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926666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710260287.5
申请日:2017-04-20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H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021 , B60H2001/00114 , B60H2001/00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空调的进风前处理系统、处理方法及汽车空调。其中汽车空调的进风前处理系统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以及轴流压缩机,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用于对进入所述第一风道的气流压缩升温;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相连接,用于将经过所述轴流压缩机压缩升温后的所述第一风道的气流的热量传递给流过所述第二风道的气流,以在所述第二风道形成高温气流;涡轮,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用于将经过所述热交换器的热量传递之后的所述第一风道的气流膨胀冷却,以在所述第一风道形成低温气流。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双风道并行设置产生温度不同的两路空气流,将温度较优的空气流供给换热器,实现制冷制热性能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5371548A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510926140.6
申请日:2015-12-11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5B4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41/062 , F25B13/00 , F25B49/02 , F25B2341/0661 , F25B2400/074 , F25B2500/19 , F25B2500/28 , F25B2600/01 , F25B2600/2513 , F25B2700/1933 , F25B2700/21151 , F25B2700/211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级压缩机的补气增焓控制方法、设备和装置,该补气增焓控制方法包括:在需开启补气电子膨胀阀时,控制器按时序逐步增加补气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在补气电子膨胀阀开启之后,获取检测到的双级压缩机的补气过热度;基于双级压缩机的补气过热度调整补气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其中,补气电子膨胀阀设置在中压储液罐和双级压缩机之间,补气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不为零时,中压储液罐中的气态冷媒为双级压缩机补气增焓。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双级压缩机的运行稳定性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993181A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10393895.4
申请日:2015-07-06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尾家电的充电方法、装置、充电控制方法、服务器、充电模块和充电系统,该充电方法包括:充电装置获取所述无尾家电的电量信息,并判断所述无尾家电是否需要充电,其中,所述充电装置配置于所述无尾家电中;当所述充电装置判定所述无尾家电需要充电时,将所述无尾家电的电量信息传输至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控制充电模块给该无尾家电进行无线充电。本发明实现了无尾家电智能充电,且方便快捷,使得无尾家电随时保持电能充足状态,方便用户使用提高用户体验,并且家电的摆放不受电源插座限制,同时在判定需要充电时对无尾家电进行充电,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930661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357298.6
申请日:2015-06-24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的显示控制方法,包括:接收用于更改空调显示状态的第一控制指令;基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调用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图像数据;显示调用的所述图像数据。本发明通过在存储器中存储用于更改空调显示状态的图像数据,当接收到更改空调显示状态的控制指令后,从存储器中调用预先存储的图像数据,然后再将调用的图像数据在空调上进行显示,实现了对空调外表的个性化更换。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空调的显示控制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9146225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442476.0
申请日:2024-10-15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阀瓣、温度控制活门及空调器,阀瓣包括阀瓣本体以及密封结构;阀瓣本体具有第一端面,密封结构安装在第一端面上;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依次安装在第一端面上,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的径向外缘向第一端面的径向外缘延伸,第一密封件由石墨材料制成,第二密封件由铝箔材料制成。本发明的双层密封结构可以在不影响密封性能的前提下,石墨材料的高耐磨性和铝箔的延展性,使得密封件在使用寿命内不易发生不可恢复的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9103792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404322.2
申请日:2024-10-09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除冰器、空气循环机及空气循环制冷系统,除冰器安装在连接管上,除冰器包括除冰件;除冰件具有连接端和工作端,连接端伸出连接管,工作端伸入到连接管内,且在连接管的径向方向上,除冰件可移动地设置;连接管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当进气端和出气端管内压力差超过设定值时,除冰件在连接管的径向方向上移动,以使工作端清除积冰。本发明根据积冰会影响空气流动压力的原理,根据进气端和出气端管内压力差来判断是否需要清除积冰,除冰件能够根据压力差的结果移动,实现了除冰器和管道之间的压力协调。
-
公开(公告)号:CN115435517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211063773.5
申请日:2022-09-01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5B41/40 , F25B47/02 , H01M10/613 , H01M10/6556 , H01M10/65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冷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液冷系统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在低温末端的低温换热器已达到设定的进入除霜条件时,根据高温末端的当前状态,控制第一引入通道和第二引入通道中的相应引入通道开启,以使低温末端的低温换热器进入预设的除霜模式;根据低温末端的低温换热器的出管温度和低温末端的低温换热器的出风温度中的相应温度,确定低温末端的低温换热器是否已达到设定的退出除霜条件;若已达到,则控制第一引入通道和第二引入通道中的相应引入通道关闭,以使低温末端的低温换热器退出除霜模式。该方案,通过利用液冷系统的高温热源或外环空气热源对低温末端除霜,有利于提升液冷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139680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1710302088.6
申请日:2017-05-02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干燥装置和两个以上室内换热器;其中,两个以上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适配连接于压缩机的冷媒循环回路中;干燥装置,与至少一个室内换热器适配设置;该至少一个室内换热器,包括:第一室内换热器;两个以上室内换热器中,还包括:第二室内换热器;在四通阀的第一至第四阀口中,第一阀口适配连接至压缩机的排气端,第二阀口适配连接至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三阀口适配连接至车外换热器,第四阀口适配连接至第二室内换热器。本发明的方案,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换热性能差、高低压比高和用户体验差等缺陷,实现换热性能好、高低压比低和用户体验好的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176009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1710375119.0
申请日:2017-05-24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2)、室内换热器(3),并且在所述室外换热器(2)与所述室内换热器(3)之间还设置有喷射器(4),以及在所述喷射器(4)与所述室内换热器(3)之间还设置有气液分离器(5),所述气液分离器(5)的液体出口(53)连至所述室内换热器(3)。本发明将喷射器喷射出的冷媒喷射进入气液分离器中进行气液分离,并使分离出的气体进入压缩机、液体进入室内换热器,有效地减小进入蒸发器中的冷媒的干度,有效地提高了蒸发换热效率,提高了尤其是高温环境下的制冷能力和制冷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351641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119705.7
申请日:2020-10-19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散热模块散热不良的电器盒和灌封方法,涉及特种空调领域,包括以下步骤:选用硬度比灌封胶硬度低的材料制作实心结构的填充条或选用膨胀系数比灌封胶膨胀系数低的材料制作中空结构的填充条;在底座上粘贴填充条;将散热模块焊接到PCB板上;在底座表面安装散热件;将散热模块对准散热件,通过螺钉将散热模块固定在底座上;安装电器盒体,从PCB板正上方对电器盒体注入灌封胶进行灌封处理,灌封成型结束形成灌封体;对灌封体进行烘干处理;在常温下自然冷却灌封体;盖上电器盒盖并密封打包出厂避免灌封胶在灌注过程中导致模块与散热器贴合不良现象,提高控制器在工作过程中对热应力的适应性,延长控制器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