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载吲哚菁绿和索拉非尼胶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317447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210965291.2

    申请日:2022-08-1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共载吲哚菁绿和索拉非尼胶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将吲哚菁绿和索拉非尼装载入聚合物胶束中,得到共载吲哚菁绿和索拉非尼胶束;所述聚合物为PEG‑P(CL‑DTC),或者聚合物为PEG‑P(CL‑DTC)和ApoE‑PEG‑P(CL‑DTC)。本发明解决吲哚菁绿和索拉非尼各自的不足,并在恶性脑胶质瘤的治疗中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不仅能提高ICG和SF在脑肿瘤的富集和PTT/PDT疗效,还可抑制PDT导致的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协同抑制脑胶质瘤的增殖。结果发现,制备的胶束载药稳定,在近红外激光(NIR)照射下能显著升高温度,并产生大量ROS,显著增强了细胞毒性,外加激光NIR治疗荷原位U‑87 MG瘤小鼠,能大大延缓脑肿瘤生长,并延长小鼠的中位生存期。

    一种靶向双重抗凋亡蛋白聚合物胶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650415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565651.4

    申请日:2023-05-1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靶向双重抗凋亡蛋白聚合物胶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以聚合物载体装载两种同时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和MCL‑1表达的小分子药物克服单药耐药性。现有VEN与SOR在临床治疗中都因需要使用高剂量而产生明显的血液学毒性,降低了总体治疗效果,本发明公开了新的靶向双重抗凋亡蛋白聚合物胶束,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剂量大、毒性大的问题。实验结果综合表明本发明TPMs‑V/S有效降低了VEN和SOR的剂量、毒副作用,有效提高了双药的疗效。

    载小分子药聚合物囊泡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973556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845920.9

    申请日:2020-08-2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载小分子药聚合物囊泡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载小分子药聚合物囊泡由两亲性嵌段聚合物与小分子药物组装制备得到;或者由两亲性嵌段聚合物与官能化两亲性嵌段聚合物组装交联并负载小分子药物,再与靶向单抗反应得到。本发明的囊泡体系拥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包括尺寸小、制备简单可控、生物相容性优异、体内循环稳定性高、肿瘤细胞特异选择性强、细胞内药物释放速度快、肿瘤生长抑制效果显著等。因此,该囊泡体系有望成为简单且集多功能于一身的纳米平台,用于高效及特异性靶向递送硫酸长春新碱至多发性骨髓瘤细胞。

    还原响应的靶向聚乙二醇-聚碳酸酯美登素前药胶束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39368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780522.0

    申请日:2016-12-0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钟志远 程茹 钟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还原响应的靶向聚乙二醇-聚碳酸酯美登素前药胶束的制备方法。由两亲性聚乙二醇-聚碳酸酯美登素前药聚合物和末端键合靶向分子的两亲性聚乙二醇-聚碳酸酯美登素前药聚合物在缓冲液中自组装得到还原响应的靶向聚乙二醇-聚碳酸酯美登素前药胶束;胶束的粒径为30~150纳米,美登素的载药量为2~60 wt.%。本发明提供的还原响应的靶向聚碳酸酯美登素前药胶束具有靶向性,两亲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由其可制备纳米药物,能够显著提高药物的水溶性、增强药物在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性、改善药物药代动力学行为以及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可在制备恶性肿瘤如黑色素瘤靶向治疗药物中应用。

    一种纳米凝胶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251456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492397.3

    申请日:2019-06-0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邓超 黄珂 钟志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凝胶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将聚合物-赖氨酸-四唑和透明质酸-胱胺-甲基丙烯酸混合液作为微流控的水相,有机溶剂作为微流控的油相;通过微流控技术得到纳米液滴,再进行光照反应得到纳米凝胶;聚合物为透明质酸或其衍生物。本发明通过联用微流控和光控“四唑-烯”点击化学方法制备纳米凝胶,得到的纳米凝胶尺寸较小,可达到100nm以下,且分布均一、粒径可控,在药物控制释放载体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发明纳米凝胶的制备方式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形成的粒子理化性质稳定,与包载的药物不反应,可以很好的保持药物的功效,实现完全、可控的释放,从而可作为蛋白质和核酸药物的优良缓释载体。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