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871506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195198.X
申请日:2021-10-13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01L31/0525 , H01L31/052 , H02N11/00 , H02S10/10 , H02S1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气凝胶隔热和相变控温的光伏‑热电耦合发电系统及工作方法,该耦合发电系统由气凝胶隔热层、光伏电池、相变材料控温层、隔热转轴、热电元件、热沉以及电动机组成;本发明通过电动机驱动耦合发电系统转动,实现发电系统24小时连续高效发电;白天光照期,带有气凝胶隔热层的光伏电池面向天空,利用太阳能实现光伏发电,相变储热和温差发电等功能;夜晚非光照期,电动机驱动发电系统翻转,热沉端面向天空,利用相变材料储存的热量和热沉表面的辐射制冷,实现热电材料持续高效发电的功能;本发明集合气凝胶的隔热作用,相变材料的储热/控温作用和夜晚天空的辐射制冷作用,可实现太阳能的高效利用,显著提升光伏‑热电系统的发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826242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952269.9
申请日:2023-07-3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59 , H01M10/6561 , H01M10/6556 , H01M10/625 , H01M10/647 , H01M10/6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耦合相变冷却与风冷散热的可自由组装方形锂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方形锂电池、阶梯形相变冷却组件、风冷通道、端盖;本发明结合锂电池电极处温度高的特征,设计了阶梯形相变冷却组件,并通过相变冷却组件之间自然形成的通道进行风冷,形成相变冷却和风冷一体化设计。由于相变组件采用单片式设计,可根据锂电池数量需求自由组装。相变冷却组件采用高导热系数的泡沫铜‑石蜡复合相变材料用于快速、均匀吸收锂电池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确保电池表面温度均匀、恒定。同时风冷通道将相变材料吸收的部分热量散失给环境,延长相变材料的有效控温时间,并及时实现相变材料再生。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自重小、可自由组装、工作性能稳定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871506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111195198.X
申请日:2021-10-13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01L31/0525 , H01L31/052 , H02N11/00 , H02S10/10 , H02S1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气凝胶隔热和相变控温的光伏‑热电耦合发电系统及工作方法,该耦合发电系统由气凝胶隔热层、光伏电池、相变材料控温层、隔热转轴、热电元件、热沉以及电动机组成;本发明通过电动机驱动耦合发电系统转动,实现发电系统24小时连续高效发电;白天光照期,带有气凝胶隔热层的光伏电池面向天空,利用太阳能实现光伏发电,相变储热和温差发电等功能;夜晚非光照期,电动机驱动发电系统翻转,热沉端面向天空,利用相变材料储存的热量和热沉表面的辐射制冷,实现热电材料持续高效发电的功能;本发明集合气凝胶的隔热作用,相变材料的储热/控温作用和夜晚天空的辐射制冷作用,可实现太阳能的高效利用,显著提升光伏‑热电系统的发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694324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237630.1
申请日:2022-10-1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辐射调控结构的空间光伏‑相变‑热电耦合发电系统及方法,该耦合发电系统由聚光镜、散光镜、锥面反光镜、光伏电池、相变材料、热电元件、热沉和支架组成;本发明通过聚光镜、散光镜和锥面反光镜组成的聚光‑散光结构,在提高光伏电池和热电元件发电功率的同时,减少能量损失、降低光伏电池表面局部温度,进而达到提高光伏发电效率和系统总发电效率的功能;圆柱形耦合结构,能够使得入射太阳辐射能和光伏电池辐射出去的热量在圆柱腔内经历多次反射‑吸收过程,提升光伏电池和热电元件的发电量,高效利用太阳能;放射状的被动辐射散热热沉,有利于降低系统温度,减少热沉材料的用量和系统重量,实现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和功率密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