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纹路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2347661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011357601.X

    申请日:2020-1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织物工艺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织物纹路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织物按照组织结构类型进行的区域划分以及各个区域对应的组织结构类型;基于各个区域对应的组织结构类型,确定织物不同区域交接点以及与各个交接点相邻区域的组织结构类型;根据与各个交接点相邻区域的组织结构类型以及各个相邻区域中组织结构的起始位置,确定各个交接点的纱线幅长;基于各个交接点的纱线幅长,确定织物纹路优化的目标函数;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确定织物各个区域中组织结构的起始位置。对织物的不同组织结构进行优化组合,利用各个区域中组织结构的起始位置来实现织物组合结构的优化,提高了织物纹路优化准确性。

    一种复杂曲面体的定位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15873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011489294.0

    申请日:2020-12-1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复杂曲面体的定位检测装置,其包括基座、固定在基座上表面的支撑模和设置在支撑模上方的检测模,在支撑模的上表面形成有下设定型面,在检测模的下表面设置有上设定型面;在扭转三维机织物上设置有若干条定位示迹线;对应于每条定位示迹线,在下设定型面上均设置有一条定位校准线,在上设定型面上均设置有一条校准标定线;检测模被若干相互平行的第一竖直平面分割为若干检测分模。本申请还公开了复杂曲面体的检测方法。通过定位示迹线与校准标定线的位置偏差可直观表征三维机织物扭转前的示迹线扭转后与理论设计位置的偏差程度,可定性判断理论设计的精准性,简单快速的给出设计偏差较大区域位置。

    一种中空盒状增强体及其制备方法、中空盒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38679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011206126.6

    申请日:2020-1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中空盒状增强体及其制备方法、中空盒的制备方法,中空盒预制体包括一体编织的盒底及一体编织的盒身;所述盒身包括盒顶、从盒顶的两侧弯折向下延伸的两个侧壁及任一侧壁的底部向外折弯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层叠贴合连接在所述盒底上;盒身与盒底之间围成一个中空通道。由于盒身一体编织及盒底一体编织而成,盒身形成盒顶、盒的两侧壁、第一连接部,盒的侧壁不会出现散落现象;第一连接部与盒底之间形成第一道面贴合连接;中空盒状增强体通过基体注入后固化成型,盒的侧壁为一个整体,提高盒的侧壁的强度;第一道面贴合连接面连接,进而使盒身与盒底之间形成面连接,提高中空盒的强度和力学性能。

    一种复杂曲面体的定位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15873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011489294.0

    申请日:2020-12-1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复杂曲面体的定位检测装置,其包括基座、固定在基座上表面的支撑模和设置在支撑模上方的检测模,在支撑模的上表面形成有下设定型面,在检测模的下表面设置有上设定型面;在扭转三维机织物上设置有若干条定位示迹线;对应于每条定位示迹线,在下设定型面上均设置有一条定位校准线,在上设定型面上均设置有一条校准标定线;检测模被若干相互平行的第一竖直平面分割为若干检测分模。本申请还公开了复杂曲面体的检测方法。通过定位示迹线与校准标定线的位置偏差可直观表征三维机织物扭转前的示迹线扭转后与理论设计位置的偏差程度,可定性判断理论设计的精准性,简单快速的给出设计偏差较大区域位置。

    织物纹路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2347661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357601.X

    申请日:2020-1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织物工艺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织物纹路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织物按照组织结构类型进行的区域划分以及各个区域对应的组织结构类型;基于各个区域对应的组织结构类型,确定织物不同区域交接点以及与各个交接点相邻区域的组织结构类型;根据与各个交接点相邻区域的组织结构类型以及各个相邻区域中组织结构的起始位置,确定各个交接点的纱线幅长;基于各个交接点的纱线幅长,确定织物纹路优化的目标函数;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确定织物各个区域中组织结构的起始位置。对织物的不同组织结构进行优化组合,利用各个区域中组织结构的起始位置来实现织物组合结构的优化,提高了织物纹路优化准确性。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微结构设计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5438389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210861176.0

    申请日:2022-0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三维机织复合材料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微结构设计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初始基因,初始基因包括材料基因、几何基因以及结构基因,材料基因包括形成微结构的原材料属性,几何基因包括形成微结构的几何属性,结构基因包括微结构的结构属性;对初始基因进行优化处理得到优化基因;基于优化基因建立几何模型,以获得优化后的三维机织复合材料性能;当三维机织复合材料性能满足设计需求时,将优化基因确定为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目标基因,以确定所述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目标微结构。通过对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基因进行优化操作,实现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微结构的优化设计。

    一种变厚度预制体、一种复合部件以及一种变厚度预制体的减纱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72271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1910242157.8

    申请日:2019-03-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变厚度预制体一种复合部件以及一种变厚度预制体的减纱方法,其中变厚度预制体包括:主体纤维部分,由若干经纱和纬纱构成;抽出部分,由构成主体纤维部分的经纱和纬纱脱离主体纤维部分的抽出纤维构成,抽出部分使预制体产生至少一个方向上的纤维数量的减少;抽出纤维包括从主体纤维部分中自抽出点抽出的抽出经纱和抽出纬纱,抽出纬纱不包括抽出时位于表层经纱外侧的纬纱。从而避免预制体因减纱带来的纱线脱散现象,提高预制体整体性;通过对抽出点结构运动规律调整优化,以获得变厚度形面预制体净成型制造。

    一种丝束可织造性表征设备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45347B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011168164.7

    申请日:2020-10-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丝束可织造性表征设备及方法,包括内嵌传动系统和电阻测量系统的设备本体,设备本体上表面包括绝缘的操作平台,操作平台上设置有第一和第二摩擦平台、第一夹持端、第二夹持端、导向部件和纤维丝束长度测量装置,摩擦平台位于第一夹持端、第二夹持端之间,两摩擦平台中心线方向呈垂直态,第一摩擦平台能够在传动系统的驱动下在第一方向上往复运动,第二摩擦平台能够在传动系统的驱动下在第二方向上往复运动,摩擦平台上设置有摩擦部件,第一夹持端通过连接绳穿过导向部件与砝码盘连接,第一夹持端可延固定导轨棒自由滑动,滑动过程中可牵引砝码盘上下移动。本发明能够通过丝束的电阻变化情况反映出丝束的可织造性的优劣。

    一种机织圆管及其织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06622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289802.3

    申请日:2022-03-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织圆管及其织造方法,圆管采用2.5D机织设备织造,利用模具辅助织造,无需专用圆织机或三维编织设备,圆管由经纱与纬纱相互交织而成,经纱分为上部经纱与下部经纱,上部经纱与下部经纱的层数与列数以中线为轴呈轴对称关系,纬纱采用梭子引入,梭子数量与上部经纱或者下部经纱层数相等,纬纱沿着圆管圆周方向及轴向连续。织造过程利用模具保证纬纱的张力,精确控制幅宽边缘的经密,所述圆管织造过程包括:a‑模具设计,b‑工艺设计,c‑上机织造。本发明旨在利用2.5D机织设备实现不同规格圆管的织造,织造过程利用模具辅助,解决幅宽边缘经密不稳定问题,织造工艺简单可行,织造效率高,尺寸精度高,编织圆管复合成型质量佳。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