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231037A
公开(公告)日:2008-07-30
申请号:CN200810017253.4
申请日:2008-01-0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266 , F24S10/90 , F24S23/74 , F24S60/30 , F24S2023/84 , Y02B10/20 , Y02E10/44 , Y02E10/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集热器领域,公开一种聚焦式太阳能集热器,它包括储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脉动热管和反射聚光板,所述脉动热管置于所述反射聚光板的焦点处,所述脉动热管的冷凝端置于储热装置内。本发明采用脉动热管集热,传热形式为相变与对流结合,具有更高的热流密度,而且受重力影响小,非常适合与建筑物屋顶、壁面、阳台结合,节约安装空间。本发明适宜作为家用热水器,也可以块式组合实现大面积高温集热。
-
公开(公告)号:CN119119748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58389.X
申请日:2024-09-0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复合相变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的太阳能温差发电系统,所述柔性复合相变材料是以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EBS为耐温耐老化柔性基体、烯烃嵌段共聚物OBC作为柔性弹性体、石蜡PW为相变材料、膨胀石墨EG作为多孔导热增强材料,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并经热压制成型;材料具有自封装性能,可避免石蜡在熔化状态下发生泄露;且在石蜡熔融状态下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弯曲性能。柔性复合相变材料,其相变温度为62.06~63.54℃,相变潜热为124.84~136.14J/g,导热系数为3.07~4.54W/(m·K)。所述太阳能温差发电系统由柔性复合相变材料与温差发电装置、散热器、防水涂层及太阳能热水器组成,可以同时利用太阳能进行太阳能温差发电和热水生产,实现高效光‑热‑电转换。
-
公开(公告)号:CN11904200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258358.4
申请日:2024-09-0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F01K3/00 , F01K25/10 , F01K7/32 , F01K7/22 , F01K13/02 , F04B39/06 , F03G7/04 , F28D20/02 , F25B15/00 , F25B30/02 , F25B40/06 , F25B41/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耦合相变储热和温差发电的超临界CO2冷热电联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所述系统包括超临界CO2布雷顿再压缩循环系统、相变储热系统、温差发电装置、供热系统和供冷系统;所述超临界CO2布雷顿再压缩循环系统可根据实际环境温度,调节风机流量进而调控风机和压缩机耗功;相变储热系统用于余热回收利用;温差发电装置实现余热发电再利用;供热系统和供冷系统可以满足用户的供热/供冷需求,同时通过调节各支路之间的流量比例可调节供热量/供冷量。本发明不仅可以实现冷热电联产,而且可以在优化风机耗功与压缩机耗功的同时,实现余热分级、分时段、分工况综合利用,显著提升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912996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272444.0
申请日:2024-09-1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F28D2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线性菲涅尔聚光的连续式相变储热系统,包括低温储罐、高温储罐、相变颗粒球、螺旋上料装置、线性菲涅尔聚光集热装置、软管、阀门、进料口、出料口等部件。在光照期间,相变颗粒球在重力驱使下不断从低温储罐,经过进料口、软管、集热腔、出料口向高温储罐运动。同时,线性菲涅尔聚光集热装置,将太阳光聚集到集热腔中的相变颗粒球表面并被相变材料吸收,将太阳能转化为相变材料的潜热储存。放热后的相变颗粒球经螺旋上料装置,从高温储罐回到低温储罐,完成一次储热放热循环。本发明提高了集热效率,增强了内部相变材料的对流,相较于固定床,提高了传热性能。且取消了传热流体、风机等部件,减少了漏热,系统能量利用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5694324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237630.1
