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无线无源应变监控的椎间融合器及其4D打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68987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303671.6

    申请日:2022-10-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实现无线无源应变监控的椎间融合器及其4D打印方法,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基座、多孔点阵结构和磁性顶部,以及设置在基座内部的导电线圈,其中:基座由形状记忆聚合物制成,其内部开槽用于嵌入导电线圈;多孔点阵结构由形状记忆聚合物制成,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压缩;磁性顶部由永磁性陶瓷材料和聚合物复合制成,用于产生磁场,其外部包覆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材料。本发明的多孔点阵结构能够在椎间融合器受到相邻脊椎骨间的压力后进行压缩,从而改变导电线圈与磁性顶部的距离,进而使得导电线圈两端产生电压,并利用体外设置的感应线圈实现电压信号的无线传输,通过监控该电压信号实现相邻脊椎骨应变的无线无源监控。

    一种锌离子电池负极及其制备方法、锌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5513406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214694.X

    申请日:2022-09-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二次电池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锌离子电池金属负极及其制备方法、锌离子电池,其包括如下步骤:S1、通过光固化3D打印将负极浆料成形为三维锌离子电池负极坯体;S2、对三维锌离子电池负极坯体依次进行脱胶、致密化烧结;S3、对烧结产物进行还原,获得含锌金属的三维多孔结构,即锌离子电池负极。本发明所制备的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大的比表面积,实现了三维金属负极的可控制造,且能够有效抑制锌枝晶生长,提升电池安全性能以及工作寿命。此外,3D打印负极的多孔结构提高了离子的扩散速度,使电池具有较高的离子及电子电导率。

    一种极小曲面连续梯度多孔结构的获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76497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1811562584.6

    申请日:2018-12-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多孔结构领域,并公开了一种极小曲面连续梯度多孔结构的获取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建立欧拉三维空间区域并对其进行网格划分,获得网格上各个节点的坐标,在网络节点中选取多个节点作为特征点,设定每个特征点的特征值为(x,y,z,a,t);(b)根据所需极小曲面多孔结构孔隙率的梯度要求,对每个所述特征点的特征值中的a和t值进行赋值;(c)根据每个特征点对应的特征值拟合获得极小曲面模型,按照该极小曲面的模型在三维空间区域中生成极小曲面的多孔结构,以此获得所需的连续梯度极小曲面多孔结构。通过本发明,克服传统均匀孔多孔结构性能单一的缺点,制造出适用于复杂力学环境中的梯度多孔材料。

    一种具有剪断和辊压装置的激光增材制造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927895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105807.8

    申请日:2021-09-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增材制造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具有剪断和辊压装置的激光增材制造系统,系统包括送丝机构用于挤出丝材;激光器设于送丝机构的前方;按压辊轮设于送丝机构的后方,用于对熔化的丝材进行按压;变位台设于送丝机构的下方,用于丝材的成形平台,变位台下方设有旋转轴和升降单元,以使变位台通过旋转或升降实现按压辊轮与成形件表面的垂直;剪切装置设于按压辊轮的后方,剪切装置包括剪丝刀和伸缩杆,所述剪丝刀在伸缩杆的带动下运动至按压辊轮的终点处以在成形终点处将丝材剪断;控制装置用于控制以上装置的运动顺序。可以实现丝材的精确剪断避免挤出头的堵塞同时可以生产致密的零件,成形零件性能好。

    在激光增材制造中利用光敏元件定位实际加工点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75557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678220.X

    申请日:2021-06-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增材制造相关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在激光增材制造中利用光敏元件定位实际加工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S1建立初始的工具坐标系,原点为机械手末端中心,坐标轴的方向与机械手的坐标轴方向相同;确定激光焦点在工具坐标系中的坐标;S2沿Z轴方向调整机械手的位置,使得激光的光圈覆盖待加工丝材的直径,此时机械手Z轴方向的位移即为激光的离焦量,光圈的中心为实际加工点;S3将光圈的中心作为工具坐标系的原点,各个坐标轴方向不变,以此更新工具坐标系。通过本发明,解决激光增材制造中默认的工具坐标系与实际加工坐标系,以及实际加工点与工具坐标系原点不统一,加工精度低,误差大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