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43708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296292.3
申请日:2023-10-09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水介质内镜水滤循环动态监测加温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患者无菌区液体阻隔及收集袋、蠕动泵、过滤系统、生理盐水袋,蠕动泵与所述过滤系统之间连接的输送管通过温控箱进行加温处理;患者无菌区液体阻隔及搜集袋包括可充液U型坝式阻隔带无菌贴膜,在其内加压注入生理盐水产生形变,成U型环绕手术区;所述过滤系统包括过滤筒,所述过滤筒的一端通过输送管与所述温控加热管路连通,另一端设置有可拆卸对接头,且所述过滤筒内设置有可拆卸过滤网;过滤系统能够对生理盐水进行过滤,实现生理盐水的循环利用,减少了资源消耗,同时过滤筒上的对接组件,能够实现对接头与过滤筒之间的快速拆卸。
-
公开(公告)号:CN116098689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380246.5
申请日:2023-04-11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脊柱矫形设备,包括:脊柱矫形植入物,包括:固定杆、移动杆、外套筒及长度调节组件,固定杆和移动杆间隔地设置,移动杆通过长度调节组件连接在固定杆上,外套筒的第一端与固定杆连接,外套筒的第二端套设在移动杆朝向固定杆的部分外;其中,长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磁体以及传动结构,第一磁体及传动结构均设置在外套筒内,第一磁体通过传动结构驱动移动杆移动;外驱设备,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二磁体和电磁体,第二磁体和电磁体均绕设在第一磁体外,且第二磁体先于电磁体驱动第一磁体转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对患者体内的脊柱矫形植入物进行调节时,操作复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172711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671073.4
申请日:2022-12-26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呼吸补偿的脊柱外科置钉机器人,其包括机械臂、定位针和固定夹紧结构;所述机械臂包括多个关节,所述关节之间为活动连接,机械臂与固定夹紧结构之间设置往复运动机构,所述往复运动机构与机械臂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夹紧结构与往复运动机构可拆卸连接;所述定位针与固定夹紧结构可拆卸连接。此设置将原来的把持式定位针安装到固定夹紧结构并整合到往复运动机构上,往复运动机构可使定位针与患者呼吸时的穿刺点保持相对静止。
-
公开(公告)号:CN116098689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380246.5
申请日:2023-04-11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脊柱矫形设备,包括:脊柱矫形植入物,包括:固定杆、移动杆、外套筒及长度调节组件,固定杆和移动杆间隔地设置,移动杆通过长度调节组件连接在固定杆上,外套筒的第一端与固定杆连接,外套筒的第二端套设在移动杆朝向固定杆的部分外;其中,长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磁体以及传动结构,第一磁体及传动结构均设置在外套筒内,第一磁体通过传动结构驱动移动杆移动;外驱设备,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二磁体和电磁体,第二磁体和电磁体均绕设在第一磁体外,且第二磁体先于电磁体驱动第一磁体转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对患者体内的脊柱矫形植入物进行调节时,操作复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670622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700365.6
申请日:2022-12-29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A61B17/7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体内自撑开可转换型生长友好脊柱矫形系统,包括:内固定棒;固定结构:与内固定棒分体且应用摩擦力固定在内固定棒的侧壁上;锁紧结构:与内固定棒分体且应用摩擦力固定在内固定棒的侧壁上;撑开结构:沿预定轨道在内固定棒的外侧壁上滑动;弹性结构:套在内固定棒的外侧壁上,位于锁紧结构远离固定结构的方向上;弹性结构的一端顶在锁紧结构的侧壁上,另一端顶在撑开结构的侧壁上;驱使撑开结构朝着远离锁紧结构的方向运动;备用螺栓,与撑开结构螺纹连接,可应用摩擦力将撑开结构固定在内固定棒的侧壁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解决传统生长棒需要反复多次全麻手术切开撑开的问题,利用弹簧结构实现生长棒在体内主动且持续弹性撑开。
-
