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水土流失引发城市地面沉降的模拟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71959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32629.6

    申请日:2023-1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浅层水土流失引发城市地面沉降的模拟试验装置及方法,其中,装置包括:模型台架,用于支撑和移动;箱体,固定在模型台架的内部,用于模拟预设地下地质;地下水加载设备,用于与箱体上的预设留注水孔连接,以对箱体进行供水模拟地下水流;钻孔设备,用于钻进预设地下地质,以模拟水土流失和流失通道,形成导水通道造成粘土层的水土流失发生地面沉降;数据采集设备,设备分别与箱体、地下水加载设备和钻孔设备对应设置,用于采集并分析钻进过程中水土流失情况和各岩层的变形及应力变化数据。由此,解决了现有地面沉降试验模拟方案多为简单过程模拟,无法完全模拟实现地下水的赋存及供给等问题。

    用于布设电极和线缆的机器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6075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040842.5

    申请日:2023-08-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布设电极和线缆的机器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机器人系统包括:底座、电极布设装置、线缆布设装置和控制装置,底座具有行进装置;电极布设装置设在底座上,线缆布设装置设在底座上;控制装置设在底座上,控制装置分别与存储模块、电极布设装置、线缆布设装置和行进装置电连接,用于控制存储模块、电极布设装置、线缆布设装置和行进装置工作。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布设电极和线缆的机器人系统,通过设置控制装置控制电极布设装置、线缆布设装置和行进装置工作,可实现对电极和线缆的布设,可提高勘探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精度,且可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确定隔水层不稳定的多含水层分层渗透系数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4128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527639.4

    申请日:2023-0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程勘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确定隔水层不稳定的多含水层分层渗透系数的方法,包括:基于预设的工程场地勘察文件和预设的水文地质勘察策略,构建待研究区域的水文地质概化模型;获取待研究区域对比水文地质勘察成果,得到各个含水层的初始水位高度、抽水井和观测井的混合静止水位高度,记录水位满足预设稳定条件时的抽水井混合动水位高度、抽水量和观测井水位高度;将水文地质概化模型转化为数学模型,建立多含水层水位、渗透系数和涌水量之间的解析解表达式;计算影响半径,将影响半径、初始水位高度、混合静止水位高度、抽水井混合动水位高度、抽水量和观测井水位高度代入解析解表达式,得到各个含水层的渗透系数计算值。

    地下工程灾害源多元探测两栖无人机平台及探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85850A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1423015.X

    申请日:2022-1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工程灾害源多元探测两栖无人机平台及探测方法。其中,该无人机平台包括无人机本体、姿态自适应矫正框架、探测元件嵌固机构和灾害源探测元件。姿态自适应矫正框架设置在无人机本体的下方且与无人机本体相连;探测元件嵌固机构设置在姿态自适应矫正框架上,灾害源探测元件搭载在探测元件嵌固机构上;无人机本体用于测量无人机本体与起伏地面的距离,当测得的距离差值大于设定阈值时,发送校正指令给姿态自适应矫正框架,姿态自适应矫正框架根据校正指令调整灾害源探测元件的姿态;无人机本体还用于记录并存储实况录像、飞行或行走路径、GPS数据与姿态矫正向量。本发明的数据采集质量和探测精度高,观测效果好。

    软岩隧道围岩参数空间随机场建模方法、装置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5357994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1286123.7

    申请日:2022-1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软岩隧道模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软岩隧道围岩参数空间随机场建模方法、装置及设备,其中,包括:获取目标软岩隧道的预设数据库;分别拟合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各自备选分布的参数,得到其边缘分布参数,并分别确定理论边缘分布;根据理论边缘分布构建二维联合概率分布函数,并利用其对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进行蒙特卡洛模拟,得到满足联合分布模拟数据;根据模拟数据赋值给目标软岩隧道的隧道模型,输出围岩参数的数值模型,并利用其对目标软岩隧道的围岩参数空间随机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模拟结果。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由于软岩隧道的数字化建模中出现围压参数不确定以及变异性,导致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降低工作效率等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