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翼飞行器三维转动量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64994B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010653280.1

    申请日:2020-07-0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nventor: 杨鹏飞 党斐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翼飞行器三维转动量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将三组加速度计分别安装在固定翼飞行器的机头和两个机翼翼尖,每组包含一个轻质薄平板及安装在平板上的四个测量方向平行的加速度计,在固定翼飞行器转动过程中三组加速度计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将三组加速度计的测量结果经过一定的计算即可以得到固定翼飞行器的空间三维转动量。该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有利于降低安装和校准难度,降低安装误差,进而提高测量精度。

    一种用于无人机视觉组合导航测试的半实物仿真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631145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011316484.2

    申请日:2020-11-2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无人机视觉组合导航测试的半实物仿真系统,上位机光照场景设置模块用于控制实验设置系统模拟昼夜光照条件和显示实验场景,运动控制模块用于生成运动和轨迹信息并转换为控制指令,通过总线运动控制器发送给运动模拟系统,以模拟无人机实际飞行中位置及姿态角的变化。视觉组合导航测试系统用于采集信息并解算无人机模拟运动的实时位置、速度和姿态。半实物仿真系统通过对比视觉组合导航算法解算的位置、速度和姿态和运动模拟系统输出的位置、速度和姿态,评估待测算法。本发明提供了真实的光照及场景模拟,精度高,实时性强,能够广泛应用于无人机视觉组合导航测试领域。

    一种二自由度空间微重力环境模拟实验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1899213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976434.9

    申请日:2024-07-2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自由度空间微重力环境模拟实验平台,包括气悬浮组件、导轨组件、阻尼隔振平台及气源组件,气悬浮组件中的母星安装板、子星安装板分别用于固定母星、子星。导轨组件固定于阻尼隔振平台上,气悬浮组件设置在导轨组件的正上方,气源组件与导轨组件连接;气源组件输出的高压气体通过导轨组件排出,使气悬浮组件能够沿导轨组件近似无摩擦滑行,从而使母星安装板、子星安装板具有沿导轨长度方向平动的自由度以及绕导轨高度方向转动的自由度。本发明具有通用性高、实验时长不受限制、成本低的优点,可用于在地面验证绳系卫星系统的在轨释放回收,有效模拟绳系卫星系统在轨释放回收的运动过程。

    一种基于气压驱动的仿生多运动模式软体机器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953528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177457.X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气压驱动的仿生多运动模式软体机器人系统,包括软机器人和供气控制系统,软机器人包括四个硅胶吸盘,四个硅胶吸盘安装在两个不同长度的支撑脚架末端上,各个硅胶吸盘连接一根气管,用于气压加载,两个支撑脚架安装在软驱动器的前端和后端,软驱动器上连接有用于软驱动器加载的气管;供气控制系统与软机器人上的各气管连接,并按设定的加载时间和频率向相应的气管供气,以驱动相应的硅胶吸盘和软驱动器;本发明通过单一结构实现多种仿生运动模式,包括仿毛毛虫的爬行、仿螳螂虾的滚动和人类前滚翻的翻转,展现出优异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运动性能,本发明的单个软驱动器能扩展到两个平行排列的软驱动器,能够实现更高效的转向功能。

    一种基于气压驱动的滚动软机器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863148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0586126.0

    申请日:2023-05-2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气压驱动的滚动软机器人系统,包括软机器人和供气控制系统,所述软机器人包括弹性圆环框架,所述弹性圆环框架内壁上等距安装有多个软驱动器,各个软驱动器上分别连接有用于软驱动器加载的气管,各个软驱动器上分别安装有用于检测软驱动器位置的位置传感器;所述供气控制系统与软机器人上的各气管连接,并按设定的加载时间和频率向相应的气管供气,以驱动相应的软驱动器。该软机器人系统有利于实现连续、稳定、可控的滚动运动,环境适应能力强。

    一种安装方便的三维转动量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64996A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2010653294.3

