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邻位诱导免疫分析的特异性杂交瘤细胞化学发光筛选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98111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110771111.2

    申请日:2021-07-0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nventor: 鞠熀先 吴洁 敖航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邻位诱导免疫分析的特异性杂交瘤细胞化学发光筛选方法。该化学发光筛选方法的检测溶液包括一对抗原‑DNA偶联物、双链DNA探针、模板DNA、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核酸连接酶及聚合酶。分配在96孔板中的杂交瘤单细胞培育1天后,取其上清液与检测溶液反应,如为特异性杂交瘤细胞,上清液中会有其分泌的特异性抗体,通过免疫识别,可同时结合检测液中的抗原‑DNA偶联物对,继而基于邻位效应,引发核酸组装及滚环扩增反应,产生大量焦磷酸根离子(PPi)。PPi能络合辣根过氧化物酶‑Cu2+复合物(HRP‑Cu2+)中的Cu2+恢复HRP的活性。通过HRP催化产生的化学发光信号对分泌的特异性抗体进行定量分析并完成对特异性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一种在活细胞表面选定位点原位聚合高分子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93461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310752815.4

    申请日:2023-06-2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活细胞表面选定位点原位聚合高分子的方法,该方法利用代谢标记技术在活细胞特定生物位点(如蛋白、脂类、聚糖)引入生物正交的点击反应基团,再通过点击化学反应将链转移剂(CTA)共价连接在细胞膜上选定的生物位点上,将锚定了CTA的活细胞与含有单体、游离CTA和过氧化氢的溶液混合,再加入硫酸亚铁铵启动芬顿‑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Fenton‑RAFT)聚合反应,即可在活细胞的选定位点生长高分子,该发明在细胞疗法,组织工程,再生医学,药物递送以及生物传感和生物成像等多个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一种酸性磷酸酶定量检测的质谱传感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70592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010742136.5

    申请日:2020-07-23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酸性磷酸酶(ACP)定量检测的质谱传感芯片及其制备方法,用于复杂样品中ACP的定量检测。该质谱传感芯片以ITO导电玻片为载体,提出了一种通过链霉亲和素与生物素之间的多价非共价相互作用,将生物素化的聚乙二醇(PEG)、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化的磷酸肽层层组装在ITO玻片上制备质谱传感芯片的新方法。酸性条件下,ACP使磷酸肽底物脱磷酸化,通过MALDI软电离,获得生物素化肽的分子离子峰,从而实现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定量分析。首次提出复杂真实样本中ACP的质谱定量检测,为临床诊断蛋白酶的定量提供了一种高通量方法。

    基于DNA放大的蛋白质化学发光成像检测方法和试剂盒

    公开(公告)号:CN11716950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210583817.0

    申请日:2022-05-2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nventor: 鞠熀先 吴洁 敖航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DNA放大的蛋白质化学发光成像检测方法和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包括4种试剂,试剂1含一对靶标亲和探针、双链DNA探针、DNA循环探针、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和phi29聚合酶;试剂2为血红素溶液;试剂3为鲁米诺溶液;试剂4为过氧化氢溶液。所述方法的检测过程为:将待测样品加入试剂1,靶标蛋白与靶标亲和探针结合,引发DNA邻位组装及多重滚环扩增反应,生成大量富G序列;将试剂2加入该混合液,形成G‑四链体/血红素DNA酶;在反应混合液中加入试剂3和4,用成像技术检测化学发光信号,对靶标蛋白进行定量分析。本发明检测方法和试剂盒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普适性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一种具有三重增强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18213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154079.9

    申请日:2023-09-0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设计一种具有三重增强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该药物利用琥珀酰亚胺酯修饰的链球菌溶血素蛋白,与叠氮修饰的半乳糖或神经氨酸酶发生点击化学反应,分别得到半乳糖和神经氨酸酶功能化的链球菌溶血素蛋白。再将这两种功能蛋白共同封装于透明质酸壳中,得到三重增强的免疫治疗药物。治疗方案通过将该药物尾静脉注射到荷瘤小鼠体内,在肿瘤区域的透明质酸酶诱导透明质酸壳降解后,释放出两种功能化的链球菌溶血素蛋白在肿瘤细胞膜上聚集穿孔,并在肿瘤细胞表面引入半乳糖和神经氨酸酶切割唾液酸,实现增强免疫细胞激活、弱化免疫逃逸、促进穿孔杀伤的三重增强,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

    一种基于细胞膜蛋白顺序激活的DNA逻辑探针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949046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943556.3

