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衍射型声屏障顶端降噪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112982A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11146137.2

    申请日:2018-09-29

    Abstract: 本发明及一种道路交通噪声的降噪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增强衍射型声屏障顶端降噪装置,包括侧板、衍射板和横向隔板;侧板及衍射板顶部具有突起;侧板及衍射板对称分布;两侧板对称分布,位于顶端降噪装置的最外侧,且侧板为曲面板,凸向外侧,侧板顶部具有增加衍射损失的突起。本降噪装置重量轻,寿命长,声学性能稳定,外观对称美观,可应用于对顶端降噪装置最大宽度和重量具有限制的场合,具有很好的降噪效果。

    具有蜿蜒磁路特性的磁流变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106402255B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611068744.2

    申请日:2016-1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蜿蜒磁路特性的磁流变阻尼器,包括缸体、缸盖、端盖、活塞杆、励磁线圈、活塞端盖、导磁环、阻磁环、及密封圈组成。在所述的阻磁环和导磁环之间形成阻尼通道,活塞杆运动时磁流变液通过阻尼通道在腔室Ⅰ和腔室Ⅱ中交换流动,腔室Ⅰ和腔室Ⅱ之间形成压力差而产生阻尼力,当改变励磁线圈中通电电流的大小,阻尼力的大小会随之改变。励磁线圈通电后产生感应磁场,在阻磁环和导磁环的作用下形成蜿蜒磁路,数次通过阻尼通道,提高了磁场的利用效率,使得该磁流变阻尼器能在有限的体积限制下具有较大的阻尼出力和动态调节范围。同时,该磁流变阻尼器结构紧凑,加工装配简单。适合于航空航天、机械、土木领域的减振应用。

    高度集成化的自感式六轴锥形隔振器

    公开(公告)号:CN106704474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710015762.2

    申请日:2017-0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023 F16F9/535

    Abstract: 一种高度集成化的自感式六轴锥形隔振器,涉及半主动隔振器,包含上端框、上球铰座、上球铰、支腿构件、下球铰、下球铰座、和维形框。所述支腿构件集成了磁流变阻尼器、模具弹簧、拉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所述隔振器安装在基座和被隔振负载之间,当基座产生振动时,集成在隔振器中的传感器采集振动状态信号并将其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进行运算后控制通入磁流变阻尼器的电流大小,对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出力大小进行实时调节,从而改善被隔振负载的振动环境,实现对被隔振负载进行隔振的目标。所述隔振器具有高度集成化、多自由度隔振、阻尼力可调、功耗低、自感反馈等特点,可广泛适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隔振应用领域。

    增加动态输出力可调范围的紧凑型轻量化的磁流变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102518736B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110420869.8

    申请日:2011-12-15

    Abstract: 增加动态输出力可调范围的紧凑型轻量化的磁流变阻尼器,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流变阻尼器。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磁流变阻尼器结构尺寸大且自身重量大,无法增加阻尼器输出力的动态范围及扩展其适用范围的问题。第一动密封活塞和第二动密封活塞与外套管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两个动密封活塞通过线圈活塞连接,线圈活塞上缠绕有励磁线圈,外套管、第一动密封活塞和第二动密封活塞之间形成磁流变腔室,磁流变液充满磁流变腔室,线圈活塞和励磁线圈的外圆柱面与内套管的内圆柱面之间形成环形节流通道,外套管和动密封活塞由轻质非导磁材料制成,外连接杆、内套管和线圈活塞由导磁材料制成。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小负载质量隔振和轻质结构的振动半主动控制。

    高频解耦型活塞式磁流变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101725660A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910311720.9

    申请日:2009-12-17

    Abstract: 高频解耦型活塞式磁流变阻尼器,它涉及一种阻尼器,它解决了目前由于磁流变阻尼器在高频时的动态刚度大而导致其在高频时的隔振性能差的问题。本发明的高频解耦型活塞式磁流变阻尼器包括缸筒、第一端盖、活塞、活塞杆、线圈和磁流变液,还包括解耦机构,所述解耦机构包括第一限位挡板、第二限位挡板、第一压缩弹簧和第二压缩弹簧;在高频微振幅时,活塞杆高频微幅振动,活塞不动,二者在两个限位挡板间做微小相对运动,二者之间无阻尼;在低频大振幅时,活塞杆低频大幅振动,限位挡板推动活塞产生大阻尼。本发明可明显降低高频动态刚度和阻尼,而在低频大振幅时还基本保持了常规磁流变阻尼器的大阻尼特性,能够用于隔振领域。

