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26242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952269.9
申请日:2023-07-3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59 , H01M10/6561 , H01M10/6556 , H01M10/625 , H01M10/647 , H01M10/6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耦合相变冷却与风冷散热的可自由组装方形锂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方形锂电池、阶梯形相变冷却组件、风冷通道、端盖;本发明结合锂电池电极处温度高的特征,设计了阶梯形相变冷却组件,并通过相变冷却组件之间自然形成的通道进行风冷,形成相变冷却和风冷一体化设计。由于相变组件采用单片式设计,可根据锂电池数量需求自由组装。相变冷却组件采用高导热系数的泡沫铜‑石蜡复合相变材料用于快速、均匀吸收锂电池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确保电池表面温度均匀、恒定。同时风冷通道将相变材料吸收的部分热量散失给环境,延长相变材料的有效控温时间,并及时实现相变材料再生。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自重小、可自由组装、工作性能稳定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854468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138936.X
申请日:2019-11-2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3 , H01M10/659 , H01M10/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主动式风冷与相变冷却复合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该系统由热管理系统箱体、电池组、相变冷却装置、支撑柱、支撑板、冷却风进口、冷却风出口和电动推杆组成;设置上下叠放的两组冷却相变装置,相变装置与电池组相配合;共有两组进、出风口;当一组相变冷却装置工作时,另一组相变冷却装置与其对应进、出风口组成相变装置的冷却系统,通过强制风冷进行相变材料的降温凝固;当工作的相变装置热失效时,由电动推杆将冷却系统内的相变装置传送至与电池组成新的工作系统,此时热失效的相变冷却装置则与另一进、出风口组成新的冷却系统;本发明显著提高系统内相变控温装置的控温效果,并有效避免相变装置充热失效后无法继续工作的弊端。
-
公开(公告)号:CN107185335B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710481172.9
申请日:2017-06-22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B01D49/00
Abstract: 一种自循环烟气除尘装置及方法,本发明将多孔叶轮结构应用于除尘装置腔体内,清洁流体势能做功由上而下流动带动了除尘叶轮顺时针旋转,无需额外做功,实现了本装置自循环功能;在叶轮转动过程中对烟气的流入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新型多孔叶轮结构能够将烟气中污染物颗粒的吸附与冲刷分开进行,大大提升了除尘效率;同时除尘叶轮使用隔热材料,同时叶轮末端与壳体紧密相连,利用烟气与清洁流体反向流动带动除尘叶轮的顺时针转动,避免了烟气与清洁流体直接接触,避免了在除尘过程中烟气余热的损失,同时避免了除尘过程阻碍烟气流动,更大程度的降低了除尘过程中的功耗。装置整体具有除尘效率高、制作与运行成本低、适用温度范围广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158819B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710481824.9
申请日:2017-06-22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B01D46/00
Abstract: 一种自清洁烟气除尘装置及方法,将多孔叶轮结构应用于除尘装置腔体内,能够将烟气中污染物颗粒的吸附与脱离分开进行,大大提升了除尘效率;同时除尘叶轮使用隔热材料,同时叶轮末端与壳体紧密相连,利用烟气与清洁流体反向流动促进除尘叶轮的顺时针转动,避免了烟气与清洁流体直接接触,避免了在除尘过程中烟气余热的损失,同时避免了除尘过程阻碍烟气流动,更大程度的降低了除尘过程中的功耗;同时除尘叶轮顺时针旋转过程中,烟气与清洁流体的流动同时产生一定的推进作用,降低了叶轮旋转的能耗。装置整体具有除尘效率高、制作与运行成本低、适用温度范围广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363664A
公开(公告)日:2009-02-11
申请号:CN200810231652.0
申请日:2008-10-0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4
