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悬挂式负载无人小车的对接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61332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010650549.0

    申请日:2020-07-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人机悬挂式负载无人小车的对接装置,包括无人机、无人小车、无人机负载对接机构和小车负载对接机构;所述无人机负载对接机构设置在无人机底部,小车负载对接机构设置在无人小车顶部;所述小车负载对接机构与无人机负载对接机构配合使用,可以实现互相对接;所述小车负载对接机构包括漏斗型对接开口;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人机悬挂式负载无人小车的对接方法,对接两端采用了抓钩和漏斗形设计,抓钩形设计结构控制方便简单稳定性好,对接完成后对接程度牢固;漏斗形设计为无人机定位的精度要求提供了偏差值允许,完善了对接系统算法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了对接的精度与成功率。

    一种端子对接装置
    3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764937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111183420.4

    申请日:2021-10-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端子对接装置,包括:第一端子座,第一端子座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公插端子;横向阻尼部,横向阻尼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子座,横向阻尼部包括限位机构和用于使第一端子座可在限位机构之间横向移动的横向阻尼机构,横向阻尼机构可横向移动的连接于限位机构之间;纵向阻尼部,纵向阻尼部垂直并固定连接于横向阻尼部,纵向阻尼部包括用于缓冲纵向作用力的纵向阻尼机构和推板,推板固定连接于纵向阻尼机构末端;以及推送机构,推送机构与推板固定连接,推送机构通过纵向阻尼部向横向阻尼部和第一端子座提供纵向作用力。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横向阻尼部和纵向阻尼部防止端子对接过程中出现定位偏差时端子在对接过程中造成的损害。

    三维焊缝自动识别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55423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1810041283.2

    申请日:2018-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焊缝自动识别装置及方法。传送带以恒定速度将待焊接的工件送至投影范围内,触发光电传感器,工控机控制电机停止运行,投影仪投射光图案,工业相机进行图像采集,通过相位测量轮廓术进行三维重建得到焊缝三维信息的表面模型并输出至工业控制计算机进行处理,处理得到待焊接焊缝的三维坐标信息并发送给焊接机器人,待焊接工件到达指定位置,工控机控制电机停止运行,机器人进行焊接。本发明通过先扫描后焊接的方式,避免了传统线结构光焊接机器人在焊接时产生的强烈的弧光、高温辐射、电磁干扰、烟尘飞溅对焊缝位置信息检测的影响。提高了焊接的精度,减少了人工焊接的成本,大大的提升了流水线焊接的效率。

    螺旋板式换热器端面焊缝自动引导焊接的焊接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27217B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1810040157.5

    申请日:2018-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端面焊缝自动引导焊接的焊接装置和方法。包括Y轴直线模组、Z轴直线模组和X轴直线模组,三个直线模组均主要由导轨块和滑块组成,三轴机器人Z轴直线模组上装有焊枪和光视觉探测器,Z轴直线模组的底端有可旋转圆台,可旋转圆台置待焊接零件;方法是建立三维测量数学模型,获得映射关系;将螺旋板式换热器端面焊缝朝上置于可旋转圆台上;通过CCD相机采集图片,通过图像处理算法获得当前检测到的焊缝特征点,记录当前时刻;通过预测算法得到焊缝特征点在经历时间后实际焊接的焊接点位置。本发明实现了螺旋板式换热器端面焊缝的自动跟踪及焊接,取代费时费力的人工焊接,降低成本,提高工艺稳定性。

    基于红外相机的房间型量热计工况稳定判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80043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1811615865.3

    申请日:2018-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相机的房间型量热计工况稳定判定方法。红外相机Ⅰ、红外相机Ⅱ在同一时刻分别对监测壁面Ⅰ和监测壁面Ⅱ拍照,并将照片传送到图像处理系统中,图像处理系统将t时刻的监测壁面Ⅰ的红外热像图与t‑1时刻的红外热像图进行处理,同理,图像处理系统将t时刻的监测壁面Ⅱ的红外热像图与t‑1时刻的红外热像图进行处理,当图像处理系统得到的t时刻和t‑1时刻的监测壁面Ⅰ和监测壁面Ⅱ的温度变化率小于1%,那么就判定房间型量热计的工况已稳定,输出最短稳定时间ts。本发明能够对房间型量热计的工况稳定情况进行测试和分析,且能减少工况稳定的等待时间。