申请日:2022-10-1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辐射调控结构的空间光伏‑相变‑热电耦合发电系统及方法,该耦合发电系统由聚光镜、散光镜、锥面反光镜、光伏电池、相变材料、热电元件、热沉和支架组成;本发明通过聚光镜、散光镜和锥面反光镜组成的聚光‑散光结构,在提高光伏电池和热电元件发电功率的同时,减少能量损失、降低光伏电池表面局部温度,进而达到提高光伏发电效率和系统总发电效率的功能;圆柱形耦合结构,能够使得入射太阳辐射能和光伏电池辐射出去的热量在圆柱腔内经历多次反射‑吸收过程,提升光伏电池和热电元件的发电量,高效利用太阳能;放射状的被动辐射散热热沉,有利于降低系统温度,减少热沉材料的用量和系统重量,实现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和功率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623878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110813103.X
申请日:2021-07-1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化学蓄热的太阳能干燥、供暖和调湿系统及其工作方法,该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风机、水合盐化学蓄热装置、干燥室、空气调节器、房间、水箱、连接管路、三通和多个阀门。在光照期,本发明基于水合盐化学蓄热的基本原理,利用太阳能进行热化学蓄热、干燥和房间的供暖及调湿;在非光照期,本发明利用化学储热装置和水箱储存的热量进行干燥和房间的供暖及调湿。本发明集合了蓄热、干燥、供暖、调湿等多种功能,结合热化学蓄热系统的应用场景和系统特点,可以填充储热温度不同的水合盐储热材料,实现对热能的梯级存储与高效连续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623878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813103.X
申请日:2021-07-1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化学蓄热的太阳能干燥、供暖和调湿系统及其工作方法,该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风机、水合盐化学蓄热装置、干燥室、空气调节器、房间、水箱、连接管路、三通和多个阀门。在光照期,本发明基于水合盐化学蓄热的基本原理,利用太阳能进行热化学蓄热、干燥和房间的供暖及调湿;在非光照期,本发明利用化学储热装置和水箱储存的热量进行干燥和房间的供暖及调湿。本发明集合了蓄热、干燥、供暖、调湿等多种功能,结合热化学蓄热系统的应用场景和系统特点,可以填充储热温度不同的水合盐储热材料,实现对热能的梯级存储与高效连续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308749A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710602252.5
申请日:2017-07-2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45 , B01D46/38 , F28D20/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蓄热式移动颗粒床除尘过滤器及其工作方法,属于高温气体净化及余热回收领域,过滤器包括颗粒床过滤介质颗粒球入口、过滤颗粒床本体、右部分流支撑板、颗粒床过滤介质颗粒球、左部分流支撑板、洁净高温烟气出口、颗粒床过滤介质颗粒球出口、含尘高温烟气入口、蓄热颗粒球入口、蓄热颗粒球、蓄热水箱、换热支撑板、冷却水入口、冷却水出口和蓄热颗粒球出口;本发明将熔融盐硝酸钾等相变材料填装在过滤介质颗粒球中,在过滤的同时有效与烟气换热,实现蓄热,在蓄热水箱中释放热之后,经过洗涤、清灰等处理之后重复上述周期,减少了高温烟气中高含量粘附性的金属蒸汽冷凝、有机物冷凝而造成颗粒物粘附难以清除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1334245A
公开(公告)日:2008-12-31
申请号:CN200810150546.X
申请日:2008-08-05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侧置纵向涡发生器的管翅式换热器,具有彼此相隔一定间距且互相平行的若干组平直基片和垂直穿过平直基片的多根换热管,在每根换热管两侧设置三角小翼形的纵向涡发生器。本发明换热器在换热管两侧设置有三角小翼,促使在空气侧形成纵向涡,同时在换热管壁、三角小翼、翅片间形成了一加速通道,使得换热管壁处的边界层分离点延迟,减小了换热管后的尾流区,减薄了边界层,增加了冷热流体的混合,从而大大强化了换热且阻力增大较小。本发明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少、适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293350C
公开(公告)日:2007-01-03
申请号:CN200510041779.2
申请日:2005-03-0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F25B40/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7/0025
Abstract: 多通道插入式回热器,包括换热器芯体以及与换热器芯体连为一体的集液箱,换热器芯体由开设有小孔径的中间通道和外围通道构成,且中间通道突出于外围通道,在换热器芯体的两端自外向内分别套装有与中间通道相连通的单侧开孔的集液箱和与外围通道相连通的双侧开孔的集液箱。本发明以带有多排小孔径通道结构的换热器作为两种流体换热的主体,多排小孔径通道结构增加了换热面积,增强换热,同时外围通道包围着中间通道,使中间通道中流体的有效热量或冷量不会损失,换热器芯体分别与双侧开孔集液箱和单侧开孔集液箱相通,既能有效提高系统效率和增强换热,又不致于使系统的尺寸增加太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