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气管组件及汽车
    2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505153U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21944634.3

    申请日:2023-07-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取气管组件及汽车。该取气管组件包括取气管和散热部,散热部与取气管的外周面接触连接;取气管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用于连接发动机排气管,第二连接端用于连通压力传感器;取气管连接于排气管与压力传感器之间时,第一连接端低于第二连接端。取气管组件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护涡前压力传感器,并在低温环境下防止取气管结冰影响涡前压力检测。

    一种文丘里管结构以及文丘里管总成

    公开(公告)号:CN212378813U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申请号:CN202021318217.4

    申请日:2020-07-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文丘里管结构以及文丘里管总成,该文丘里管结构包括文丘里管主体,文丘里管主体的顶部设置有传感器安装座,传感器安装座上设置有取压孔,取压孔贯穿传感器安装座以及文丘里管主体的侧壁与文丘里管主体的内腔连通,取压孔在传感器安装座上的一端设置有锥形漏斗结构;上述文丘里管结构将传感器安装座置于文丘里管主体的顶部,同时将取压孔在传感器安装座上的一端设置成锥形漏斗结构,通过这种结构能够有助于冷凝水回流,起到包括压差传感器测量精度,降低存水、结冰等问题引起的压差传感器报超故障风险。

    增压器支撑组件及具有其的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211116254U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921609756.0

    申请日:2019-09-24

    Inventor: 张文霞 王子敬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压器支撑组件及具有其的发动机。本实用新型中的增压器支撑组件包括支架座、支架板和连接件,支架座用于与机体连接,支架座包括本体部、第一凸块部和第二凸块部,第一凸块部和第二凸块部平行设置于本体部上,第一凸块部设有第一通孔,第二凸块部设有第二通孔,支架板位于第一凸块部和第二凸块部之间,支架板设有第三通孔,连接件穿设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增压器支撑组件,连接件穿设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可以在组装增压器支撑组件时,将连接板固定在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之间,从而使得连接板的另一端能够起到支撑增压器的作用。

    一种排气管和一种车辆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210858903U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1921649080.8

    申请日:2019-09-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气管和一种车辆发动机,能够间接且有效地解决排气管漏油的问题。该排气管包括第一排气歧管、第二排气歧管和膨胀节。其中:第一排气歧管上,用于与第二排气歧管连接的一端为第一排气歧管连接端;第二排气歧管上,用于与第一排气歧管连接的一端为第二排气歧管连接端;第一排气歧管连接端插入第二排气歧管连接端内,构成插接部;膨胀节套在插接部外,其第一连接端与第一排气歧管的外侧固连,第二连接端与第二排气歧管的外侧固连;第二排气歧管连接端的管口所在平面位于膨胀节的膨胀段内。

    一种管路结构
    2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153926U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820437905.9

    申请日:2018-03-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路连接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管路结构,包括:管件;连接法兰,设置在母体上,所述连接法兰的端面上周向开设若干连接孔;密封垫片,设置在所述管件的端部与所述连接法兰之间,用于将所述管件与所述连接法兰密封;活动法兰,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管件上,所述活动法兰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均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螺栓通过连接所述通孔和连接孔,将所述活动法兰固定于所述连接法兰上,且所述活动法兰将所述管件的端部以及密封垫片压紧于所述连接法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管路结构,既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将管路密封的安装在母体上,又满足了管路成型工艺、可装配性及整机紧凑性的要求。

    一种发动机气缸盖
    2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153177U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820457561.8

    申请日:2018-03-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气缸盖。所述发动机气缸盖包括在发动机的气缸盖上设置有预设深度的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发动机气缸盖上与活塞缸接触的一侧,所述凹槽内填充有隔热涂层,所述活塞缸的缸孔的投影完全位于所述凹槽的最外侧轮廓围成的区域内。本实用新型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气缸盖因温度过高,易出现裂纹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气缸盖上用于冷却的水道设计复杂、设计难度大的问题。

    用于发动机的废气再循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7761835U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721855962.0

    申请日:2017-12-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废气再循环系统。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第一循环通道和第二循环通道,所述第一循环通道包括第一EGR阀、第一EGR冷却器和第一单向阀组,所述第二循环通道包括第二EGR阀、第二EGR冷却器和第二单向阀组,所述第一循环通道和所述发动机的第一排气歧管相通连接,所述第二循环通道和所述发动机的第二排气歧管相通连接。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废气再循环系统,能够通过双循环通道将发动机排出的废气进行充分利用,合理利用排出废气的脉冲能量,提高系统的EGR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EGR系统
    2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761832U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721862971.2

    申请日:2017-12-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EGR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涡轮机、第一压气机、第二压气机以及第二涡轮机,第一压气机的输入端通过第一管路与大气连通,输出端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连接,第一涡轮机的输入端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连接,输出端通过第三管路与大气连通,第一压气机与第一涡轮机连接,第二压气机的输入端通过第五管路与第三管路连通,输出端通过第七管路与第一管路连通,第二涡轮机的输入端与排气歧管连通,输出端与大气连通,第二涡轮机与第二压气机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低压EGR系统中设置第二涡轮机和第二压气机,能提高EGR取气侧的废气的压力,在高压差下,提高进入到进气歧管中废气的量,进而提高EGR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