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诊断装置
    3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339634A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380077794.5

    申请日:2013-06-26

    Abstract: 内燃机具备排气净化催化剂(20)和排气净化催化剂的下游侧的空燃比传感器(41),执行停止燃料供给的燃料削减控制和在燃料削减控制结束后将排气空燃比控制成浓空燃比的恢复后浓控制。基于从空燃比传感器输出的输出空燃比,算出在燃料削减控制结束后输出空燃比最初通过第一空燃比区域(X)和与此不同的第二空燃比区域(Y)时的第一空燃比变化特性和第二空燃比特性。在诊断装置中,基于第一空燃比变化特性将空燃比传感器的状态判定为正常、异常、判定保留中的某一方,在判定为状态不明时,基于第二空燃比变化特性将空燃比传感器的状态判定为正常、异常中的某一方。由此,既能够抑制排气净化催化剂的状态的变化的影响,又能够准确地诊断下游侧空燃比传感器的响应性劣化的异常。

    车载调温装置
    3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791671B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010226992.5

    申请日:2020-03-27

    Abstract: 本发明一边抑制在制热期间制热功能暂时停止一边高效地实施制冷循环。车载调温装置(1)具备:具有用于制热的加热器芯(43)和第一热交换器(22)并且供第一热介质循环的第一热回路(4)、具有使制冷剂冷凝的第一热交换器和使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并且实现制冷循环的制冷回路(2)以及与第一热回路连通并供第一热介质流通的内燃机(52)的热介质流路。第一热回路构成为:热介质流路的出口与加热器芯的下游且第一热交换器的上游的芯下游侧部分和第一热交换器的下游且加热器芯的上游的芯上游侧部分连通,并且第一热回路还具备第一流通方式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流通方式控制装置能够在至少热介质流路的出口与芯上游侧部分连通的第一状态和与芯下游侧部分连通的第二状态这两个状态之间切换。

    车载温度调节系统
    3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366620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0429381.X

    申请日:2022-04-22

    Inventor: 三好悠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载温度调节系统,该车载温度调节系统具备:制冷回路,具有介质间热交换器和蒸发器并且使制冷剂循环;热回路,具有加热器芯、所述介质间热交换器、内燃机热回路及散热器并且能够使热介质循环;及控制装置。热回路具有将从内燃机热回路及所述介质间热交换器流出的冷却水分为向加热器芯及散热器流入的冷却水的第1分支部、将从加热器芯流出的冷却水分为向所述介质间热交换器及内燃机热回路流入的冷却水的第2分支部、第1调整阀及第2调整阀。

    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
    3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356210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1910227368.4

    申请日:2019-03-25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在存在对电池120进行预热的要求时从内燃机通路11Pe流出的热交换液的温度为容许上限温度Tw_max以下的情况下,在使热泵40停止的状态下从内燃机通路向电池通路21Pbat供给热交换液。另一方面,本装置在存在对电池进行预热的要求时从内燃机通路流出的热交换液的温度比容许上限温度高的情况下,使热泵工作而冷却热交换液同时从内燃机通路向电池通路供给热交换液。

    车辆驱动系统的冷却装置
    3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821635B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1910709902.5

    申请日:2019-07-30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驱动系统(200)的冷却装置,在未要求内燃机冷却处理、要求了第1混合动力系统冷却处理、要求了第2混合动力系统冷却处理、且连结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控制连结装置65的工作,以使得经由第1连结水路(65a)及第2连结水路(65b)而连结内燃机循环水路(20)与混合动力系统循环水路(50),控制冷却水的流动,以使得利用由内燃机散热器(13)冷却后的冷却水来冷却第1混合动力系统构成要素(180)、且利用由混合动力系统散热器(43)冷却后的冷却水来冷却第2混合动力系统构成要素(120)。连结条件在未要求内燃机冷却处理、且经由第1连结水路从内燃机循环水路流入混合动力系统循环水路的冷却水能冷却第1混合动力系统构成要素时成立。

    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3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502815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316817.5

    申请日:2018-02-12

    Abstract: 内燃机的冷却装置具备第1水路、第2水路、泵、散热器、第3水路、在顺流连接与逆流连接之间进行切换的连接切换机构、第4水路、第5水路以及构成为将第5水路开放/截断的截止阀。散热器配设于如下位置,该位置是在逆流连接时所述散热器不对从第1水路的第2端部流入第2水路的第4端部的冷却水进行冷却,并且在顺流连接时所述散热器对从第1水路的第2端部以及第2水路的第4端部流出的冷却水进行冷却的位置。

    车辆驱动系统的冷却装置
    3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821635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0709902.5

    申请日:2019-07-30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驱动系统(200)的冷却装置,在未要求内燃机冷却处理、要求了第1混合动力系统冷却处理、要求了第2混合动力系统冷却处理、且连结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控制连结装置65的工作,以使得经由第1连结水路(65a)及第2连结水路(65b)而连结内燃机循环水路(20)与混合动力系统循环水路(50),控制冷却水的流动,以使得利用由内燃机散热器(13)冷却后的冷却水来冷却第1混合动力系统构成要素(180)、且利用由混合动力系统散热器(43)冷却后的冷却水来冷却第2混合动力系统构成要素(120)。连结条件在未要求内燃机冷却处理、且经由第1连结水路从内燃机循环水路流入混合动力系统循环水路的冷却水能冷却第1混合动力系统构成要素时成立。

    用于内燃机的排气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559073B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710469478.2

    申请日:2017-06-20

    Abstract: 公开了用于内燃机的排气控制系统。本公开的一种排气控制系统包括布置在内燃机的排气通道中的上游净化装置、布置在所述排气通道的自所述上游净化装置下游的部分中的下游净化装置、布置在所述排气通道的自所述上游净化装置上游的部分中的燃料添加阀、和布置在所述排气通道的在所述上游净化装置与所述下游净化装置之间的部分中的尿素添加阀以及冷却装置。冷却装置被构造为使得冷却剂首先冷却所述燃料添加阀,然后在所述燃料添加阀之后冷却所述尿素添加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