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999153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110257471.0
申请日:2021-03-0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A61K9/107 , A61K31/704 , A61K41/00 , A61K47/3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载化疗药物/光敏剂的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旨在联合光治疗和化疗作用,制备共包载吲哚菁绿(ICG)和阿霉素(DOX)的胶束(ID‑M),对制备得到的胶束进行表征并在细胞水平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效果。本发明制备的胶束纳米粒,条件温和,粒径较小、分散均匀、形态圆整,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光照稳定性,在近红外光的照射下具有较高的活性氧产生能力,此外在细胞实验中,该纳米粒对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和良好的细胞摄取,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降低毒副作用,实现了光化疗联合治疗肿瘤。
-
公开(公告)号:CN115252645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892637.0
申请日:2022-07-2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A61K33/36 , A61K9/51 , A61K9/08 , A61K9/19 , A61K47/42 , A61K39/395 , A61P35/00 , A61P35/04 , B82Y5/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砷剂蛋白质纳米制剂在肿瘤免疫协同治疗相关方面的应用。本发明制备的砷剂蛋白质纳米制剂粒径适中、分散均匀,具有良好的肿瘤细胞毒性作用,并诱导其发生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可与免疫检查点疗法协同增强抗肿瘤疗效。本发明提供的砷剂蛋白质纳米制剂包括亚砷酸锰、二氧化锰与蛋白质,其显著的优势在于增强砷剂诱导的肿瘤细胞免疫源性细胞死亡,有效产生肿瘤相关抗原和损伤相关模式分子,从而发挥免疫治疗作用,首次实现了砷剂化疗及其免疫治疗的有机融合,解决了砷剂在治疗实体肿瘤中面临的抗肿瘤转移及抑制肿瘤复发等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将化疗药物砷剂拓展至免疫治疗协同,为提升砷剂的实体瘤治疗奠定了物质和科学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5252580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38574.8
申请日:2022-08-0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A61K9/51 , A61K47/46 , A61K31/704 , A61K41/00 , A61P35/00 , A61P35/04 , A61K49/00 , B82Y5/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药红细胞膜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红细胞膜为反应器,在水相中制备具有光响应性药物释放功能的红细胞膜仿生纳米粒,该纳米粒具有良好的光热效果、物理化学稳定性、光稳定性、肿瘤靶向性、肿瘤深部穿透和响应性药物释放,准确定位肿瘤,在近红外光激发下产生高效光热效应,热消融杀死肿瘤细胞,实现了高效安全、可视化精准治疗肿瘤,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于临床的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368374B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1910780919.X
申请日:2019-08-2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A61K9/51 , A61K9/52 , A61K31/555 , A61K33/243 , A61K47/42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肿瘤铂类药物矿化蛋白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首次采用两步制备方法,成功制备了铂类药物矿化蛋白纳米粒,制得的纳米粒在水溶液中分散均匀;纳米粒具有良好的肿瘤细胞毒作用,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的IC50为6.9μg/ml。本发明提供的铂类药物矿化蛋白纳米粒包括铂类药物与蛋白质,其显著的优势在于制备工艺简便、尺寸均一、粒径可控、生物相容性良好、水溶性好、血液中循环时间长、肿瘤靶向性高等特点,为高效的肿瘤治疗及耐药肿瘤治疗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7551279B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1710829251.4
申请日:2017-09-1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载硫化铋/氧化钆的具有近红外光热效应和多模态成像功能的超小蛋白复合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处方筛选及工艺优化,一步制备获得具有近红外光热效应和多模态成像功能的硫化铋/氧化钆白蛋白超小复合纳米粒。该复合纳米粒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光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和肿瘤靶向性,能显著增强肿瘤部位的近红外荧光、光声、磁共振、CT和热信号,实现多模态互补肿瘤诊断,并且可在近红外光激发下消除肿瘤,尤其是纳米粒粒径小于5.5 nm可通过肾清除,而毒副作用小,可同时诊断和治疗肿瘤,具有实现精准的肿瘤诊疗一体化的极大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5056233B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510490341.6
申请日:2015-08-1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A61K49/00 , A61K41/00 , A61K47/04 , A61K9/14 , A61K31/704 , A61K31/337 , A61K33/2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近红外光热和体内荧光成像特性的多功能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碳菁染料Cypate修饰氨基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并在介孔孔道内负载抗肿瘤药物,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为表面活性制备氨基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将氨基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与抗肿瘤药物在溶液中混合,使药物负载于纳米粒介孔孔道内,所得的纳米药物载体应用于近红外光热治疗和近红外荧光成像,以及抗肿瘤药物的递送,实现同一纳米载体的多功能化,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所产生的化疗与光热治疗联合效果优于单一治疗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210992575U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921550209.X
申请日:2019-09-1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A61M35/00
Abstract: 一种新型芒硝外敷袋,其包括芒硝内袋,所述芒硝内袋包括若干横排,每一横排被分隔成若干个内层芒硝小袋,每一所述内层芒硝小袋的下方包括两片相互吻合的第一扇叶与第二扇叶,所述第一扇叶与第二扇叶的根部分别通过一钢丝连接,所述钢丝自芒硝内袋的一侧伸出,所述钢丝的伸出端上设有用于改变扇叶开合方向的调节帽。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需要外敷面积调整芒硝位置,然后通过闭合扇叶固定芒硝位置,使用方便。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