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562215A
公开(公告)日:2009-10-21
申请号:CN200910069034.5
申请日:2009-05-27
Applicant: 南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Abstract: 一种提高单室沉积微晶硅基(纳米硅基)薄膜太阳电池效率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在传统的微晶硅基(纳米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的p/i界面引入高晶化率的界面层来实现降低硼污染的影响,进而提高单室沉积微晶硅基(纳米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电池的类型针对本征i层而言,即包括微晶硅基(微晶硅、微晶硅锗、微晶硅碳或微晶硅氧等)、也包括纳米硅基(纳米硅、纳米硅锗、纳米硅碳或纳米硅氧等)的薄膜太阳电池。此微晶硅基(纳米硅基)电池的类型即包括单结微晶硅基(纳米硅基)电池,也适用于由其构成的双结或三结叠层太阳电池。该方法不需增加新的设备改造投资成本,又降低了污染,同时有效提高电池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0546050C
公开(公告)日:2009-09-30
申请号:CN200810052620.4
申请日:2008-04-07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H01L31/02 , H01L31/075 , H01L3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0 ,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用窗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窗口材料为磷掺杂硅基薄膜N,包括磷掺杂N型微晶硅氧薄膜,或者磷掺杂的N型纳米硅氧。该窗口材料的制备是将待处理样品放入沉积系统中,在待处理样品的本征硅基薄膜I上或透明导电薄膜T1上沉积作为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用窗口材料的磷掺杂硅基薄膜N。本发明利用微晶硅基或纳米硅基薄膜材料电子和空穴迁移率具有相同数量级的特性,提出了新的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用窗口层材料,可在不透明或透明衬底上制备P/I/N型的薄膜太阳电池,也可以在透明衬底上制备N/I/P型的薄膜太阳电池,工艺灵活性提升,更容易获得比较好的电池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320629A
公开(公告)日:2008-12-10
申请号:CN200810053817.X
申请日:2008-07-11
Applicant: 南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2 , Y02P70/521
Abstract: 一种用于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对电极,由基片、金属层、阻隔层和催化层构成,其制备方法是金属层、阻隔层和催化层依次沉积于基片上;当染料敏化太阳电池所采用的电解质对金属层无腐蚀性时,在金属层与催化层之间不设阻隔层,即催化层直接镀敷在金属层表面。本发明的优点是:可将染料没有完全吸收的太阳光反射回来,增加光程、提高太阳光的利用率和染料的吸收率;可显著降低电池串联电阻和电池内耗,改善欧姆接触,提高电池的填充因子和输出功率;基底材料的选择范围广,制备方法简单且成本低;金属层的制备简单,沉积温度选择范围宽,易于实现大规模、高速率沉积;可显著提高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257052A
公开(公告)日:2008-09-03
申请号:CN200810052620.4
申请日:2008-04-07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H01L31/02 , H01L31/075 , H01L3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0 ,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用窗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窗口材料为磷掺杂硅基薄膜N,包括磷掺杂N型微晶硅氧薄膜,或者磷掺杂的N型纳米硅氧。该窗口材料的制备是将待处理样品放入沉积系统中,在待处理样品的本征硅基薄膜I上或透明导电薄膜T1上沉积作为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用窗口材料的磷掺杂硅基薄膜N。本发明利用微晶硅基或纳米硅基薄膜材料电子和空穴迁移率具有相同数量级的特性,提出了新的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用窗口层材料,可在不透明或透明衬底上制备P/I/N型的薄膜太阳电池,也可以在透明衬底上制备N/I/P型的薄膜太阳电池,工艺灵活性提升,更容易获得比较好的电池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187016A
公开(公告)日:2008-05-28
申请号:CN200710150229.3
申请日:2007-11-19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C23C16/5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获得均匀电场的大面积VHF-PECVD反应室背馈入式平行板功率电极,包括平行板功率电极板和功率馈入连接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馈入连接端口位于功率电极板的背面,功率电极板的正面与衬底S相对。本发明利用电极功率馈入端口位置的优化分布,抑制了电极馈入端口附近电势的对数奇点效应和电势驻波效应,使电场分布均匀性得到较大的改善,因而可以避免由于采用电极边缘功率馈入方式造成的电场分布不均匀问题。本发明解决了大面积电极板电位分布的均匀性问题,为研发大面积VHF-PECVD薄膜沉积和刻蚀系统奠定了基础,可有力推动硅薄膜电池和薄膜晶体管矩阵技术产业化进程。
