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89603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664400.1
申请日:2023-06-06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C07D235/30 , C07K14/765 , C07K14/77 , C07K14/795 , C07K1/107 , C07K16/44 , G01N33/5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多菌灵半抗原、全抗原、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多菌灵全抗原为将式I所示的多菌灵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所得的抗原,多菌灵半抗原分子中同时包含有苯并咪唑结构和脲的结构。本发明所提供多菌灵全抗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保留了多菌灵抗原决定簇且设计了具有一定长度的间隔臂,这有利于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的多菌灵多/单克隆抗体的产生。产生的高性能抗体可用于建立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和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法,这在对农作物中多菌灵农药残留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778843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243962.4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G01N33/58 , G01N33/558 , G01N33/543 , G01N33/52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多重定量检测多种真菌毒素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及其应用,在传统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基础上引入具有不同发射波长的多色聚集诱导发光微球作为标记材料提高了检测线的输出信号强度,从而实现待测物的高灵敏检测;而且通过在硝酸纤维膜上喷涂多条检测线实现对多种真菌毒素的同时检测,有效提高了检测效率。本发明提供的试纸条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检测速度快(20‑30min)、结果易读,可用于粮油类作物中多种真菌毒素等的现场快速灵敏检测。本发明有效解决了传统多重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灵敏度低、检测结果易出现偏差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3855788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0788149.0
申请日:2021-07-13
Applicant: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IPC: A61K38/44 , A61K39/395 , A61K41/00 , A61K47/42 , A61K47/60 , A61K47/68 , A61K47/69 , A61P15/08 , A61P35/00 , A61P35/04 , B82Y5/00 , B82Y30/00 , C07K16/32 , C07K16/28 , C07K1/107 , C12N15/7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体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抗体纳米粒子,包括聚乙二醇化抗HER‑2纳米抗体和与所述聚乙二醇化抗HER‑2纳米抗体通过化学键合的HCC纳米颗粒;所述HCC纳米颗为人血清白蛋白封装的二氢卟吩和过氧化氢酶。本发明提供的抗体纳米粒子实现了光敏剂的深部肿瘤靶向传递,能够诱导催化供氧并降低SK‑OV‑3细胞中HIF‑1α的表达,改善肿瘤乏氧微环境,诱导DCs成熟,在660nm激光下,基于抗体纳米粒子的PDT与抗CTLA‑4治疗可以抑制远处卵巢癌肿瘤的生长,防止肿瘤转移。
-
公开(公告)号:CN112067800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913832.8
申请日:2020-09-03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G01N33/54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酰肼定向偶联抗体的免疫磁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免疫磁吸附剂是利用抗体Fc片段被氧化所得的醛基与磁载体表面修饰的己二酰肼特异性的亲和作用实现抗体定向偶联在磁载体表面。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方法最大程度地提高抗体Fab区域的利用率,进而提高免疫磁吸附剂对目标物的亲和力与吸附能力,并能有效控制批间差,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所制备的免疫磁吸附剂可用于对多种食品样本进行检测前处理,根据所偶联抗体的不同可用于食品样本中危害物质如真菌毒素、农兽药残留、重金属以及病原微生物等的富集和纯化。
-
公开(公告)号:CN108957009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895939.7
申请日:2017-02-2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68 , G01N21/6428
Abstract: 本发明属分析检测领域,公开了检测小分子物质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将修饰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物质分别与检测抗原以及抗免疫球蛋白G抗体混合,喷涂在试纸条特定区域上做为检测线及质控线,标记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银纳米粒子(银消光探针)喷涂在试纸条结合垫。当样品溶液不存在待测物时,银消光探针与检测线上检测抗原结合,吸收了荧光物质的激发光或发射光而使检测线无荧光,而质控线有荧光;当样品溶液存在待测物时,银消光探针优先与待测物结合,此时结合在检测线上的银消光探针数量减少,而结合在质控线上的银消光探针数量增加,导致试纸条检测线荧光增加,而质控线荧光下降。本发明较传统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小分子物质的消线判读模式更灵敏。