    一种场景复现的导盲方法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749915B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111191042.4

    申请日:2021-10-13

    Inventor: 许振权 徐红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场景复现的导盲方法与系统。方法中分别利用相机和激光雷达获取盲人所处场景的图像流和距离点云集信息;对相机和激光雷达进行组合标定,获得联合标定外参;利用联合标定外参对图像流信息和距离点云集信息进行融合,再进行目标检测和位置确立;进行最佳路径的选择;对运动目标进行估计区域的计算;计算运动目标的估计区域位移变化,估计道路风险指数和风险等级;通过人机交互反馈给盲人。系统由总控制模块及与其相连的机器视觉模块和激光雷达模块组成。本发明收集更多的道路信息,包括道路标识,道路障碍物的具体位置与距离,道路风险指数和等级,可拓展性强,大大的增加盲人在道路上的行驶安全,为盲人出行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障。

    用于烟囱内部无人机避障的装置和避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47824B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1910033179.3

    申请日:2019-0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烟囱内部无人机避障的装置和避障方法。飞行器机架的四角螺旋桨下方的机臂底面固定安装有避障探测模块,每个避障探测模块包括水平布置的光源模块和相机模块,光源模块置于相机模块上方,光源模块和相机模块探头朝向相同,四个避障探测模块在飞行器机架四周布置,飞行器机架两侧相对的两个飞行器机架对称布置;光源模块提供光照,相机模块对烟囱内壁的四个方向图像进行采集,并进行运动模糊图像处理得到四周的距离,根据四个距离对无人机进行烟囱内部定位和姿态调整。本发明能够解决传统激光避障、超声波避障不稳定的技术问题,提高了准确性也大大缩减了成本,提高了飞行作业的安全性。

    管道内缺陷检测装置、检测方法和相机的开启设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42570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1611046915.1

    申请日:2016-11-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道内缺陷检测装置、检测方法和相机的开启设置方法。包括内飞行器和外飞行器,内飞行器对不同内径的管道进行检测,检测后将数据传送到外飞行器,再经外飞行器传送到云端;采用内飞行器通过布置在环形支架一圈的相机组进行拍摄,采集管道管壁的图像,再将拍摄的图像数据编码压缩后通过超低频的无限射频方式发送给外飞行器,外飞行器通过5G网络上传到云端,云端接收后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识别获得图像中的管道缺陷,进而确定管道内缺陷的位置。本发明主要是针对检测不同内径的管道可以自动调节相机启动个数,实现不同内径管道的检测,并能减少相机的使用,提高能源利用率。

    应用于堵塞压力流体管件内部的缺陷测量定位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67454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1810090459.3

    申请日:2018-01-30

    Inventor: 徐红伟 苏展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堵塞压力流体管件内部的缺陷测量定位系统和方法。车载低频信号接收装置置于搜寻车的底部,球形装置包括半球球壳、圆形板和探测组件;圆形板置于完整球体外壳内部,圆形板设有探测组件;探测组件包括360度球形全景摄像机、信号发射线圈和光源支架;球形装置在压力流体管件内部沿压力流体管件运动,发出低频电磁波,搜寻车的车载低频信号接收装置连接到上位机;检测到低频电磁波后处理获得球形装置所在的压力流体管件的堵塞位置;取出球形装置连接到车载定位上位机处理获得缺陷位置。本发明能实现采集压力流体管件的内部情况,节约装置的内部空间、电能和视频数据采集量,能准确进行球形装置的定位和缺陷的检测。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加速循环寿命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29601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010863389.8

    申请日:2020-08-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加速循环寿命测试方法。设定标准测试转速和加速循环测试转速,循环测试转速大于标准测试转速;启动并设定控制参数,控制电机以循环测试转速的恒定速度运转,不断重复循环充放电,循环充放电过程中实时采集充放电数据和负载数据;当电池容量到达截止容量时,停止测试,关闭;建立电池加速测试模型以及寿命和转速特征关系,对加速测试下采集获得的充放电数据和负载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电池寿命测试结果,作为等效于标准测试下进行测试的电池寿命测试结果。本发明弥补了传统的电动汽车电池加速循环测试装置和方法的不足,能够完成对电动汽车实际转速工况下的动力电池寿命的准确又快速的测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