-
公开(公告)号:CN101134833A
公开(公告)日:2008-03-05
申请号:CN200710061327.X
申请日:2007-09-30
Applicant: 南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2 , Y02E10/549 ,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环保型电解质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它采用乙醇、丙酮为溶剂,LiI(或KI)、I2为氧化还原电对I3-/I-的提供物,有机聚合物(聚偏氟乙烯、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聚丙烯)为凝胶剂,碳酸丙烯酯与碳酸乙烯酯为增塑剂制造的一种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用无毒的准固态电解质。该方法取代了传统电解质制造中常用的有毒腈类溶剂——乙腈、甲氧基丙腈等,改为无毒的乙醇、丙酮。由于制造过程中无需采用有毒溶剂,本发明能避免有毒溶剂的挥发带来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对环境的污染,是一种环保型电解质的制造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438714A
公开(公告)日:2003-08-27
申请号:CN03105077.8
申请日:2003-03-06
Applicant: 南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0 ,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薄膜光光上转换图象显示装置,本发明将Si基薄膜光电池及有机薄膜发光二极管(OLED)直接耦合构成一种新型光光转换装置。将光电传感器Si基薄膜光电池和以顶部为高透过率透明电极的顶发射OLED反向串接构成复合装置,由Si基薄膜光电池将输入光信号转换成的光生电流直接耦合到OLED发出另一波长的可见光,不同的Si基薄膜光电池可实现不同波段的光响应。本发明可用于光探测、寻像器、夜视、光图象转换的信息处理、光子学平行信号处理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7615622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311641548.X
申请日:2023-12-04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三氟乙酰基)苯并三唑辅助制备太阳电池的方法,涉及太阳电池领域,本发明太阳电池的活性吸光层为添加剂三氟乙酰基(苯并三唑)辅助生长的钙钛矿半导体材料APbX3,其中A为烷基胺、烷基脒或碱族元素中至少一种,X为碘、溴和氯中至少一种。本发明通过在钙钛矿溶液中加入微量三氟乙酰基(苯并三唑),调控了钙钛矿活性层的薄膜形貌和结晶性,改善了载流子的传输和收集;钝化了钙钛矿吸光层的体相缺陷,利用材料的紫外异构性质,提高了钙钛矿薄膜以及器件的紫外稳定性;改善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正反扫差异,保证了稳态输出,提高了电池效率和重复性,使得电池的光电转化得到明显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936503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294496.8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2D钙钛矿限域定向生长的钙钛矿光活性层制备方法、太阳电池及制备方法,通过甲酸甲脒调节钙钛矿主体的晶粒尺寸,并在晶界处产生缝隙;通过硫氰酸铅进行初步钝化,成膜过程中,硫氰酸根释放后在晶界处形成碘化铅;采用胍基碘进行后处理,在晶界处与碘化铅反应,实现2D钙钛矿的限域定向生长。本发明在双掺杂产生晶界缝隙以及完成碘化铅初步钝化的基础上,采用胍基碘进行后处理可以有效改善薄膜质量,同时提高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与填充因子,获得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单结太阳电池以及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895765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927353.X
申请日:2024-07-11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C25B11/091 , C25B11/061 , C25B11/052 , C25B11/031 , C25B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镍箔的非金属两相掺杂碱性全解水双功能异质结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新能源技术以及电催化材料应用领域,所述电催化剂为三维多孔纳米球枝节,其化学式为NiSx/S‑NiFeOOH,本发明制备方法是将Ni和Fe对应的过渡态金属硝酸盐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再与溶有硫化钠的水溶液混合作为电解液,然后将提前处理好的镍箔作为阳极进行电沉积,再以此作为阳极在含有硫源和镍前驱体的溶液中电沉积而制得。本发明解决了电解水过程中两极反应在活性位点的竞争性吸附问题,大大提高了催化效率。同时该材料兼具低成本的优势及优异的碱性析氧/析氢电催化活性,有望应用于工业化大规模电解水制氢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