    申请日:2023-07-3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细胞膜蛋白顺序激活的DNA逻辑探针及其应用,探针包括组合使用的P‑DNA‑Set、A1‑EpCAM、A2‑MUC1,其中,A2‑MUC1识别细胞的MUC1,A1‑EpCAM识别细胞的EpCAM,EpCAM较MUC1的表达量差异大;P‑DNA‑Set包括L1‑IGFIIR识别端、L1’‑IGFIIR封闭端、A1’‑EpCAM识别端。本发明的智能响应开关型DNA逻辑探针可基于肿瘤细胞膜上蛋白以特定顺序被激活,实现对特定靶细胞的精准治疗;其开关型设计可有效缓解系统注射时探针的潜在副作用;本发明限定探针结合蛋白顺序的逻辑设计,可提高探针的使用效率,为疾病的治疗提供高效的治疗手段。

    一种评估活体内唾液酸化水平的高分子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25997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545548.3

    申请日:2023-05-1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评估活体内唾液酸化水平的高分子探针。它以支链末端为炔基的树枝状高分子为载体,表面同时修饰有半乳糖、花氰5荧光染料以及叶酸。检测方案通过将制得的高分子探针皮下注射到荷瘤小鼠的肿瘤区域。利用叶酸介导的靶向内吞使高分子探针进入肿瘤细胞内部。活体内的唾液酸转移酶会在高分子探针末端的半乳糖上连接唾液酸。用高碘酸钠将小鼠肿瘤组织切片中的唾液酸末端氧化出醛基基团,并进一步偶联上酰肼荧光素分子。通过荧光显微镜成像同时收集花氰5和荧光素的荧光信号,并利用软件获取二种荧光叠加区域的荧光素荧光强度,即可用于评估该肿瘤组织的唾液酸化水平。

    一种分析膜蛋白和膜相互作用的分子测力计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04823A

    公开(公告)日:2023-02-17

    申请号:CN202110928483.1

    申请日:2021-08-13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分析细胞表面膜蛋白与细胞膜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分子测力计。它是一种磷脂双分子层修饰的空心二氧化硅微球,表面嵌有两端分别修饰烷烃链和叠氮的DNA1。检测方案首先用二苯并环辛炔、二嗪和荧光染料FAM标记的DNA2识别细胞表面待检测的膜蛋白,紫外光照使二嗪与相应膜蛋白共价连接。然后利用浮力使细胞和分子测力计先接触后分离,烷烃链‑磷脂双分子层相互作用与膜蛋白‑细胞膜相互作用间的竞争会将膜蛋白拔出细胞膜。最后,对不同烷烃链长度制得的分子测力计处理过的细胞进行荧光成像,确定细胞表面荧光强度下降前后所使用的分子测力计上的烷烃链长度,代入光镊获得的相互作用力标尺,实现膜蛋白与细胞膜相互作用的定量。

    一种新型嗜热四元G四链体DNA酶

    公开(公告)号:CN107119031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1710491309.9

    申请日:2017-06-2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腺嘌呤邻位增强催化活性且在高温下具有高催化活性的新型嗜热四元G四链体DNA酶。首先在富含G碱基的DNA序列的两端修饰腺嘌呤,在含150mM铵离子的缓冲液中,95℃退火5min,形成四元G四链体结构。然后将该结构和血红素混合,形成DNA酶。通过程序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监测其催化活性,证明该酶在高温下的催化性能:75℃下10小时,能够保持50%以上的活性,18小时后该酶显示接近室温的活性;95℃下5分钟,活性没有变化,1.5小时后能够保持50%以上的活性,4小时后该酶显示接近室温的活性。该嗜热四元G四链体DNA酶制备简单,价格低廉,热稳定性好,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一种可对活细胞内microRNA21进行原位成像的纳米放大自参比探针

    公开(公告)号:CN109030429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1710445317.X

    申请日:2017-06-0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nventor: 丁霖 鞠熀先 霍敏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活细胞内microRNA(miRNA)原位成像的纳米放大自参比探针及其制备方法。该探针是将核酸发卡修饰的上转换纳米粒子(UNP‑H1)和荧光分子修饰的发卡分子(H2‑F)通过脂质体包裹而成。当探针进入细胞后,UNP‑H1和H2‑F被释放,只有当H1与miRNA杂交后,H2可以取代miRNA而与UNP‑H1杂交,释放出的miRNA启动下一个循环以放大信号。在近红外光激发下,UNP的发射带1(EEB1)与F之间发生发光共振能量转移(LRET)。以UNP的发射带2(EEB2)通道为自参比,LRET与EEB2通道的发光强度比值(ILRET/IEEB2)可用于细胞内miRNA的相对定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