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装置
    4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283369B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480033279.1

    申请日:2014-06-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1/195

    Abstract: 当柱移动方向是第一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是第二方向,并且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是第三方向时,第一悬吊螺栓与由第一长槽的在第二方向上的端部形成的圆筒形表面接触,并且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上定位。第二悬吊螺栓通过第二长槽的在第二方向上的端部的内表面仅在第二方向上定位。各个长槽的在第二方向上的端部的在第二方向上位于最远处的位置形成为在第二方向上对准,由此悬吊螺栓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对准。

    转向柱装置
    4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955710B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480006582.2

    申请日:2014-0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1/195

    Abstract: 转向柱装置设置有一对悬吊轴,悬吊轴连接固定托架的第一板和可移动托架的第二板,从而经由可移动托架悬吊可移动护罩。在第一板中形成有一对长形的第一孔,所述一对悬吊轴插入所述一对长形的第一孔中。在二次碰撞中使第二板与第一板的给定部分沿柱移动方向分离的联接及分离机构包括树脂销,树脂销在与柱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Y1)上位于所述一对第一孔之间。

    转向装置
    4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946960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127538.8

    申请日:2016-03-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1/195 B62D1/184 B62D1/19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向装置,该转向装置包括:转向轴;柱状护套,该柱状护套包括外护套和内护套,其中,该外护套包括狭缝和一对被紧固部;托架;紧固机构;被接合齿形成构件,该被接合齿形成构件包括至少一个被接合齿并且固定至内护套;支承轴,该支承轴包括由被紧固部的支承孔支承的端部;接合齿形成构件,该接合齿形成构件包括与被接合齿接合的接合齿;以及偏置构件,该偏置构件构造成使支承轴沿偏置方向偏置。被紧固部中的一个被紧固部或由一个被紧固部支承的构件包括定位部,该定位部构造成使支承轴在偏置方向上定位。

    转向装置
    4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392687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480040796.1

    申请日:2014-07-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1/195 B62D1/189

    Abstract: 树脂销(61)插入穿过第一板(30)中的第一树脂销插入孔(66)以及第二板(32)中的第二树脂销插入孔(67)以将第二板(32)联接至第一板(30)上的预定位置,并且树脂销(61)在二次碰撞期间经历剪切和断裂,并且使第二板(32)沿柱移动方向从所述预定位置分离。沿着第一板(30)的上表面(30a)的滑动板(43)具有树脂销视觉检查孔(65),能够通过树脂销视觉检查孔(65)在视觉上确认树脂销。高硬度的套环(62)被第二板(32)接纳,套环(62)放置在第一树脂销插入孔(66)中并且配合在树脂销(61)的轴部(64)上。在避开了在二次碰撞期间树脂销视觉检查孔(65)沿柱移动方向所经过的范围的位置处设置有轴向弹性突出部(81),树脂销(61)通过轴向弹性突出部(81)向滑动板(43)施加挤压偏压力。

    吸震转向装置
    4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95382A

    公开(公告)日:2008-06-11

    申请号:CN200710305854.0

    申请日:2004-04-28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吸震转向装置,包括:转向柱,该转向柱要固定在车身的一部分上使得转向柱在车辆碰撞时在乘员发生二次碰撞情况下可从车身分离并可沿车辆前进方向移动,转向柱和车身的所述部分中的一个包括安装部,另一个包括保持部;要安装在安装部上的冲击能吸收件,其包括可与保持部接合的接合部,在接合部由于安装部和保持部的相对移动而与保持部接合之前,接合部和保持部彼此隔开预定的自由运行距离,冲击能吸收件可在接合部与保持部进入接合之后转向柱沿车辆前进方向移动时变形,从而冲击能吸收件吸收二次碰撞产生的冲击能;和用于在安装部和保持部的相对移动期间选择性地允许或阻止冲击能吸收件的接合部与保持部之间的接合的接合调节机构。

    轴固定结构
    4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8101C

    公开(公告)日:2001-07-04

    申请号:CN97113656.4

    申请日:1997-04-30

    Inventor: 星野茂

    Abstract: 一种在稳定状态下将轴固定在托架部上的轴固定结构。在万向接头的一个连接叉14的底部28以插入形式配置有带锥面10E的轴10。另外,在用于螺纹连接第一侧部24与第二侧部26的固定螺栓36上,可滑动地配置有能让防松垫圈44插入并带有锥部42A的轴环42。因此,当使固定螺栓36拧入时,防松垫圈44的弹力通过轴环42的锥部42A作用在轴10上,朝底部28一侧挤压轴10。由于这时的挤压力仅由防松垫圈44的弹性系数这一唯一因素来确定,因而,可以消除挤压力的偏差,在稳定状态下将轴10固定在一个连接叉14上。

    轴固定结构
    5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4946A

    公开(公告)日:1998-03-04

    申请号:CN97113656.4

    申请日:1997-04-30

    Inventor: 星野茂

    Abstract: 一种在稳定状态下将轴固定在托架部上的轴固定结构。在万向接头的一个连接叉14的底部28以插入形式配置有带锥面10E的轴10。另外,在用于螺纹连接第一侧部24与第二侧部26的固定螺栓36上,可滑动地配置有能让防松垫圈44插入并带有锥部42A的轴环42。因此,当使固定螺栓36拧入时,防松垫圈44的弹力通过轴环42的锥部42A作用在轴10上,朝底部28一侧挤压轴10。由于这时的挤压力仅由防松垫圈44的弹性系数这一唯一因素来确定,因而,可以消除挤压力的偏差,在稳定状态下将轴10固定在一个连接叉14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