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隧道仰拱修复方法
    3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577334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432171.7

    申请日:2020-05-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营隧道仰拱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仰拱的左拱脚和右拱脚处分别钻取一排锚管孔,之后向锚管孔内安装锁脚注浆锚管并向锁脚注浆锚管内注浆;注浆后,等待锁脚注浆锚管压浆强度达到合格参数后依次进行路面结构拆除,仰拱回填以及仰拱的拆除;完成后产生的废渣进行清运;完成后,以此进行基底换填,基底注浆以及基底桩基;将仰拱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更换为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排水系统以及路面结构的恢复,本技术方案的修复方法,减少了钢筋密集绑扎的步序,从而有效减少施工人员及施工工期,减少临空面型钢支撑拆除的步序,同时本发明的临空面支撑具有落地稳的有点,可以加强对上部结构的支撑,提高作业安全性。

    建筑物桩基保护方法
    3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424480A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910760260.1

    申请日:2019-08-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物桩基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隧道开挖接近建筑物桩基处采用人工开挖,露出既有桩基部分表面;桩基表面揭露后,根据桩基设计异形钢板,确保异形钢板贴合桩基表面;在异形钢板上钻设锚孔;将异形钢板安装到桩基上,并进行位置校正,在异形钢板和桩基间填充注浆;养护期满后在锚孔内安装锚索,进行预应力张拉;由上至下逐级分层凿除桩基外岩土,并按照前述步骤逐级安装异形钢板,张拉锚索。上述建筑物桩基保护方法,不破坏既有侵限建筑桩基,确保桩基上部建筑结构安全,采用异形钢板加预应力锚索,构造简单,受力明确,施工便捷,采用逐级边开挖边支护的方式,避免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处于不利受力状态。

    穿越采空区隧道的支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22981B

    公开(公告)日:2018-08-21

    申请号:CN201610938405.9

    申请日:2016-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穿越采空区隧道的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确定采空区的位置和形态,并测得采空区与隧道的最近距离S;第二步,确定采空区与隧道之间围岩层的最小安全厚度;第三步,判断隧道受采空区影响的安全性;第四步,根据隧道的安全性,确定支护方法。该穿越采空区隧道的支护方法,具有节约成本、提高施工效率以及能满足不同条件下隧道支护需求的优点。

    一种砂卵石地层模型试验材料的人工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03298A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810085717.9

    申请日:2018-01-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砂卵石地层模型试验材料的人工制备方法,属于地质领域。该方法包括步骤:根据试验量纲分析法确定砂卵石地层模型的相似关系,得到各参数的相似比;根据材料颗粒粒径乘以几何相似系数后与原型土的粒径分布曲线一致的要求、以及相似比确定材料的理学指标目标值,选取材料为玻璃珠、重晶石粉、石英砂和石膏和配合比;计算材料用量,将玻璃珠、重晶石粉、石英砂放入拌和容器,充分搅拌;将石膏作为胶结材料放入拌和容器,充分搅拌至拌合物无明显小颗粒及起团现象出现;将拌和材料用保鲜膜包起来,置于环境干燥处5h,得到最终模型材料。本发明能用于观测模型的变形、位移和破坏等情况,分析现场实际工程。

    一种公路隧道火灾灾情远程可视化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06303455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788239.9

    申请日:2016-08-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N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路隧道火灾灾情远程可视化机器人,包括前端设备和后端设备,所述前端设备与后端设备通信,所述前端设备包括热感摄像机、无线通信模块和移动平台,所述后端设备包括热感摄像机控制器和移动平台控制器,所述热感摄像机设置于移动平台上,用于获取火灾现场的现场信息,所述热感摄像机控制器控制热感摄像机获取火灾现场的现场信息,并将该现场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送至远程监控中心,远程监控中心根据接收到人信息通过遥控转控制器控制移动平台的运动,通过热感摄像机控制器控制热感摄像机。本发明采用热感摄像机作为感知设备,该设备通过感知红外线而获取场景信息,因此不受隧道内烟雾的影响,实现了灾情的可视化。

    隧道防水结构及隧道防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24988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1910759339.2

    申请日:2019-08-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防水结构及隧道防水方法,在拟开挖隧道两侧施作围护桩,在既有地面拉槽开挖施作纵横梁,在纵横梁内浇筑顶板。在顶板上铺设防水板,将防水板的两侧延伸到纵横梁的外侧以下,在防水板上铺设保护层,在保护层上铺设路面,以恢复地表交通。进行盖挖逆作施工,开挖同排围护桩间的岩土,以预留安装空间,紧贴围岩铺设排水管,且将排水管与排水沟连通。在同排围护桩间施作挡土板,且将挡土板的上部与顶板连接,下部与底板连接,在围护桩和挡土板的表面施作防水层,在防水层和顶板内侧施作侧墙。上述隧道防水结构及隧道防水方法,能够缩短地表建设周期,采用不连续的防水铺设形式,采用排水管和防水层等措施,确保防水有效。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