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即时微生物诊断仪

    公开(公告)号:CN106872341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196158.4

    申请日:2017-03-29

    Applicant: 海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5/1431 H04M1/21

    Abstract: 本工作是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微生物诊断仪的发明,拟以微生物代谢产物作为功能单元,在微生物选择性培养基孕育基础之上,结合智能手机平台,实现病害微生物的即时检测(Mobile‑based Point‑of‑Care Testing,mPOCT)。项目主要内容为:重点设计功能化的微生物代谢产物与传感器响应材料识别机制和反应动力学,考察这些识别响应的功能模块在微生物快速检测和微生物即时表达分析中作用规律,设计研发基于云服务的智能手机数据采集和分析软件。本工作创新性体现在:基础研究水平上揭示活性小分子识别响应与微生物作用关系,特别为解决涉及微生物检测方法中“在线”、“便携式”和“全自动”的机电工程与生物学复合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立式双向喂入甘蔗剥叶机
    3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027821B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510407232.3

    申请日:2015-07-13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立式双向喂入甘蔗剥叶机,旨在提高甘蔗剥叶机的作业效率。本发明提供的立式双向喂入甘蔗剥叶机主要由柴油机3、剥叶系统、传动系统、行走系统和机壳35组成。其中剥叶系统分为左右两部分,作业时剥叶系统左右两部分可以同时作业,也可以单独作业,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剥叶机的作业效率。

    可拆卸菱形网格表面剥壳辊筒

    公开(公告)号:CN106213526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252458.5

    申请日:2016-04-21

    Applicant: 海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N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拆卸菱形网格表面剥壳辊筒,属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用于坚果类作物剥壳作业。所诉的剥壳辊筒由挤压表面层、内辊筒和安装定位螺栓组成,挤压表面层通过安装定位螺栓固定在内辊筒上。挤压表面层由菱形阵列网格构成,每个菱形网格的垂直对角线长度大于等于水平对角线长度。内辊筒外表面具有凸包阵列,每个凸包结构置于挤压表面层的菱形网格内,凸包的直径小于菱形边长。挤压表面层的菱形阵列网格有利于提高辊筒破碎力,同时与内辊筒表面的凸包阵列相配合,可大幅提升挤压及夹持作物的能力,提高剥壳机的剥壳成功率。挤压表面层与内辊筒安装是可拆卸的,便于将磨损的表面层及时更换,而不是更换整个辊筒,并且可根据不同作物直径的大小更换为不同厚度的挤压表面层,以提高剥壳机的适应能力。

    提取海洋渗透能的氧化石墨烯海藻酸钠复合膜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24638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882090.1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提取海洋渗透能的氧化石墨烯海藻酸钠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制备海藻酸钠溶液;步骤2、制备氧化石墨烯溶液;步骤3、将海藻酸钠溶液放入氧化石墨烯溶液中,通过电磁搅拌,获得混合分散液;步骤4、取聚碳酸酯膜,以聚碳酸酯膜为基底放入微量抽滤瓶中,取混合分散液于微量抽滤瓶中进行真空抽滤,得到覆盖有氧化石墨烯海藻酸钠复合膜的聚碳酸酯膜;步骤5、将覆盖有氧化石墨烯海藻酸钠复合膜的聚碳酸酯膜进行剥离,自然烘干,得到提取海洋渗透能的氧化石墨烯海藻酸钠复合膜。本发明还公开了提取海洋渗透能的氧化石墨烯海藻酸钠复合膜,本发明制备的复合膜具备功率密度高、稳定性好、经济价值高的特点。

    一种基于连续流的光诱导介电泳微粒分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70974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1911205002.3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流控芯片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连续流的光诱导介电泳微粒分离方法。其特点在于,通过在光诱导介电泳芯片的不同位置施加光照,改变相应位置的电导率,产生非均匀电场,驱动微流体通道中两种微粒运动,由于两种微粒的半径和介电常数不同,导致其受到的光诱导介电泳力大小不同,基于此,我们分离出不同的粒子,本发明的优势在于:分离效率高;所需采集的微粒样品少;不需要分别对两种微粒进行标记,对分离对象的损伤小;不需要设计复杂的微流体通道,也不需要设计复杂的电极,只要按需对不同位置施加光照即可实现对两种微粒的分离。

    一种快速检测微生物的基于星状环糊精的荧光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06950212B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710298168.9

    申请日:2017-04-30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nventor: 万逸 周腾 葛鉴

    Abstract: 本工作拟研发了一种星状环糊精的荧光传感器快速检测微生物,并对微生物膜的抗生素抗菌机制进行筛选,这种复合体结合统计分析工具可以特异性识别病原微生物膜。该复合体结合特征微生物膜,特征微生物竞争作用使其表面的荧光蛋白游离,每种微生物膜结合强度和相互作用力不一样导致可以得到特征的响应信号。基于上述的实验,进一步把这种复合体用到抗生素机制评估和筛选。本工作创新性体现在:借助于星状季铵盐化环糊精与荧光蛋白形成复合体来检测微生物膜,微生物膜体系无需任何前处理,只需要简单的步骤,为解决涉及微生物检测方法中“在线”、“便携式”和“全自动”的机电工程与生物学复合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种微米颗粒自组装装置以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94172A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910351886.7

    申请日:2019-04-28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米级别芯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微米颗粒自组装装置以及方法,其组装方法涉及到了介电泳力。所述的微米颗粒自组装装置为矩形结构,结构包括开放端口、工作电源、接地电源。本发明所用的微米颗粒自组装方法是:通过开放端口让两颗粒进入矩形自组装装置,接通电源后两颗粒受到介电泳力的作用相互靠近达到自组装目的。本发明的优势在于:微米尺度下对颗粒快速无损自组装;装置仅通过施加电场便能实现,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

    一种获得周期性层片结构的制备方法及其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06521221B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610898518.0

    申请日:2016-10-14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型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获得周期性层片结构的制备方法及其材料。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MxBy型硼化物或者含有MxBy型硼化物的M合金浸入到铝液中反应,提出,冷却,即可在MxBy型硼化物或者含有MxBy型硼化物的M合金与铝液的反应界面上获得周期性层片结构;其中,M为Fe、Cr、Mn、Ti、W、Mo、Cu、Ni、Co、C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提供上述方法得到的具有周期性层片结构的材料。本发明方法利用MxBy型硼化物与铝反应在反应界面生成两相相间的周期性层片结构,镶嵌在M‑Al金属间化合物层,增大化合物层内部及其与金属基体M的作用力,有效防止局部断裂导致M‑Al金属间化合物层整体断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