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部保护气囊装置
    2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516687A

    公开(公告)日:2009-08-26

    申请号:CN200780036050.3

    申请日:2007-09-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膝部保护气囊装置(M1),包括折叠并收纳在管柱罩(16)内的下部(16a)中的气囊(61)。气囊(61)在展开时推压并打开管柱罩上的门部(34)。当这样打开门部(34)时,通过将门(35)的后缘部(36)邻接方式置于仪表板(7)的后侧面(12)上、或者仪表板(7)后侧面(12)上的安装开口(10)周缘(11)的下缘(11a)上,使门部(34)的门(35)挡住在管柱罩(16)(经过位置调节)的外周(18)与仪表板(7)上安装开口(10)(用于安装管柱罩(16))周缘(11)的下缘(11a)之间所形成的裕量间隙(H)。

    吸震转向装置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95383A

    公开(公告)日:2008-06-11

    申请号:CN200710305855.5

    申请日:2004-04-28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吸震转向装置,包括:固定在车身一部分上并包括柱体和柱保持结构的转向柱,该柱保持结构包括安装部,并在车辆碰撞时乘员二次碰撞情况下可从所述部分分离以允许转向柱沿车辆前进方向移离所述部分,所述部分设有保持部;及作为板件的冲击能吸收件,包括由弯曲部和从其各相对端延伸的两臂部组成的基本U形部,一个臂部包括端接于接合部中的端部,冲击能吸收件安装于安装部使得两臂部沿着与转向柱相对于所述部分移动的方向基本平行的方向延伸,并使安装部沿板厚方向由两臂部夹在之间;冲击能吸收件在所述接合状态下在转向柱沿前进方向相对于所述部分移动期间由安装部的前端部变形,使得弯曲部的位置逐渐改变从而吸收二次碰撞产生的冲击能。

    吸震转向装置
    2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84331A

    公开(公告)日:2006-06-07

    申请号:CN200480012160.2

    申请日:2004-04-28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吸震转向装置,它包括转向柱,该转向柱要固定在车辆车身的一部分上使得车辆碰撞时在车辆乘员发生二次碰撞的情况下该转向柱可从车辆车身分离并可沿车辆前进方向移动,并且其中转向柱和车辆车身的该部分中的一个包括安装部,而转向柱和车辆车身的该部分中的另一个包括保持部。该转向装置还包括要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的冲击能吸收件。该冲击能吸收件包括可与保持部接合并可在转向柱沿车辆前进方向移动同时接合部与保持部保持接合时变形的接合部,从而冲击能吸收件吸收二次碰撞产生的冲击能。

    附带于转向管柱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626923B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0780039205.9

    申请日:2007-10-04

    Abstract: 即使针对在转向管柱的后端侧下方存在多个干涉物的转向管柱结构,本发明也能够迅速地约束乘员的膝部,并在前方发生碰撞时尽量抑制或防止转向柱管的收缩动作受到妨碍。转向管柱(12)通过下部托架(46)和上部托架(44)以及壳体(48)而被固定在车身侧,而组合开关(68)被配置在内套管36的后端侧。而且,二者的下部(48A)、(70A)被以向转向柱管(26)的下方突出的状态对置,以便在二者之间形成的设置空间(74)内设置安全气囊组件(64)。另外,组件外壳(54)为布制,安全气囊组件(64)通过后侧安装托架(76)而被设定在组合开关(68)的邻接位置上。因此,在前方发生碰撞时转向柱管(26)的收缩动作也不会受到妨碍。

    车辆用膝部气囊装置以及车辆用膝部气囊的展开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37709B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0780016612.8

