偿调节离合器输出轴转速可加快离合器结合进程,有效缩短换挡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3085485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474101.2
申请日:2021-04-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纯电动汽车用整车集成化热管理系统,旨在解决纯电动汽车传统热管理系统低温制热时效率低、能耗高,各系统热负荷不协调,电池工作负荷高且能量利用率低的问题。所述整车集成化热管理系统集成乘员舱热管理系统、电池热管理系统和电机/电控热管理系统,在满足系统功能和乘客需求前提下进行工作模式划分和循环回路规划,整合所述工作模式及部件的控制信息确定合理的整车热管理组合模式,进而实现对各子系统的集成综合式管理。本发明可实现系统间的协同管理,有利于协调车辆各部分热负荷关系,高效利用电池能量,也可提升车辆集成化、系统化程度,使整车的装配更加简单便捷,有益于整车轻量化,降低整车制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022544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474151.0
申请日:2021-04-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系统及其参数匹配方法,旨在解决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系统的设计与匹配问题;所述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发动机离合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电池、电机锁止离合器、行星排、两档自动机械式变速箱、主减速器和车轮;所述参数匹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计算整车在稳态工况下的需求功率,进行发动机选型,然后确定使系统综合效率最优的行星排特征参数,并根据动力学关系依次进行变速箱、电机和电池的选型设计,最终确定关键控制参数,并通过前向仿真模型进行性能验证;本发明的动力系统及其参数匹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出各部件的性能,在保持成本的前提下显著提高整车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