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38389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210861176.0
申请日:2022-07-20
Applicant: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0 , D03D25/00 , G06F111/06 , G06F113/12 , G06F113/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三维机织复合材料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微结构设计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初始基因,初始基因包括材料基因、几何基因以及结构基因,材料基因包括形成微结构的原材料属性,几何基因包括形成微结构的几何属性,结构基因包括微结构的结构属性;对初始基因进行优化处理得到优化基因;基于优化基因建立几何模型,以获得优化后的三维机织复合材料性能;当三维机织复合材料性能满足设计需求时,将优化基因确定为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目标基因,以确定所述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目标微结构。通过对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基因进行优化操作,实现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微结构的优化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8906496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97493.4
申请日:2024-07-24
Applicant: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飞机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飞机隔框的制备方法及飞机隔框。飞机隔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依据展平后的飞机隔框绘制隔框增强体模型;S2,在隔框增强体模型的任意一个截面选取多个沿隔框增强体模型的幅宽方向间隔分布的标点,并确定每个标点对应的隔框增强体模型的弧长L;S3,根据每个标点对应的弧长L确定对应的半径值R;S4,通过每个标点对应的半径值R设计并制造适用织机织造要求的卷曲辊;S5,将卷曲辊应用在织机上并织造出隔框增强体;S6,将隔框增强体置入成型模具,并将基质材料注入隔框增强体,以制得飞机隔框。本发明使得飞机隔框内侧区域不易发生褶皱。
-
公开(公告)号:CN112347589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011357525.2
申请日:2020-11-26
Applicant: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产品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空间几何体展开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空间几何体;在预设坐标系中对所述目标空间几何体进行网格划分,确定所述目标空间几何体的划分节点以及各个划分节点的坐标;基于所述各个划分节点的坐标以及预设位移加载方向,得到所述各个划分节点的位移加载大小;根据所述各个划分节点的位移加载条件,确定所述目标空间几何体的展开结果,以将各个划分节点移动至与预设位移加载方向对应的目标平面上。通过对各个划分节点施加节点位移来实现形状的展开,使得变形的计算过程收敛速度快,展开计算过程相当于工艺过程的仿真,展开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展开后的体积基本不变。
-
公开(公告)号:CN112347589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357525.2
申请日:2020-11-26
Applicant: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产品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空间几何体展开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空间几何体;在预设坐标系中对所述目标空间几何体进行网格划分,确定所述目标空间几何体的划分节点以及各个划分节点的坐标;基于所述各个划分节点的坐标以及预设位移加载方向,得到所述各个划分节点的位移加载大小;根据所述各个划分节点的位移加载条件,确定所述目标空间几何体的展开结果,以将各个划分节点移动至与预设位移加载方向对应的目标平面上。通过对各个划分节点施加节点位移来实现形状的展开,使得变形的计算过程收敛速度快,展开计算过程相当于工艺过程的仿真,展开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展开后的体积基本不变。
-
公开(公告)号:CN115438390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210863179.8
申请日:2022-07-20
Applicant: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0 , D03D25/00 , G06F111/06 , G06F113/12 , G06F113/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三维机织预制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三维机织组织结构的设计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包括获取目标三维机织组织结构的设计需求;利用设计需求确定设计约束条件,以确定结构编码矩阵中的最小基本单元,结构编码矩阵用于表示三维机织组织结构;获取最小基本单元中与各列相对经纱结构编码对应的初始绝对经纱结构编码,绝对经纱结构编码中的每个元素表示元素位置处的经纱上方的纬纱层数;基于设计约束条件对初始绝对经纱结构编码中的元素进行优化,确定目标绝对经纱结构编码;对目标绝对经纱结构编码进行拼接得到目标最小基本单元,以确定目标结构编码矩阵以及目标三维机织组织结构。该方法保证了可设计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804335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822256.6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1B11/0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弧型减纱分层异形件定位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该装置为设置有两个阶梯式定位凹模的矩形工装,定位凹模与异形件对应的厚度、外形尺寸相适配;在矩形工装上设置有若干条定位校准线,在平板式分层三维机织物上设置有若干条定位示迹线,矩形工装上的定位校准线同织物上的定位示迹线一一对应;在定位凹模左侧的矩形工装上设置有若干条测量线,同时设置有一条竖直方向垂直于测量线的测量基准线。该方法利用测量线、测量基准线与减纱弧之间的尺寸来检测平板式分层三维机织物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可直观表征平板式分层三维机织物实际设计尺寸与理论设计位置的偏差程度,定性判断理论设计的精准性,以对三维机织物的设计进行修正。
-
公开(公告)号:CN11718343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0926186.2
申请日:2023-07-25
Applicant: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CMC叶片预制体及其制备方法,CMC叶片为含叶身、缘板、叶冠的变厚度扭转结构,缘板、叶冠与叶身均呈近垂直分布。本发明缘板与变厚度叶身一体化成型设计,叶冠部分分成两部分设计;其成型制备方法包括CMC叶片展平态设计;带缘板变厚度叶身预制体一体化成型制备;叶冠预制体一部分与变厚度叶身一体化成型制备,另一部分单独制备后采用缝合工艺与变厚度叶身缝合,形成带缘板、叶冠的CMC叶片预制体。将CMC叶片预制体放置在成型模具中形成扭转态的CMC叶片预制体;采用基质对CMC叶片预制体进行致密化处理,加工后获得所需要的CMC叶片。本发明CMC叶片层间性能优越、结构整体性较好,CMC叶片承载能力强。
-
公开(公告)号:CN115438390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0863179.8
申请日:2022-07-20
Applicant: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0 , D03D25/00 , G06F111/06 , G06F113/12 , G06F113/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三维机织预制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三维机织组织结构的设计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包括获取目标三维机织组织结构的设计需求;利用设计需求确定设计约束条件,以确定结构编码矩阵中的最小基本单元,结构编码矩阵用于表示三维机织组织结构;获取最小基本单元中与各列相对经纱结构编码对应的初始绝对经纱结构编码,绝对经纱结构编码中的每个元素表示元素位置处的经纱上方的纬纱层数;基于设计约束条件对初始绝对经纱结构编码中的元素进行优化,确定目标绝对经纱结构编码;对目标绝对经纱结构编码进行拼接得到目标最小基本单元,以确定目标结构编码矩阵以及目标三维机织组织结构。该方法保证了可设计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38389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0861176.0
申请日:2022-07-20
Applicant: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0 , D03D25/00 , G06F111/06 , G06F113/12 , G06F113/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三维机织复合材料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微结构设计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初始基因,初始基因包括材料基因、几何基因以及结构基因,材料基因包括形成微结构的原材料属性,几何基因包括形成微结构的几何属性,结构基因包括微结构的结构属性;对初始基因进行优化处理得到优化基因;基于优化基因建立几何模型,以获得优化后的三维机织复合材料性能;当三维机织复合材料性能满足设计需求时,将优化基因确定为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目标基因,以确定所述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目标微结构。通过对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基因进行优化操作,实现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微结构的优化设计。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