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255660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439383.2
申请日:2014-09-01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3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两步中低温交替储存赤眼蜂的方法,在赤眼蜂接种后通过中温储存和低温储存,将发育至预蛹期的赤眼蜂转入温度为3±1℃、RH70-85%的条件下储存70d以上,即可进行田间应用。为一种赤眼蜂储存的新方法,提高了赤眼蜂的耐储能力和储存时间,生产厂家可以根据繁蜂计划提前安排生产,在原有厂房设备不变的条件下增强生产能力,提高厂房设备等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对害虫的控制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2823550B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210347373.7
申请日:2012-09-19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柞蚕卵繁育松毛虫赤眼蜂的光环境调控方法,将已经寄生了松毛虫赤眼蜂的柞蚕卵作为亲代卵,尚未被寄生的新鲜柞蚕卵作为子代卵,控制柞蚕卵处于紫色光光照条件下,待寄生环节结束后,除去亲代卵及松毛虫赤眼蜂,将子代卵置于红色光光照条件下,松毛虫赤眼蜂在子代卵中完成发育并羽化后,可继续作为种蜂重复以上过程,使其种群逐代增殖并最终获得所需数量的赤眼蜂种群,加工制成生防成品。采用本发明松毛虫赤眼蜂寄生率可提高2.25-11.25个百分点,羽化率可提高2.99-11.04个百分点,单卵蜂数与遗留蜂率无显著性差异。在多代繁殖的情况因逐代均有所增殖以上数值将会进一步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652504A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1210138981.7
申请日:2012-05-08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收集米蛾成虫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羽化装置内的米蛾饲养盘纵向排列,令其羽化出蛾;在收集成虫前,通入CO2气体3-5分钟,使米蛾成虫短时间内窒息昏迷,并自动坠落于箱体底部集蛾器中,然后集中收起放入产卵笼,1分钟后成虫便可苏醒过来,直至羽化结束后,再将米蛾饲养盘从箱式羽化装置中取出,该批次成蛾收集结束。该方法克服了现有收集方式中收蛾效率低,操作复杂,损伤成虫等不利因素,并可实现大批量的成蛾收集,满足工厂化生产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01869089B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010147887.9
申请日:2010-04-16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生态围栏繁育稻蝗养殖林蛙的方法,包括以下主要步骤:(1)林蛙养殖场址的选择;(2)围栏建设;(3)稻蝗卵囊的收集与储藏;(4)繁殖稻蝗草场的建设;(5)稻蝗扩繁室的建造;(6)以稻蝗为主要食虫养殖林蛙。本发明为半自然化的养殖模式,不改变林蛙的生态捕食习性,可防止人工圈养林蛙流行病虫害的发生,具有基础设施简单、操作简便、投资少、收益大、且不受地域限制等优点,便于推广实施。
-
公开(公告)号:CN101836621B
公开(公告)日:2011-11-02
申请号:CN200910217963.6
申请日:2009-12-30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越冬代异色瓢虫的收集、低温储藏及释放方法,选用负吸式吸尘装置为收集越冬代异色瓢虫装置;收集的异色瓢虫置于冷库或冰柜中低温储藏,储藏方式为瓢虫采集回来分装至布袋中,布袋内置有折纸作为瓢虫越冬载体;根据害虫的季节性发生,按防治对象发生量确定释放量,直接将异色瓢虫投放至保护作物上,瓢虫的运输及释放选用盒式装置。本发明该方法选用负压装置为收集装置,实现越冬代异色瓢虫的快速大量收集;利用冷库或冰柜中储存,实现越冬代异色瓢虫的中长期储存;选用越冬代成虫为释放虫态;本发明解决了异色瓢虫的两种虫态由于自身生物学特性均不能满足长途运输的要求,制约了瓢虫释放应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926868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711313801.3
