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导体臭氧传感器温度补偿电路及其补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97882B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110128447.3

    申请日:2011-05-18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nventor: 张永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导体臭氧传感器温度补偿电路及其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电路由半导体臭氧传感器(4)、加热电极电流源电路(2)、加热电极温度测量电路(3)、单片机控制电路(1)组成;所述补偿方法为加热电极电流源电路(2)为半导体臭氧传感器(4)的加热电极(4a)供电,根据加热电极(4a)电阻的温度特性,利用加热电极温度测量电路(3)来测量加热电极(4a)的电阻变化,确定加热电极(4a)的温度,单片机控制电路(1)根据温度设定值,调整加热电极电流源电路(2)的电流大小,从而稳定加热电极(4a)的温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现控制半导体臭氧传感器工作温度的恒定,不受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大大提高臭氧浓度的测量精度和稳定度。

    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自适应融合的水上红外目标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24317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544364.5

    申请日:2023-05-12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自适应融合的水上红外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对输入的水上红外图像进行自适应缩放,统一输入图像尺寸。使用特征提取网络得到多尺度特征信息。然后,通过双向跳跃连接特征融合模块对多尺度特征信息进行初步的特征融合。初步融合后的特征再经过多尺度特征自适应融合模块输出最终的特征信息,其中,所述多尺度特征自适应融合模块通过高效频率通道注意力模块来自适应调整不同尺度特征层之间的融合比例。最后,预测层对特征信息进行预测,得到多个预测框,使用非极大值抑制方法来确定目标框、目标类别和置信度,从而检测到目标。本发明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水上场景,提升水上红外目标检测的准确性和抗干扰能力。

    一种面向电磁频谱检测的信号标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16671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910010048.3

    申请日:2019-01-06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电磁频谱检测的信号标记方法,该方法运用能量检测法测得电磁频谱,在一定周期内运用最大保持法得到最大保持频谱,其最大值处的频点标记为信号的中心频点。然后在最大保持频谱上划定双门限,对双门限之间的频点采样建模,运用最小二乘法得到该数学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求导得到频谱上升的临界频点。进行多组采样后得到多个临界频点,寻找临界频点的中心处标记为该信号的频段端点。最后把该算法移植到电磁频谱检测系统中,在安卓设备中显示并进行信号标记。本发明在传统的电磁频谱检测中,加入信号的智能标记功能从而代替人工识别,帮助我们分析无线电信号、抑制无线电信号干扰以及管理频谱资源。

    一种空间可调节可共享冰箱

    公开(公告)号:CN108662828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10793489.0

    申请日:2018-07-17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空间可调节可共享冰箱,包括冰箱主体、冰箱控制部,加热部,和空间调节部;所述冰箱的外观是柔化边缘的长方体形状,加热部位于冰箱的前视角度右侧,其外观是单独成一个大小小于冰箱主体的柔化边缘长方体形状;所述冰箱主体包括冰箱外壳、小隔间、冰箱底座、柜门、以及通用制冷主体;所述冰箱控制部包括二维码贴纸、温度调节旋钮、单片机、蓝牙模块、LCD显示模块、以及信息采集部;所述解热部包括加热装置和保温外壳;所述空间调节部包括舵机、导轨和隔板;所述冰箱的特征还在于提供了一个空间调节的具体实施流程,用以解决用户物品大于小隔间空间的情况下无法存储的问题。

    一种半导体臭氧传感器测量电路

    公开(公告)号:CN103235011B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310162104.8

    申请日:2013-05-06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nventor: 张永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导体臭氧传感器测量电路。其特征在于:由单片机控制电路(1)、测量电极电流源电路(2)、测量电极电压测量电路(3)、半导体臭氧传感器(4)和加热电极供电电路(5)组成;测量电极电流源电路(2)输入端与单片机控制电路(1)数模转换器DAC接口相连,输出端与半导体臭氧传感器(4)测量电极(4a)引脚1、3相连;测量电极电压测量电路(3)与半导体臭氧传感器(4)测量电极(4a)引脚1、3相连,输出端与单片机控制电路(1)模数转换器ADC接口相连。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实现半导体臭氧浓度传感器测量电极的恒流供电,使传感器测量电极工作在稳定的电流下,实现半导体臭氧传感器数字化定量检测。

    一种商业中心内部移动节点用户信号的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84418A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410524350.8

    申请日:2014-10-08

    Applicant: 海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W64/003 H04W4/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商业中心内部移动节点用户信号的定位方法,包括:将商业中心内部三维空间分裂成多个子空间,并确定子空间大小;将无线接入点放置在各子空间的中心位置,并记录和确定其在整个三维空间中的坐标值;根据移动节点用户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值计算出路径损耗值;将所述路径损耗值代入视距路径损耗模型中计算出移动节点用户与各无线接入点之间的距离;根据各无线接入点的坐标值以及所述距离,利用三边法确定出移动节点用户的坐标位置。本发明能有效减少或避免商业中心内部存在信号覆盖盲区或弱覆盖区域,能有效提高WIFI信号传输稳定性,并最终提高定位精度。

    一种半导体臭氧传感器测量电路

    公开(公告)号:CN103235011A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310162104.8

    申请日:2013-05-06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nventor: 张永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导体臭氧传感器测量电路。其特征在于:由单片机控制电路(1)、测量电极电流源电路(2)、测量电极电压测量电路(3)、半导体臭氧传感器(4)和加热电极供电电路(5)组成;测量电极电流源电路(2)输入端与单片机控制电路(1)数模转换器DAC接口相连,输出端与半导体臭氧传感器(4)测量电极(4a)引脚1、3相连;测量电极电压测量电路(3)与半导体臭氧传感器(4)测量电极(4a)引脚1、3相连,输出端与单片机控制电路(1)模数转换器ADC接口相连。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实现半导体臭氧浓度传感器测量电极的恒流供电,使传感器测量电极工作在稳定的电流下,实现半导体臭氧传感器数字化定量检测。

    基于改进混合神经网络溶解氧的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43211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900651.6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基于改进混合神经网络溶解氧的预测方法,具体按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收集并整理溶解氧相关数据集;步骤2,构建包括自适应时间卷积网络、优化的Transformer编码器、增强型GRU模块以及线性回归误差修正模块的混合神经网络模型;步骤3,训练混合神经网络模型与参数优化;步骤4,验证混合神经网络模型与超参数调优;步骤5,测试混合神经网络模型与性能评估;步骤6,利用混合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溶解氧。本发明公开的基于改进混合神经网络溶解氧的预测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溶解氧预测模型在短期和长期预测中存在的精度不足的问题。

    一种无人机无人艇协同平台端对端自主降落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28517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210094898.8

    申请日:2022-01-26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人机无人艇协同平台端对端自主降落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无人机和无人艇各自的动力学模型构建无人机无人艇平台自主降落仿真环境;步骤2:将无人机向无人艇的渐进移动阶段建立为MDP模型,并设定奖励函数;步骤3:将无人机向无人艇的跟踪降落阶段建立为POMDP模型,并设定奖励函数;步骤4:基于Actor‑Critic框架对无人机分别搭建两个阶段各自的行动网络和评价网络;步骤5:基于PPO算法分别对两个阶段的行动网络和评价网络的参数进行优化训练;步骤6:将两阶段各自的最佳行动网络参数进行部署并应用于无人机降落任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提升策略的鲁棒性以及保证其能够应用于无人船体晃动较大的场景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