-
公开(公告)号:CN106645686B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610944743.3
申请日:2016-11-02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G01N33/533 , G01N33/543 , G01N33/5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伏马毒素B1的灵敏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包埋有量子点的荧光微球替代常规的酶载体与伏马毒素B1偶联,以偶联产物作为竞争抗原执行直接竞争ELISA。在技术路线中,本发明首先依据发光特性选择了适宜的量子点,进一步设计了基于荧光微球技术的量子点包埋方法,在此基础上,将量子点荧光微球经BSA包被后与伏马毒素B1偶联,从而得到了性能更好的竞争性抗原。该技术方案中,荧光微球通过高聚物载体包埋了大量的量子点,因而具有更高的发光强度,可有效地提高检测的灵敏度;而且,由于荧光微球具有较大的粒径,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竞争抗原与包被抗体之间过高的亲和力,从而提升检测的灵敏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841637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091845.X
申请日:2017-02-2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检测小分子物质的银纳米粒子消光免疫层析试纸条。本发明属分析检测领域,公开了检测小分子物质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将修饰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物质分别与检测抗原以及抗免疫球蛋白G抗体混合,喷涂在试纸条特定区域上做为检测线及质控线,标记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银纳米粒子(银消光探针)喷涂在试纸条结合垫。当样品溶液不存在待测物时,银消光探针与检测线上检测抗原结合,吸收了荧光物质的激发光或发射光而使检测线无荧光,而质控线有荧光;当样品溶液存在待测物时,银消光探针优先与待测物结合,此时结合在检测线上的银消光探针数量减少,而结合在质控线上的银消光探针数量增加,导致试纸条检测线荧光增加,而质控线荧光下降。本发明较传统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小分子物质的消线判读模式更灵敏。
-
公开(公告)号:CN106645686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0944743.3
申请日:2016-11-02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G01N33/533 , G01N33/543 , G01N33/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588 , G01N33/533 , G01N33/54313 , G01N2333/3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伏马毒素B1的灵敏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包埋有量子点的荧光微球替代常规的酶载体与伏马毒素B1偶联,以偶联产物作为竞争抗原执行直接竞争ELISA。在技术路线中,本发明首先依据发光特性选择了适宜的量子点,进一步设计了基于荧光微球技术的量子点包埋方法,在此基础上,将量子点荧光微球经BSA包被后与伏马毒素B1偶联,从而得到了性能更好的竞争性抗原。该技术方案中,荧光微球通过高聚物载体包埋了大量的量子点,因而具有更高的发光强度,可有效地提高检测的灵敏度;而且,由于荧光微球具有较大的粒径,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竞争抗原与包被抗体之间过高的亲和力,从而提升检测的灵敏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039440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423466.7
申请日:2015-07-20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包衣菌体在有机介质中生物合成共轭α-亚麻酸异构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每克干酪乳杆菌CGMCC 1.574菌体重悬于5mL透性化处理液中,37℃处理20min,离心收集透性化菌体;(2)用50mM、pH5.8的磷酸盐缓冲液洗涤后,离心收集菌体,将每克透性化湿菌体重悬于20mL50mM、pH5.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加入菌悬液体积0.5-2.0%的吐温-20混合均匀,4-40℃处理2-6h,离心收集菌体,冷冻干燥后得到包衣菌体;(3)将每克包衣菌体加入到600mL正己烷中,搅拌均匀,加入正己烷体积0.1-0.3%的α-亚麻酸,4-40℃下反应1-12h;(4)离心分离包衣菌体,回收正己烷,产物为c9,t11,c15-共轭α-亚麻酸异构体;本发明反应时间短,包衣菌体可重复使用多次,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无环境污染,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1402639A
公开(公告)日:2009-04-08
申请号:CN200810136302.6
申请日:2008-11-26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C07D491/22 , A61P35/00
Abstract: 一种20(S)-7-(2-糠酰基)喜树碱及其合成方法,属化学合成领域,其特征是以糠醛为原料,在20(S)-喜树碱的7位引入亲脂性基团2-糠酰基,用过硫酸铵和硫酸亚铁做自由基引发剂、硫酸作溶剂、常温反应,然后经两次萃取、洗涤、干燥、蒸馏、重结晶,本发明使用无机酸作溶剂无机盐作自由基引发剂,易于分离、纯化,反应时间短,副反应少,收率较高,试剂溶剂较为便宜,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节省能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