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热回收系统
    3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072722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780028949.4

    申请日:2017-04-18

    Abstract: 排热回收系统(1)具备:蒸发器(2);膨胀机(3);冷凝器(5);循环泵(7);循环流路(6),使动作介质循环;冷却介质配管(8),连接在循环流路(6)上,用来将从循环泵(7)送出的动作介质的一部分分流使其向冷凝器(5)流入;冷却侧开闭阀(13),切换动作介质能够向冷却介质配管(8)流入的状态和不能流入的状态;以及控制部(10),进行冷却侧开闭阀(13)的切换控制。如果向冷凝器(5)流入的动作介质的温度变高为规定的温度以上的条件成立,则控制部(10)进行切换冷却侧开闭阀(13)以成为动作介质能够向冷却介质配管(8)流入的状态的控制。

    热能回收装置及其起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51705B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610557700.X

    申请日:2016-07-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在运转开始时在蒸发器中产生的热应力的急剧增大的热能回收装置及其起动方法。前述热能回收装置具备蒸发器(10)、预热器(12)、能量回收部(13)、循环流路(22)、泵(20)、加热介质流路(30)、流量调整部(40)、控制部(50),前述加热介质流路(30)对于蒸发器(10)及预热器(12)供给加热介质,前述流量调整部(40)设置于加热介质流路(30)的比蒸发器(10)更靠上游侧的部位,控制部(50)在使泵(20)停止直到蒸发器(10)的温度变成规定值的状态下,控制流量调整部(40),使得气相的加热介质向蒸发器(10)的流入量逐渐地增加。

    热能回收系统
    3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555624B

    公开(公告)日:2018-10-30

    申请号:CN201610772850.2

    申请日:2016-08-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热能回收系统包括蒸发器、过热器、膨胀机、动力回收机、凝结器、泵和控制部。控制部具备:发动机负荷计算部;最大转速决定部,根据表示发动机负荷与泵的最大转速之间的关系的关系式以及发动机负荷来决定最大转速,该最大转速是夹点温度成为目标夹点温度时的泵的转速;以及转速调整部,调整泵的转速,以使流入膨胀机的工作介质的过热度成为基准值以上,并且使泵的转速处于由最大转速决定部决定的最大转速以下的范围内。由此,既能抑制膨胀机的故障,又能通过膨胀机稳定地回收动力。

    发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3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670549B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310383567.7

    申请日:2013-08-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34

    Abstract: 本发明的发电装置具备蒸发器(1)、使从蒸发器排出的工作介质成为过热状态的过热器(2)、受从过热器(2)排出的工作介质驱动的膨胀机(3)、将混入在从膨胀机(3)排出的工作介质中的润滑油从工作介质分离的油分离器(5)、将过热器(2)与油分离器(5)连接的旁通通路(25)、将旁通通路(25)开闭的旁通阀(26)、和通过控制旁通阀(26)的开闭、执行将积存在过热器(2)的上游部中的润滑油(P)向油分离器(5)引导的排油控制的控制机构(30)。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起因于在过热器中积存润滑油的发电效率的下降。

    排热回收装置以及排热回收装置的运转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34762B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410248556.2

    申请日:2014-06-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4 Y02B30/625 Y02P80/152

    Abstract: 为了抑制从热交换器流出的动作介质成为气液二相的状态,本发明的排热回收装置具备:将动作介质加热的热交换器(10)、从热交换器(10)流出的动作介质流入的膨胀机(13)、与膨胀机(13)连接的旋转机(14)、使从膨胀机(13)排出的动作介质冷凝的冷凝器(16)、将从冷凝器(16)流出的动作介质加压并向热交换器(10)送出的泵(18)、判定从热交换器(10)流出的动作介质是否是气液二相的状态的相状态判定部(40a)、和基于相状态判定部(40a)的判定来使动作介质向热交换器(10)的流入量减少的流量控制部(40b)。

    压缩装置、压缩装置的形态的切换方法及压缩装置的组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17488A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510384796.X

    申请日:2015-06-30

    Abstract: 本发明的压缩装置具备:压缩机,将气体压缩;热交换器,将从压缩机排出的压缩气体的热回收;热交换器具备:气体流路,供压缩气体穿过;第1流路,在两端具有连接端部,并与气体流路接触;第2流路,在两端具有连接端部,并与气体流路接触;第3流路,能够相对于第1流路的一个连接端部及第2流路的一个连接端部拆装自如地连接,并且具有在连接于这些连接端部的状态下使第1流路与第2流路连通的形状。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抑制压缩气体的流路中的流路阻力的增大的同时,能够容易地将热交换器设置到压缩装置中,所述热交换器安装有供驱动膨胀机的工作介质流动的工作介质流路。

    排热回收装置
    3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110282B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410152327.0

    申请日:2014-04-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80/1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排热回收装置,其具备:蒸发器,具有由水蒸汽或气体构成的加热介质流动的加热介质流路和动作介质流动的动作介质流路;膨胀机;旋转机;冷凝器;泵;压力传感器,检测向加热介质流路供给的加热介质的压力、从加热介质流路流出的加热介质的压力、从动作介质流路流出的动作介质的压力、以及向动作介质流路流入的动作介质的压力中的至少1个;和控制部,当在测量期间内取得了表示是以与预先取得的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关联的代表值为基准的变动容许范围的上限值以上以及下限值以下的取得值时,使动作介质向动作介质流路的流入量减少。通过这样的结构,抑制在被供给由水蒸汽或气体构成的加热介质的蒸发器内发生的水锤现象的显然存在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