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电学接触、无外部载流子注入的μLED发光与显示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10676284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1910984750.X

    申请日:2019-10-1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电学接触、无外部载流子注入、无巨量转移的μLED发光与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一个以上的发光像素,每个发光像素自下至上依次包括像素下电极、下绝缘层、μLED晶粒、上绝缘层、以及像素上电极;其中上绝缘层与下绝缘层使得μLED晶粒与像素下电极、像素上电极之间无直接的电学接触,所述μLED晶粒由交变电场通过电磁耦合点亮。本发明中μLED晶粒与驱动电极无电学接触,因此可以简化μLED晶粒的结构,并且可以采用喷墨打印、丝网印刷、旋涂、刷涂、滚涂、化学自组装等方法设置μLED晶粒阵列,可避免巨量转移工艺以及μLED晶粒与驱动阵列的复杂键合工艺的使用,有效地缩短μLED器件的制作周期和降低制作成本,有望增强μLED的市场竞争力。

    一种彩色μLED发光显示器件
    30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556459B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1910982269.7

    申请日:2019-10-1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彩色μLED发光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驱动电极基板、上驱动电极,μLED晶粒、下驱动电极和下驱动电极基板;所述μLED晶粒由至少2种不同颜色的发光层堆叠而成,不同颜色发光层之间设置有载流子阻挡层;所述μLED晶粒均匀放置于上、下驱动电极之间;所述上下驱动电极均连接于交流控制模块,所述交流控制模块提供交变驱动信号,通过电磁耦合实现对μLED晶粒的点亮;且通过控制交变驱动信号的电压和频率大小来控制载流子在不同发光层进行复合,发出不同颜色光,实现彩色μLED发光显示。本发明实现非直接电学接触和电压调控颜色方法,可免去巨量转移和色彩转化工艺,有效地降低工艺成本。

    一种液晶显示三畴配向层的光配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04622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108678.1

    申请日:2021-01-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三畴配向层的光配向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待配向基板装载在装载平台上;其中,待配向基板包括三组不同配向角的配向区,待配向基板的每个显示像素包括三个不同配向角的配向区;调整掩膜版,以使掩膜版的透光区在待配向基板的投影位于同一个显示像素中间的配向区;维持掩膜版与待配向基板相对位置不变,打开光源模组并产生入射方向不同的三组三畴配向光源,使三组三畴配向光源在同一时间透过掩膜版的透光区投射到不同组别的配向区。本发明不仅解决了三畴光配向过程中对位问题,保证了配向的精准度,也可以提高配向效率。

    双畴配向LCD光配向方法
    30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904619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107503.9

    申请日:2021-01-2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双畴配向LCD光配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待配向基板装配在装载平台上;其中,所述待配向基板包括两组不同配向角的配向区,待配向基板的每个显示像素包括两个不同配向角的配向区;步骤S2:调整掩膜版,使所述掩膜版的透光区的中心位置在待配向基板的投影位于同一个显示像素中两个配向区的中间;步骤S3:维持所述掩膜版与待配向基板相对位置不变,打开光源模组并产生入射方向不同的两组双畴配向光源,使两组双畴配向光源在同一时间透过掩膜版的透光区投射到不同组别的配向区;其中,所述双畴配向光源的入射方向与配向角相对应旨在解决在双畴光配向过程中掩膜版的对位误差问题以及减少曝光次数增加产能。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生活垃圾分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64944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502665.4

    申请日:2020-12-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包括:建立生活垃圾数据集,采用数据增强方法扩充数据集;建立神经网络分类模型,使用幻象模块替换ResNet18残差单元的普通卷积,得到G‑ResNet18网络;将扩充后的数据集经过预处理操作后输入到G‑ResNet18网络进行分类训练;将待分类的生活垃圾图片经过预处理操作后输入到训练后的G‑ResNet18模型,输出分类结果;实验结果表明:G‑ResNet18网络在本实验数据集上的识别精度达到91.6%,识别精度提高了1%,网络的参数量减少了46%。本发明能在不降低网络识别精度的同时大大减少网络的参数量,可以应用于垃圾的智能分类。

    一种柔性彩色micro-LED显示器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16590B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811104014.2

    申请日:2018-09-2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彩色micro‑LED显示器件制备方法。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带有驱动电路的柔性基板、micro‑LED阵列、柔性彩色滤光膜;所述柔性彩色滤光膜的制作步骤包括:配制具有不同发光波长的量子点聚合物溶液、配制作为柔性彩色滤光膜主体的液态聚合物树脂、采用喷墨打印方式分别将具有不同发光波长的量子点聚合物溶液按相应的Micro‑LED阵列排列方式打印到液态聚合物树脂上、对液态聚合物树脂进行加热或紫外固化,形成高分辨率柔性彩色滤光膜。本发明制备方法快速有效,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成本低,能制成具有高像素密度、高分辨率的彩色micro‑LED显示器件,且为柔性光电器件的制作提供一种新思路。

    一种自驱动深紫外杀菌材料的杀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40597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536398.6

    申请日:2020-06-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驱动深紫外杀菌材料的杀菌方法。所述的深紫外杀菌材料是在摩擦发电材料中,均匀掺杂入蓝光电致发光材料和上转换荧光材料,涂覆于应用产品中形成薄膜结构并固化。所述的薄膜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由于摩擦、拉伸、压缩或者揉搓形变的瞬间,摩擦发电材料摩擦产生电荷,激发蓝光电致发光材料发出蓝光,进而蓝光激发上转换荧光材料产生波长200-290nm具有杀菌效果的深紫外线,在日常太阳光和照明灯光照射下同样具有杀菌效果。本发明杀菌材料制备方法简单,可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环境治理和设备自清洁中。

    一种具有低驱动电压的纳米三极发光管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34504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536566.1

    申请日:2020-06-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低驱动电压的纳米三极发光管,包括衬底和设置于所述衬底上的半导体纳米结构;所述半导体纳米结构包括沿平行衬底方向依次堆叠的第一半导体、第二半导体、第三型半导体、发光体和第四半导体;所述半导体纳米结构还包括从第一半导体引出的第一电极、从第二半导体引出的第二电极、从第四半导体引出的第三电极。本发明可以对输入可变信号进行放大,从而实现用低电压驱动纳米半导体发光,有效降低基于半导体发光显示装置特别是微半导体发光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设计复杂度,提高显示装置的集成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