公开(公告)号:CN115187606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1112412.5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G06T7/00 , G06T7/30 , G06T7/60 , G06T7/73 , G06V10/26 , G06V10/82 , G06N3/04 , G06N3/08 , A61B6/00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PUMC分型方法,涉及图像识别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患者的冠状面AP位脊柱图像、矢状面LAT位脊柱图像、左弯曲LB位脊柱图像以及右弯曲RB位脊柱图像;利用预先训练好的椎体语义分割模型对各脊柱图像进行处理,分别提取得到AP位、LAT位、LB位和RB位椎体轮廓;根据AP位椎体轮廓,对LB位和RB位椎体轮廓进行配准;根据AP位和LAT位椎体轮廓、配准后的LB位和RB位椎体轮廓,分别计算得到AP位、LAT位、LB位和RB位脊柱特征;根据得到的脊柱特征进行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PUMC分型。本发明实施例效率高,准确率高,能够自动进行PUMC分型。
-
公开(公告)号:CN109568343B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1811325602.9
申请日:2018-11-08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A61K38/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成骨分化的生物制剂,以及一种预防和/或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人发现lncAIS是涉及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进展的关键lncRNA,其中lncAIS与NF90相互作用以促进HOXD8mRNA稳定性,从而增强BM‑MSC中的RUNX2转录,导致正常BM‑MSC的成骨分化。相比之下,在AIS患者的BM‑MSC中lncAIS下调使得不能募集NF90,从而消除了HOXD8mRNA稳定性,这阻碍了用于成骨分化的RUNX2转录。因此,可以将过表达lncAIS、HOXD8或RUNX2的BM‑MSC用于制备促进BM‑MSC成骨分化的生物制剂以及预防和/或治疗AIS的药物组合物,从而为预防和/或治疗AIS提供新的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9559294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633021.7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G06T11/40 , G06T11/00 , G06T7/00 , G06N3/0455 , G06N3/0475 , G06N3/09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AIS术后影像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以及一种基于术前影像生成AIS术后影像的方法、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涉及智能医疗领域。本发明采用条件生成神经网络生成术后X线的研究,在VQ‑VAE架构的基础上,改变输入数据,对模块中的Transformer部分进行优化,以得到提供AIS手术价值的预测模型,将生成网络应用于将术前影像与手术融合节段相结合生成患者的术后即刻影像,通过生成配对图像而不是单纯的参数,可以在术前预测和评估AIS的即时手术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105216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444937.1
申请日:2024-02-02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A61F2/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椎间融合试模的应力监测装置,涉及椎间融合术技术领域,包括:试模主体,用于探入患者的上下软骨终板之间,提供支撑;形变结构,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形变结构的上下两端分别接触并支撑壳体的上下两端面,且形变结构为弹性材质,在壳体受到纵向压力时,所述形变结构同时承受压力并产生弹性形变;应变结构,与形变结构直接接触,在形变结构产生弹性形变时受压,测量承受的压力并对医生进行反馈,解决了目前传统椎间融合试模,仍停留在影像学水平,仅能根据医生经验及术中C臂透视选择椎间融合器,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不同医生对于椎间隙松解程度不同、重建椎间高度不一,选择椎间融合器的大小可能有较大差别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180809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110591010.7
申请日:2021-05-28
Applicant: 山东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A61B17/7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脊柱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脊柱侧弯用滑动式椎弓根螺钉。该种脊柱侧弯用滑动式椎弓根螺钉,与钉棒连接,包括螺钉、与螺钉上端连接的钉座、设置于钉座内腔的压环、穿过压环内腔的套筒和与钉座内腔顶部螺纹连接的顶丝,套筒内壁光滑,钉棒从套筒内腔穿过,钉棒的外壁与套筒内壁接触,顶丝的下端面抵触在套筒的上端。本发明的脊柱侧弯用滑动式椎弓根螺钉,能够随着人体脊柱的增长进行滑动,无需多次手术人工调节即可调整椎弓根螺钉之间的间距,矫正作用好、在临床中更具有实用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