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508033A
公开(公告)日:2004-06-30
申请号:CN02155495.1
申请日:2002-12-16
Applicant: 张晓观
Inventor: 张晓观
Abstract: 汽车新的安全操作机构是一种新的汽车操作机构。目前汽车主副驾驶员无法同时驾驶,另外,制动和油门踏板是分离的,在紧急情况下,刹车反应较慢,易出事故。本发明是将汽车的方向盘改为有旋转手柄的方向板(如图中3)安放在主副驾驶员之间,另外,在同一轴上,主副驾驶员各设一脚踏板(如图中5),脚踏板反时针转动时,可控制制动,顺时针转动时,可控制油门。脚踏板结构中设有油门定位装置。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方向板安放在中部增大了驾驶员前面的缓冲空间;主、副驾驶员均可操作;用同一个脚踏板便可控制制动和油门;制动时脚不离踏板便可由控制油门直接转为制动,缩短制动时间,并减少踏错油门造成事故的可能性,驾驶更加安全、灵活。
-
公开(公告)号:CN114096455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080050519.4
申请日:2020-06-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大赛璐
Inventor: 山崎征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内容提供能够保护搭乘车辆的乘员的技术。保护搭乘车辆的乘员的乘员保护装置,其具备:基座部,其被固定于车辆;作用部,其能够在作为初始位置的第一位置和用于抑制惯性力作用于乘员时的该乘员的移动的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并与基座部连接;以及控制部,其执行使作用部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移动控制。作用部能够通过在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后返回该第一位置,从而重复通过移动控制从该第一位置移动到该第二位置。乘员保护装置还具备缓和部件,所述缓和部件在作用部移动到第二位置时针对该作用部缓和对乘员的碰撞冲击。
-
公开(公告)号:CN117698631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084502.2
申请日:2023-08-25
Applicant: 沃尔沃汽车公司
IPC: B60R21/05 , B60R21/205 , B60R21/0134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乘员保护单元(100),其包括配置成可锁定在至少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的可调节的转向装置(104)、仪表板(106)、至少包括安全气囊(110)的安全气囊模块(108)、碰撞控制单元和缩回机构,缩回机构配置成启动所述转向装置(104)在缩回方向(R)的运动,碰撞控制单元配置成在检测到碰撞风险或即将发生的碰撞时释放所述转向装置(104)至少在缩回方向(R)上的运动,碰撞控制单元配置成激活所述缩回机构,并且碰撞控制单元配置成在即将发生的碰撞时展开所述安全气囊(110)。本公开还涉及一种包括这种乘员保护单元(100)的车辆以及一种用于控制这种乘员保护单元(100)的方法(200)。
-
公开(公告)号:CN107614355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680027731.2
申请日:2016-05-18
Applicant: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Abstract: 转向装置具备转向柱(4a)、安装于车身且支撑转向柱的支撑托架(17a)、以及紧固机构(80)。转向柱具有外柱(11a)和一部分被外柱(11a)包围的内柱(10a)。紧固机构具有经由支撑托架而紧固转向柱的第一状态和释放上述紧固的第二状态。外柱具有在与轴向交叉的第一方向上相互分离地配设并在第一状态下被支撑托架按压的第一面(49a)及第二面(49b)、以及夹持部(38)。夹持部具有设为与第一面及第二面相独立地设置且在第一状态下被支撑托架按压的第三面(40)。
-
公开(公告)号:CN105283369B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480033279.1
申请日:2014-06-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1/195
Abstract: 当柱移动方向是第一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是第二方向,并且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是第三方向时,第一悬吊螺栓与由第一长槽的在第二方向上的端部形成的圆筒形表面接触,并且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上定位。第二悬吊螺栓通过第二长槽的在第二方向上的端部的内表面仅在第二方向上定位。各个长槽的在第二方向上的端部的在第二方向上位于最远处的位置形成为在第二方向上对准,由此悬吊螺栓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对准。