    申请日:2007-05-07

    Abstract: 一种设置在转向管柱上的膝部气囊,在碰撞时迅速将膝部气囊膨胀展开于乘客的膝部与仪表板之间的狭窄空间内。车辆用膝部气囊装置(10)的膝部气囊(36),由沿着仪表板(12)一侧向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第1膨胀部(38);和展开于乘客膝部一侧的第2膨胀部(46)所构成。用于供给从充气装置(22)喷出的气体的气体供给口(42)被设定在第1膨胀部(38)一侧。该气体供给口(42)与被设置在膝部气囊(36)左右端部的一对保护部(46)沿车辆宽度方向被配置在大致同一直线上,且第1膨胀部(36)作为气体流道连通二者。因此,在前方碰撞时,即使仪表板(12)与乘客膝部之间的空隙(48)很狭窄,也能够迅速地使一对保护部(46)向该狭窄空隙(48)膨胀展开。

    车辆转向系统
    2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541617B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0880000722.X

    申请日:2008-02-28

    Inventor: 今村谦二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1/06 B60R2021/161 Y10T74/20834 Y10T74/20864

    Abstract: 车辆转向系统包括:包括辅助持握部分的转向操作构件(20),所述辅助持握部分的位置在预期持握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改变,在预期持握位置,预期在转向期间由驾驶员持握辅助持握部分,在辅助持握部分已经从预期持握位置退回时达到退避位置,并且在退避位置,预期在转向操作期间将不会由所述驾驶员持握辅助持握部分;辅助持握部分位置改变装置,其使辅助持握部分的位置在预期持握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改变;气囊装置,其使气囊向驾驶员展开;以及控制单元,其控制辅助持握部分位置改变装置的操作。

    车辆气囊装置
    2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970264A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0980103452.X

    申请日:2009-01-22

    Abstract: 一种车辆气囊装置,包括:衬垫罩,其设置在由辐条、盘缘以及盘毂构成的转向盘的中央,并紧固至盘毂或辐条;气囊,其以折叠状态设置在衬垫罩处,并在车辆碰撞时通过使衬垫罩破裂而展开以限制车辆乘员;以及充气器,其紧固至盘毂或辐条,并在车辆碰撞时向将膨胀气体供应至气囊内。衬垫罩具有延伸部分,其从转向盘的中央向盘缘延伸,使得延伸部分与辐条重叠。延伸部分具有在车辆碰撞时破裂的破裂部分。气囊的一部分以折叠状态布置在延伸部分处。

    吸震转向装置
    2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195383B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710305855.5

    申请日:2004-04-28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吸震转向装置,包括:固定在车身一部分上并包括柱体和柱保持结构的转向柱,该柱保持结构包括安装部,并在车辆碰撞时乘员二次碰撞情况下可从所述部分分离以允许转向柱沿车辆前进方向移离所述部分,所述部分设有保持部;及作为板件的冲击能吸收件,包括由弯曲部和从其各相对端延伸的两臂部组成的基本U形部,一个臂部包括端接于接合部中的端部,冲击能吸收件安装于安装部使得两臂部沿着与转向柱相对于所述部分移动的方向基本平行的方向延伸,并使安装部沿板厚方向由两臂部夹在之间;冲击能吸收件在所述接合状态下在转向柱沿前进方向相对于所述部分移动期间由安装部的前端部变形,使得弯曲部的位置逐渐改变从而吸收二次碰撞产生的冲击能。

    用于车辆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0590005C

    公开(公告)日:2010-02-17

    申请号:CN200710166250.2

    申请日:2007-1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包括:气体发生部(50),其工作以产生气体;膝部安全气囊(52),其以折叠状态设置在车辆的预定位置,其中当所述膝部安全气囊接收所述气体时,所述膝部安全气囊被充气且朝向转向管柱(12)下面的区域展开,从而所述膝部安全气囊处于乘员的膝部(60)和仪表板的下部之间;以及厚度调节构件(62),其设置在所述膝部安全气囊中朝向乘员的各膝部的接触部中的位置,并且其调节所述膝部安全气囊的厚度,从而所述膝部安全气囊在所述接触部中的所述位置处的厚度小于所述膝部安全气囊在所述接触部以外的部分处的厚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