    一种具有可变磁路的磁流变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114754101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210306682.3

    申请日:2022-03-25

    Abstract: 一种具有可变磁路的磁流变阻尼器,涉及一种阻尼器。活塞杆外有端盖一、活塞头及端盖二,端盖一和端盖二之间有阻尼器外壳;活塞头外有绕线管,绕线管与端盖一和端盖二连接,绕线管外有内励磁线圈及内阻磁条;绕线管两端有通孔,通孔用于连通绕线管内部的空间及绕线管与阻尼器外壳之间的空间,构成节流通道;阻尼器外壳内有外励磁线圈及外阻磁条,外励磁线圈与内励磁线圈对应设置,外阻磁条与内阻磁条对应设置;并阻尼器外壳内部与阻磁环一及阻磁环二螺纹连接。本发明提供了更长的节流通道和磁场有效长度,进而提高可控阻尼力的和阻尼力可控范围,磁路可变使磁流变阻尼器分别具有两个可控阻尼力范围,进而拓宽了磁流变阻尼器的应用范围。

    一种基于并联机构的微重力模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654301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875135.1

    申请日:2023-07-17

    Abstract: 一种基于并联机构的微重力模拟装置,涉及一种微重力模拟装置。底座包括固定底板和其表面一端的移动平台,移动平台安装主动侧运动台,固定底板相对端安装从动侧运动台,运动台基于Stewart并联结构设计,包括上平台和下平台以及铰接于二者之间的六根电动伸缩杆,六维力传感器固定在运动台上表面,固定工装安装在六维力传感器上用于对接模块夹装定位,主动侧运动台提供对接的目标位置并释放对接信号,从动侧运动台进行微重力模拟。能够迅速而准确地做出随动反应来模拟失重动作,具有结构参数可调、可维护、可重复使用、可进行三维空间模拟、无模拟试验时间限制和模拟精度高的特点。

    一种具有双调节参数的杆基多孔仿生支架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70405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523140.6

    申请日:2023-05-10

    Abstract: 一种具有双调节参数的杆基多孔仿生支架及其设计方法,涉及一种多孔仿生支架。基于典型TPMS晶格中的Primitive单元设计基本单元;基于基本单元的几何关系求解其体积分数函数表达式;根据目标支架确定基本单元实际应用的体积分数并求取双调节参数;建立基本单元阵列排布为多孔结构的三维模型,并3D打印杆基多孔仿生支架;评估杆基多孔仿生支架的力学性能和质量传输性能。包含主、副承力杆直径这两个可独立调节的参数,能够使其力学性能和质量传输性能实现高度解耦,赋予支架结构更多的可能性。

    一种印制电路板主被动振动控制装置及振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33441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310959.6

    申请日:2022-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印制电路板主被动振动控制装置及振动控制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压电控制贴片、压电传感贴片、分流压电阻尼电路、DSP控制模块、放大器模块,其中:压电控制贴片包括主动控制压电驱动贴片和被动控制压电控制贴片;压电传感贴片包括主动控制压电传感贴片和被动控制压电传感贴片;被动控制压电控制贴片与分流压电阻尼电路相连,构成印制电路板被动振动控制部分;主动控制压电驱动贴片和主动控制压电传感贴片分别与放大器模块和DSP控制模块相连,放大器模块和DSP控制模块相连,构成印制电路板主动振动控制部分。本发明能够有效的抑制PCB的振动,显著改善印制电路板及电子设备的动力学环境,提高可靠性以及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一种具有低零场阻尼力与宽阻尼可调范围的磁流变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115143224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957290.3

    申请日:2022-08-10

    Abstract: 一种具有低零场阻尼力与宽阻尼可调范围的磁流变阻尼器,属于减振系统技术领域。包括缸体、同轴安装在缸体内的活塞、可拆卸安装在缸体两端并用于支撑活塞往复运动的两个缸体端盖以及设置在活塞外壁中部的线圈;所述活塞中间设有凸起部,所述线圈安装在凸起部上,凸起部将缸体的腔室分隔为腔室Ⅰ和腔室Ⅱ,且腔室Ⅰ和腔室Ⅱ之间通过凸起部与缸体内壁之间的间隙连通。本发明所提出磁流变阻尼器能够提供更小的零场阻尼力。在励磁线圈不通电的工况下,磁流变液能够在内外两个环形节流通道中自由流动,相较于传统的单通道磁流变阻尼器,节流通道的截面积大大增加,能够降低阻尼器的最小阻尼力输出值,提升高频激励工况下的隔振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