-
公开(公告)号:CN104955710B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480006582.2
申请日:2014-0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1/195
Abstract: 转向柱装置设置有一对悬吊轴,悬吊轴连接固定托架的第一板和可移动托架的第二板,从而经由可移动托架悬吊可移动护罩。在第一板中形成有一对长形的第一孔,所述一对悬吊轴插入所述一对长形的第一孔中。在二次碰撞中使第二板与第一板的给定部分沿柱移动方向分离的联接及分离机构包括树脂销,树脂销在与柱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Y1)上位于所述一对第一孔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03608240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280029710.6
申请日:2012-12-14
Applicant: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Inventor: 山本恒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吸收式转向装置,对于将电气构件的线缆(38)的轴方向两处部分支撑在内柱(9a)侧的能量吸收部件(35)和外柱(10a)侧的线缆支撑托架(52)上的构造,实现一种能够抑制线缆(38)成为相对于方向盘在二次碰撞时向前方位移的阻力的构造。能量吸收部件(35)具有在二次碰撞时其一部分朝向下方位移的支撑板部(46)。而且,在支撑板部(46)上支撑线缆(38)的在轴方向两处部分中的中间部的一部分。在二次碰撞时,线缆(38)的中间部随着支撑板部(46)的变形而向下方位移并折曲。其结果为,在二次碰撞时,线缆(38)在轴方向挺起的情况得到抑制。
-
公开(公告)号:CN101535097B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0780041685.2
申请日:2007-11-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阿尔发
IPC: B60R25/0215 , B60R21/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5/02153 , B60R21/05 , Y10T70/5659 , Y10T70/5664 , Y10T70/5956
Abstract: 本发明的转向锁定装置,在用罩(6)覆盖的框架主体(3)上配置马达单元(9)等。自框架主体(3)突出设置导杆部(4)。在该导杆部(4)内移动自如地配置锁闭杆(14)。在导杆部(4)和锁闭杆(14)上分别设有薄弱部(17、18)。死锁机构(30)比引导侧薄弱部(17)配置在前端侧。死锁机构(30)具有锁销(31)和锁定控制部件(33),该锁销向将比杆侧薄弱部(18)靠前端侧进行锁定的死锁配合位置加力,该锁定控制部件在薄弱部(17、18)被截断前,阻止锁销(31)向锁定位置移动,在薄弱部(17、18)截断之后,则解除对锁销(31)的限制。将锁定控制部件(33)利用罩(6)和框架主体(3)之间的组装力配置在限制锁销(31)移动的部位。当罩(6)从框架主体(3)脱离时,则锁定控制部件(33)向解除锁销(31)的移动限制的方向变位。
-
公开(公告)号:CN102858616B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280000379.5
申请日:2012-04-20
Applicant: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1/195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实现稳定地充分增大柱侧托架(13a)相对于车身侧托架(10a)的支承刚性的构造。通过合成树脂制的卡定销(45a)以在二次碰撞时能够脱离的方式结合车身侧托架(10a)和固定在柱侧托架(13a)上的卡定构件(11c)。在车身侧托架(10a)的下表面,形成有一端与收纳这些卡定销(45a)的小通孔(19b、19b)连通且另一端向外部空间侧开口的凹部(54a)。而且,使构成卡定销(45a)的合成树脂的一部分通过这些凹部(54a)向外部空间侧露出。
-
公开(公告)号:CN103874619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380001901.6
申请日:2013-08-22
Applicant: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Inventor: 森山诚一
IPC: B62D1/19 , B21D26/033 , B21D53/88 , B60R21/0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伸缩式转向装置,该伸缩式转向装置具有具备外柱和内柱的转向柱。外柱的内周面具有支承着内柱的支承部。外柱的内周面在比内柱的轴向一端面更靠轴向一侧,还具有其内切圆直径小于该内柱的外径的冲击吸收部。使包括支承部和冲击吸收部在内的外柱与可动侧支架膨胀成型为一体。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