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037477A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611238953.7
申请日:2016-12-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V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1/159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电磁式可控震源,其包括:底座;线圈,所述线圈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磁体;磁钢,所述磁钢与所述磁体固定;以及弹簧,所述弹簧将所述磁体和/或磁钢与所述底座连接,使得所述磁体以及所述磁钢能相对所述线圈往复运动。在地震勘探中,该震源可以替代炸药震源,其结构更加简单,通过设置弹簧将所述磁体和/或磁钢直接与所述底座连接,实现所述磁体以及所述磁钢能相对所述线圈往复运动的同时,可以减少应用弹簧的数量,磁体和磁钢运动更加稳定,从而优化电磁式可控震源振动时产生振动波的自然频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507433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1083368.4
申请日:2016-11-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H04W40/32 , H04L12/7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震仪数据传输分簇路由协议设计方法,包括:依据地震仪的交互信息,计算所有邻近地震仪的平均剩余能量,完成邻近地震仪信息收集阶段;构建不同尺寸的簇群,完成簇头竞争阶段;每个簇头依据控制消息建立簇内调度列表,完成簇成员选择阶段;建立簇头到基站连接运行时间、基站等待连接时间和簇头等待连接时间函数关系式;以最小化加权算术和为目标实现簇头路由形成方法,完成从地震仪到基站无线数据传输路由协议设计。本发明使得剩余能量高的地震仪作为簇头,承担更多的中继数据责任,均衡地震仪的能量消耗,避免地震仪能量过早耗尽引起的地震数据丢失,大大的提高了地震仪工作效率,同时减少无线数据传输的多跳延迟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6501846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1237689.5
申请日:2016-12-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可控震源及基于地震波矢量合成的震源设备,该可控震源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将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使得所述第二安装板能相对所述第一安装板往复运动;线圈,所述线圈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磁体,所述磁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另一端伸入所述线圈内;以及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上述震源设备包括上述可控震源以及可调整底座。该可控震源结构简单,且能实现地震勘探中使用非破坏性震源替代炸药震源的目的。本发明的震源设备通过控制多个可控震源输出力的大小,合成矢量输出地震波,使震源设备具有定向探测激发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6412937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1080944.X
申请日:2016-11-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缆地震勘探仪器多基站部署方法,包括:获取无缆地震仪部署数量及位置信息,构造无向连通图;获取无线自组网的能量消耗模型;根据异构通信图和基站通信距离,计算基站部署数量;通过无缆地震仪收集邻近交互信息,利用子通信网络形成算法完成建立不相交的子通信网络;在子通信网络内找出所有部署基站候选位置;在子通信网络内,网络生命时间最大的部署基站候选位置为最佳基站部署位置。本发明考虑无缆地震仪的通信距离和能量消耗,以网络生命时间最大化为目标建立无线数据传输模型,实现对多基站部署数量和位置的最佳选择,满足无线地震数据传输网络的便捷、高能效的需求,大大的提高了野外地震勘探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620890A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210109550.8
申请日:2012-04-1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M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载机动态重心位置的检测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主要由工作载荷检测模块I、工作装置姿态检测模块II、前后车体相对位置检测模块III、后桥位置检测模块IV、燃油余量检测模块V、司机重量检测模块VI、数据处理模块VII和铰接式装载机VIII组成,所述的工作载荷检测模块I、工作装置姿态检测模块II、前后车体相对位置检测模块III、后桥位置检测模块IV、燃油余量检测模块V、司机重量检测模块VI通过电缆与数据处理模块VII相连,数据处理模块VII固定在铰接式装载机VIII的驾驶室d内。本发明克服了传统技术只能检测静态重心位置的缺陷,并能适应各种机型,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88649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369378.7
申请日:2025-03-2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Q10/047 , G06Q50/40 , G06F18/2135 , G06F18/214 , G06N3/0442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转向行驶仿人轨迹规划方法、系统。通过采集与处理弯道场景中人类操控数据,获取车辆与道路两侧障碍物的相对距离信息以及车辆运动学信息;基于核主成分分析法KPCA提取从车辆运动学信息中提取出非线性特征;多状态循环预测模型基于LSTM网络构建,包括细胞状态信息对长短期信息的关键数据进行加权关注;模将非线性特征、车辆与道路两侧障碍物的相对距离信息以及车辆运动学信息输入至多状态循环预测模型,预测未来行驶轨迹点。从而提高网络的映射精度,较好的学习到人类操控行为,提高规划轨迹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799948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282724.X
申请日:2024-09-13
IPC: G06V40/16 , G06V10/774 , G06V10/84 , G06V10/80 , G06V10/8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半监督表情识别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交叉融合与置信评估的情绪识别智能合约构建方法,包括获取基于区块链存储的面部图像,划分为有标签与无标签样本集;将所有面部图像分别输入初始图像分类模型,获取预测标签与标签置信度得分;基于每个有标签样本的交叉熵损失,得标签集合损失;将无标签样本划分为正确或错误样本;基于每个正确样本的交叉熵损失,获取集合无监督损失;基于每个错误样本的对比学习损失,获取集合对比损失;基于前述三种损失,构建模型总损失函数,训练初始图像分类模型,获取训练好的图像分类模型,输入待识别面部图像,获取多个置信度得分,以其中得分最高的所表示的情绪类型,作为待识别面部图像的预测标签。
-
公开(公告)号:CN114170278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307087.3
申请日:2021-11-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T7/33 , G06T3/00 , G06V10/771
Abstract: 基于激光雷达的可见光与近红外配准系统及配准方法,涉及车载视觉系统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解决现有多传感器图像配准速度慢、实时性差、效率低等问题。包括可见光相机,近红外相机,激光雷达,图像配准模块以及用于显示拼接图像与原图像的显示模块;图像配准模块设置有输入端、输出端以及图像配准内部处理器,图像配准内部处理器从输入端接收图像信息后使用图像配准算法进行运算,近红外相机输出接口和可见光相机输出接口分别接入图像配准模块的输入端,激光雷达的输出端口与图像配准模块输入端相连接;图像显示模块与图像配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显示配准前后的图像。本发明方法处理速度快、效率高,适用于需要实时处理的视觉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1998823B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010871215.6
申请日:2020-08-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双目异光源测距装置的目标测距方法,涉及异光源测距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测距精度低的问题,包括步骤一、获得可见光相机拍摄的可见光图像和近红外相机拍摄的近红外图像,根据可见光图像获得可见光测距结果Lv,根据近红外图像获得近红外测距结果Lr,根据可见光图像和近红外图像获得双目测距结果Ls;步骤二、判断可见光是否充足并采用误差函数E对Lr进行误差补偿得到最终测距结果L,若可见光充足,则E为根据多个Lr对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获得;若可见光不充足,则E为根据多个Lr、Lv和Ls的组合对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获得。本发明无论是光照是否充足的情况下测距精度高,测距精度相比于单目测距和双目测距均有较大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07443391B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1710203371.3
申请日:2017-03-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品取放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所述物品取放装置包括车体以及位于所述车体上的:存放模块,用于存放物品;机器人模块,包括与车体连接的活动臂以及与活动臂连接的夹取结构;传送模块,位于存放模块与机器人模块之间,用于将存放模块中存放的物品传送至机器人模块的夹取结构的夹取范围内或将机器人模块的夹取结构回收的物品传送至存放模块中;控制模块,用于对车体、存放模块、机器人模块以及传送模块提供控制。本发明克服了工作环境对人力操作的局限,物品取放装置可以实现到达目的地、放置物品、钻孔及埋置物品、回收物品等一系列工作,为地质勘探及类似工作提供便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