申请日:2017-12-12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33 , A01G2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雪莲果为寄主植物大量繁育丽蚜小蜂的方法,涉及一种繁育丽蚜小蜂的新方法,以雪莲果为中间寄主植物,以温室白粉虱为寄主,进行丽蚜小蜂的工厂化大量繁育:(1)健康雪莲果植物的培育;(2)温室白粉虱种虫繁育;(3)温室白粉虱寄主若虫大量繁育;(4)丽蚜小蜂种蜂生产;(5)丽蚜小蜂大量繁育。本发明以雪莲果为中间寄主植物大量繁育丽蚜小蜂,缩短了温室白粉虱和丽蚜小蜂的繁育周期,进一步提高了丽蚜小蜂大量繁育的品质,对丽蚜小蜂工厂化繁育有积极地意义。室白粉虱和丽蚜小蜂的繁育周期,进一步提高了丽蚜小蜂大量繁育的品质,对丽蚜小蜂工厂化繁育有积极地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9169532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181037.3
申请日:2018-10-11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柞蚕卵为寄主人工驯化繁育玉米螟赤眼蜂的方法,通过松毛虫赤眼蜂与玉米螟赤眼蜂共寄生柞蚕卵,实施玉米螟赤眼蜂对柞蚕卵的适应性驯化,松毛虫赤眼蜂可咬破柞蚕卵壳形成出蜂孔,使得更多的玉米螟赤眼蜂个体得以出蜂并继续在柞蚕卵上产下后代,玉米螟赤眼蜂能够保持数量较为稳定的种群,使得多代持续驯化得以实现,逐步优选获得对柞蚕卵具有更高适应性的玉米螟赤眼蜂品系,进而实现玉米螟赤眼蜂在柞蚕卵上的独立、连续繁育,为柞蚕卵规模化繁育玉米螟赤眼蜂奠定了技术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9169531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181036.9
申请日:2018-10-11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33 , A01G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于大豆食心虫防治的黏虫赤眼蜂驯化繁育方法及防治应用,通过松毛虫赤眼蜂与黏虫赤眼蜂共寄生柞蚕卵,实施黏虫赤眼蜂对柞蚕卵的适应性驯化,松毛虫赤眼蜂可咬破柞蚕卵壳形成出蜂孔,使得更多的黏虫赤眼蜂个体得以出蜂并继续在柞蚕卵上产下后代,黏虫赤眼蜂能够保持数量较为稳定的种群,使得多代持续驯化得以实现,逐步优选获得对柞蚕卵具有更高适应性的黏虫赤眼蜂品系,进而实现黏虫赤眼蜂在柞蚕卵上的独立、连续繁育,为柞蚕卵规模化繁育黏虫赤眼蜂奠定了技术基础。本发明方法繁育出的黏虫赤眼蜂,在大豆食心虫卵上具有更高的寄生效率,尤其适用于大豆食心虫的生物防治。
-
公开(公告)号:CN108041283A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711313883.1
申请日:2017-12-12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废弃物制备的黑水虻饲料,包括由菌糠经粉碎后调制的含水粥状物A、由餐厨垃圾经粉碎后调制的含水粥状物B、由柞蚕蛾残体经粉碎后调制的含水粥状物C,进行混合而成;同时公开了用这种饲料繁育黑水虻的方法。本发明的优点是:1、利用由菌糠、餐厨垃圾、柞蚕蛾残体等有机废弃物混配制备的饲料,饲喂繁育黑水虻,黑水虻发育情况良好,同时丰富了黑水虻处理废弃物的种类,使潜在的环境污染物转化为昆虫资源,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再利用;2、完全采用有机废弃物混配饲喂黑水虻,节约了常规饲料;无需现有技术中采用添加木屑的方式调节饲料含水量,菌糠本身完全可以代替木屑的作用,节约了木屑等常规原材料的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766803B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610145652.3
申请日:2016-03-15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柞蚕卵为寄主混合繁育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方法,在利用柞蚕卵大量繁育赤眼蜂的过程中,将小卵繁育的玉米螟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以不低于4:1的比例,并控制蜂卵比不低于5:1的比例同时混合接入柞蚕卵,可以实现利用柞蚕卵同时成功大量繁育二种赤眼蜂的目的。本发明为尝试开发基于柞蚕卵的“一卵多蜂”系列产品提供新的思路,有利于开创基于柞蚕卵为中间寄主的赤眼蜂繁育与利用新模式,极大推动除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以外优势赤眼蜂种类在农业生产上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