Abstract: 一种单侧多纵向涡强化换热的聚焦槽式太阳能吸热器,包括玻璃外管以及通过连接端部封装在玻璃外管内的不锈钢接收内管,玻璃外管与不锈钢接收内管之间形成了真空腔;在不锈钢接收内管的外壁上涂敷有选择性吸收太阳光涂层,而在不锈钢接收内管管壁的单侧,即接收聚焦太阳能热流侧,设置有向管内凸起或凹进的不连续多纵向涡发生器。本发明只针对接收聚焦太阳能热流侧(其温度梯度很大)的单侧设置有不连续多纵向涡发生器,在该侧管内近壁处形成了纵向涡流动结构,改善了速度场与热流场协同程度,强化了管内流体对流换热。同时,在增加相同流动阻力的情况下,其强化换热效果较布置于温度梯度较小侧要好,单侧布置可以达到高效低阻的强化换热效果与节能降耗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8944590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221988.4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02S4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过热度的双面光伏‑相变发电系统及工作方法,该发电系统包括光伏电池、柔性液囊、导热鳞片、相变材料、隔板、电动机、转轴和挡圈;本发明通过采用柔性相变材料容器,利用小尺寸导热鳞片形成液态相变材料流动通路,利用光伏电池的重力作用,挤压熔化后的液态相变材料流动,使得光伏电池始终与相变材料熔化过程的相界面接近,显著降低了光伏电池与相变材料过热度,实现了光伏电池的精确控温,提高了光伏发电效率。同时,避免了高导热材料的大量使用,保证了控温时间,也降低了系统重量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871506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195198.X
申请日:2021-10-13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01L31/0525 , H01L31/052 , H02N11/00 , H02S10/10 , H02S1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气凝胶隔热和相变控温的光伏‑热电耦合发电系统及工作方法,该耦合发电系统由气凝胶隔热层、光伏电池、相变材料控温层、隔热转轴、热电元件、热沉以及电动机组成;本发明通过电动机驱动耦合发电系统转动,实现发电系统24小时连续高效发电;白天光照期,带有气凝胶隔热层的光伏电池面向天空,利用太阳能实现光伏发电,相变储热和温差发电等功能;夜晚非光照期,电动机驱动发电系统翻转,热沉端面向天空,利用相变材料储存的热量和热沉表面的辐射制冷,实现热电材料持续高效发电的功能;本发明集合气凝胶的隔热作用,相变材料的储热/控温作用和夜晚天空的辐射制冷作用,可实现太阳能的高效利用,显著提升光伏‑热电系统的发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219251B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申请号:CN201710510335.1
申请日:2017-06-2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1N25/20
Abstract: 一种用于测试烟气余热换热器积灰特性的装置及方法,其包括测试段换热器和分别与测试段换热器相连的烟气循环回路、水循环回路和测试系统。烟气循环回路中测试段换热器气侧高温含尘烟气引自锅炉,流经换热器后送回锅炉内部;水循环回路中换热器水侧供水直接来自锅炉供水;测试系统通过随时监测和计算测试段换热器的换热系数随时间的下降趋势和下降量,计算换热器的污垢热阻,进而来评价换热管的积灰特性。本发明可在不影响锅炉运行的情况下随意更换测试管件的管型及布置方式,测试段可实现可视化,方便监测测试段的积灰情况。本发明克服了以往需要测量积灰重量而带来的人为误差,以及测试装置安装在锅炉内部,拆装、更换换热管不便等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09682239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910098693.5
申请日:2019-01-3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态检测实时修复热管系统,由下联箱、联排式热管、上联箱、液位仪、控制显示器组成,联排式热管的上端及下端分别与上联箱及下联箱联通,在上联箱延伸部分的箱体上装有温度仪、抽真空管、补液管和集氢箱,液位仪的下部及上部分别与下联箱及联排式热管内最外排热管的中部联接,温度仪和液位仪的信号线均与控制显示器联接。实际运行中,系统中热管中产生的以氢为主的不冷凝气体汇集到集氢箱中,可对系统进行动态检测,使系统在工作中始终处于良好的工况,保持系统高效能,在出现热性能衰减时可以进行实时修复,大大延长热管系统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7158819A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710481824.9
申请日:2017-06-22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B01D46/00
Abstract: 一种自清洁烟气除尘装置及方法,将多孔叶轮结构应用于除尘装置腔体内,能够将烟气中污染物颗粒的吸附与脱离分开进行,大大提升了除尘效率;同时除尘叶轮使用隔热材料,同时叶轮末端与壳体紧密相连,利用烟气与清洁流体反向流动促进除尘叶轮的顺时针转动,避免了烟气与清洁流体直接接触,避免了在除尘过程中烟气余热的损失,同时避免了除尘过程阻碍烟气流动,更大程度的降低了除尘过程中的功耗;同时除尘叶轮顺时针旋转过程中,烟气与清洁流体的流动同时产生一定的推进作用,降低了叶轮旋转的能耗。装置整体具有除尘效率高、制作与运行成本低、适用温度范围广等特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