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微藻优化混合厌氧发酵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07738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542497.0

    申请日:2012-12-14

    Applicant: 复旦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21/02 C12M21/04 C12M31/10 Y02E50/34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微藻优化混合厌氧发酵的方法。本发明包括:在厌氧发酵罐中安装人工光源或使用自然光源,并且接种适量的微藻,使其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沼气中的CO2,从而提高沼气出气中CH4的相对比例,提升沼气品位;微藻在生长过程中,不仅利用沼气中的CO2作为碳源,还将发酵混合液作为培养基质,吸收其中的碳氮磷等营养物质,从而降低发酵排出沼液的污染负荷;同时向发酵罐子中加入固体氧气吸附剂,吸收微藻光合作用时产生的O2和呼吸作用后剩余的O2,从而保证发酵罐的厌氧环境。本发明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发酵装置所产沼气的品位,降低发酵后所产沼液的污染物负荷,且具有简单易行、操作方便和经济效益好的优点。

    一种强化高氮负荷污水处理效果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74988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210411056.7

    申请日:2012-10-2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强化高氮负荷污水处理效果的方法。本发明包括:首先将垂直向上流(verticalup-flow,VUF)和垂直向下流(verticaldown-flow,VDF)两种单级垂直潜流式人工湿地组合为VUF-VUF、VDF-VDF、VUF-VDF和VDF-VUF四种两级垂直潜流式人工湿地;其次分别实验它们在一个人工湿地植物生长周期中对于高氮负荷污水的处理效果;最后综合考虑各种污染物的去除率,确定出最优的两级垂直潜流式人工湿地。本发明方法可以显著提高高氮负荷污水的处理效果,且具有简单易行、操作方便和经济效益好的优点。

    一种有机生活污水预处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701518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210151658.3

    申请日:2012-05-1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有机污水的预处理系统。本发明预处理系统主要由污泥池、初沉池、软性填料池、硬质填料池、集水池串联组成。其中,初沉池为平流式沉淀池,内置污泥泵,间期排泥入污泥池;污泥池隔墙顶端设有通孔,上层清液自通孔流入初沉池;初沉池内上层清液依次排入软性填料池及硬质填料池,最后并入集水池内,达到预处理污水的效果。本发明采用碱性硬质填料,中和前期简单有机物产酸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机酸,提高整体废水的pH,减缓或隔断了污水产沼气阶段,有利于复杂有机物的水解;同时,运行路线为折流式,减少污水在池体中的死角,提升了厌氧设施的运行效率;本发明装置污水酸化水解效果好、效率高、投资省。

    一种用于底泥污染物控制的生态覆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33722B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110485902.9

    申请日:2021-04-3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底泥污染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用于底泥污染物控制的生态覆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生态覆膜材料由底部强力层、中间夹持层、表层反滤无纺布组成;底部强力层采用具有反滤功能的粗旦纤维无纺布,中间夹持层中填充有高氮、磷吸收率的沸石、方解石、改性砾石、改性陶粒等生态材料。使用时将生态覆膜材料覆盖于中心区域水体底泥上,以锚件或者桩固定,可减少风浪对底泥的搅动,增加微生物附着表面,降低泥、水界面浓度梯度,有效控制内源氮、磷和重金属污染,对水库、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的底泥污染控制具有明显的作用。本发明简单易行、效果良好且投资费用低。

    一种基于清流水网的面源污染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939220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178245.3

    申请日:2021-02-09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清流水网的面源污染控制系统,包括:农村居住区、一级支流、二级支流、静脉溪流;农村居住区外围设有农田,农田和/或农村居住区内设有低流动水体,农田内设有农田静脉沟渠;农村居住区设有若干个复合塔;一级支流、二级支流、静脉溪流用于将农村居住区、农田中排放的水汇入湖泊和/或河流;低流动水体用于进行水体的区域化治理;农田静脉沟渠用于将农田中的地表径流汇入一级支流、二级支流和/或静脉溪流;复合塔用于对农村居住区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后汇入一级支流、二级支流和/或静脉溪流。本发明成本低、生态效益好、后期维护简单、效果维持时间长,在保障水质达标的同时实现了生态建设。

    一种蓝藻低温干化深度脱水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75226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776584.7

    申请日:2020-08-0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境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蓝藻泥低温干化深度脱水装置及其方法。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端的漏斗状进料口、入口与所述进料口下端连通的切条机、位于所述切条机出口下方的三条以上的传送带、入口端连通所述壳体上方的低温管路、设置在其中两个所述传送带之间的造粒机、设置在所述传送带末端的收集箱及出口端连通所述壳体底部的高温管路;所述低温管路出口与所述高温管路入口之间连接有热交换单元;所述传送带为多孔结构,每个相邻传送带运转方向相反;所述高温管路上方设置有吹风机。本发明提供一种占地小、操作简单、节约能源、脱水效率高的蓝藻泥脱水装置和脱水方法。

    基于生物竞争原理的水域蓝藻处理方法及应用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205929B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811070277.6

    申请日:2018-09-13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竞争原理的水域蓝藻处理方法及应用的装置,该方法中首先找到蓝藻最容易富集的区域,即水域凹岸处,在该区域周围设置拦藻网,在该区域内采用人工或者机械捕捞的方式快速、大量地清理蓝藻,在水域岸边栽种挺水植物,以便从根本上改善水质,还需要在更大面积的并在该水域中布置处理罐,通过密集设置的处理罐逐渐杀死蓝藻,并且收集死亡的蓝藻,防止死亡的蓝藻继续污染水域,并安照预定规律收集处理所述处理罐,以便于处理罐的循环使用。

    基于生物竞争原理的水域蓝藻处理方法及应用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205929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1070277.6

    申请日:2018-09-13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竞争原理的水域蓝藻处理方法及应用的装置,该方法中首先找到蓝藻最容易富集的区域,即水域凹岸处,在该区域周围设置拦藻网,在该区域内采用人工或者机械捕捞的方式快速、大量地清理蓝藻,在水域岸边栽种挺水植物,以便从根本上改善水质,还需要在更大面积的并在该水域中布置处理罐,通过密集设置的处理罐逐渐杀死蓝藻,并且收集死亡的蓝藻,防止死亡的蓝藻继续污染水域,并安照预定规律收集处理所述处理罐,以便于处理罐的循环使用。

    一种用于改善河渠水质的植物格栅

    公开(公告)号:CN104195985B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410429612.2

    申请日:2014-08-28

    Applicant: 复旦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面源污染(非点源)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改善河渠水质的植物格栅。该植物格栅主要由格栅、外端稳定墙(包括进水墙、排水墙等)及填料区组成,整个装置建于渠道或内河中,格栅设置于沟渠或内河前端,外端稳定墙采用钢混或砖混结构,设置于格栅下游。本发明用于生长微生物及水生植物,改善水泥硬化沟渠及内河径流水质,主要解决沟渠及内河堤岸和河床的硬化导致其内难以生长植物、光滑的内界面缺失了微生物附着生长的介质、水泥及混凝土制品隔断其径流与土壤的接触,散失了土壤的自净能力等问题,适用于农村农业径流、城市径流的处理,特别适用于以后水泥硬化沟渠及内河径流的处理。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