    申请日:2020-07-0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nventor: 杨鹏飞 康欣 党斐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方便的三维转动量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将九组加速度计分散安装在做空间三维转动的待测物体上,每组包含一个轻质薄平板及安装在平板上的两个测量方向平行的加速度计,在待测物体转动过程中九组加速度计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将九组加速度计的测量结果经过一定的计算即可以得到待测物体的空间三维转动量。该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有利于降低安装和校准难度,降低安装误差,进而提高测量精度。

    一种用于室内模拟降雨的土壤水分可视化迁移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4097436U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023058242.6

    申请日:2020-12-1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室内模拟降雨的土壤水分可视化迁移试验装置,包括底座与若干个光滑不锈钢薄插板,底座顶面设有用以放置土壤的模型箱,底座底面设有用以承接渗水的雨水收集池,雨水收集池与模型箱之间经底座上的渗水细孔区域连通,模型箱顶部敞口设有喷洒机构。结构简单,能够室内研究土体在降雨条件下水分在其孔隙内部迁移可视化分布情况,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一种后牙种植用基台
    2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652082U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22963575.6

    申请日:2022-11-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后牙种植用基台,包括穿龈区以及种植体连接区,所述穿龈区包括相连的软组织塑形区以及骨稳定区,骨稳定区设置于种植体连接区以及软组织塑形区之间,软组织塑形区11的外周面为外凸的曲面结构;在所述种植用基台上,穿过其近远中径方向的纵截面上以及穿过其颊舌径方向的纵截面上,骨稳定区底部的端点至同侧软组织塑形区曲面相切的直线与所述种植用基台的纵向几何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小于45°。外凸的曲面结构外周面对周围的软组织提供更强的支撑力、更稳定的支撑效果,帮助牙龈塑形,在后期佩戴牙冠后,避免产生黑三角以及食物嵌塞。且本申请能够防止外凸的软组织塑形区外周面对牙龈产生过度压力,从而避免牙龈退缩和骨吸收。

    半自动化原状土取样设备
    2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096635U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023030506.7

    申请日:2020-12-1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自动化原状土取样设备,包括加压装置、模型箱、不锈钢刀、支架、承载板、退刀垫板、侧推千斤顶、钢丝绳,模型箱搭设在不锈钢刀上,承载板盖设在模型箱顶面,加压装置位于模型箱正上方,加压装置经机架安装在地面上,加压装置的工作端抵靠承载板上侧面,支架套装在模型箱上并与模型箱连接固定,支架下侧面与模型箱下侧面齐平;开挖后,不锈钢刀位于槽底,退刀垫板与不锈钢刀等高且套设在不锈钢刀外,支架搭设在退刀垫板上,侧推千斤顶水平安装在槽底,侧推千斤顶的伸缩端抵靠退刀垫板侧面,侧推千斤顶固定端抵靠侧面土体,加压装置的工作端与退刀垫板经钢丝绳连接,本设备半自动化操作,切土效果好,取样过程对原状土体扰动小。

    一种前牙种植用基台
    3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832926U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22963904.7

    申请日:2022-11-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前牙种植用基台,包括穿龈区以及种植体连接区,所述穿龈区包括相连的软组织塑形区以及骨稳定区,所述骨稳定区设置于种植体连接区以及软组织塑形区之间,所述软组织塑形区的外周面包括内凹的第一曲面结构以及外凸的第二曲面结构,所述第一曲面结构设置于第二曲面结构与骨稳定区之间;在所述种植用基台上,穿过其纵向几何中心线的纵截面上,经所述骨稳定区底部的端点至同侧软组织塑形区第二曲面结构相切的直线与所述种植用基台的纵向几何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小于45°。该前牙种植用基台的第一曲面结构有利于为周围软组织生长提供空间,第二曲面结构对周围的软组织提供更强的支撑力、更稳定的支撑效果,帮助软组织塑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