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薄型热导管
    2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901790A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1010300332.3

    申请日:2010-0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3/427 H01L2924/0002 H01L2924/00

    Abstract: 一种扁平薄型热导管,包括中空扁平的管体及设置在管体内的第一毛细结构与第二毛细结构,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由丝线形成,所述第二毛细结构由粉末烧结形成,所述第二毛细结构贴附于管体的蒸发段的内壁上,所述蒸发段内形成供蒸气通过的第一蒸气通道,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夹设于管体的冷凝段,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的第二部分与管体的内壁之间在冷凝段形成供蒸气通过的第二蒸气通道,所述第一蒸气通道与所述第二蒸气通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毛细结构从管体的冷凝段延伸至冷凝段与蒸发段的交接处并在所述交接处与第二毛细结构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扁平薄型热导管的厚度变薄且能保证良好的性能,适用于内部空间狭小的电子设备。

    热导管及其制造方法
    2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868385B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210542020.2

    申请日:2012-12-14

    Inventor: 代升亮 吴佳鸿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46 F28D15/0283 Y10T29/49353

    Abstract: 一种热导管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提供一中空的纵长圆管;步骤二,提供一纵长杆体,该杆体包括一上半部及与该上半部对接的一下半部,该上半部与该下半部的横截面均为半圆形,该上半部的半径小于下半部的半径,该杆体的下半部的半径与圆管的内径对应一致;步骤三,将该杆体插入该圆管中,该杆体的下半部的外周面与圆管的内壁面对应贴合,在圆管的内壁面与杆体的上半部之间形成一容置部;步骤四,提供若干金属粉末,将金属粉末填入所述容置部中,将金属粉末高温烧结,从而形成贴附在圆管的内壁面上的第一毛细结构,然后取出所述杆体;步骤五,向该圆管内填充工作介质,密封性闭合该圆管以形成圆形热导管。

    电子装置及其散热机壳

    公开(公告)号:CN105517406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410492549.7

    申请日:2014-09-24

    Inventor: 吴佳鸿 代升亮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7/20336 G06F1/203

    Abstract: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散热机壳及与该散热机壳导热结合的一发热电子元件,该散热机壳内形成一密闭的空腔,工作介质及用于吸附工作介质的孔隙结构容置在该空腔内,利用工作介质的相变化循环将发热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散发掉。本发明的电子装置中,通过在散热机壳内形成一密闭的空腔,工作介质及用于吸附工作介质的孔隙结构容置在该空腔内,利用工作介质的相变化循环将发热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散发掉,省去了风扇、散热片、热管等散热组件,节省了电子装置的空间。既保证了较高的散热效率,也满足了电子产品的超薄化需求。

    热导管及其制造方法
    2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868385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210542020.2

    申请日:2012-12-14

    Inventor: 代升亮 吴佳鸿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46 F28D15/0283 Y10T29/49353

    Abstract: 一种热导管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提供一中空的纵长圆管;步骤二,提供一纵长杆体,该杆体包括一上半部及与该上半部对接的一下半部,该上半部与该下半部的横截面均为半圆形,该上半部的半径小于下半部的半径,该杆体的下半部的半径与圆管的内径对应一致;步骤三,将该杆体插入该圆管中,该杆体的下半部的外周面与圆管的内壁面对应贴合,在圆管的内壁面与杆体的上半部之间形成一容置部;步骤四,提供若干金属粉末,将金属粉末填入所述容置部中,将金属粉末高温烧结,从而形成贴附在圆管的内壁面上的第一毛细结构,然后取出所述杆体;步骤五,向该圆管内填充工作介质,密封性闭合该圆管以形成圆形热导管。

    热导管制造方法
    2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634532B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0810306425.X

    申请日:2008-12-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46 F28D15/0233 Y10T29/49353

    Abstract: 一种热导管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拉杆,将若干股细绳缠绕于该拉杆的外圆周面上形成第一层筒状丝网,每一股细绳呈螺旋状于拉杆的轴线方向延伸,相邻的细绳交叉且交替重叠;再提供若干股细绳,将该若干股细绳缠绕于第一层筒状丝网上形成第二层筒状丝网,每一股细绳呈螺旋状于拉杆的轴线方向延伸,相邻的细绳交叉且交替重叠;将拉杆从第一层筒状丝网中抽出以形成具有多层丝网的辅助毛细结构,该辅助毛细结构内部中空形成一气流通道;提供具有主毛细结构的管体,该主毛细结构设于管体内壁,将该辅助毛细结构置入管体中,向管体内填充工作流体,抽真空并密封管体以形成热导管。

    扁平薄型热导管
    2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900507A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1010300331.9

    申请日:2010-0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46 B23P2700/09 F28D15/0233 Y10T29/49353

    Abstract: 一种扁平薄型热导管,包括中空扁平的管体及设置在管体内的第一毛细结构与第二毛细结构,该管体包括蒸发段及冷凝段,该管体包括顶板及与该顶板相对的底板,第一毛细结构由丝线形成,第一毛细结构从管体的蒸发段延伸至冷凝段,所述第二毛细结构为由粉末烧结形成,所述第二毛细结构为实心结构并设置于管体的蒸发段,所述第二毛细结构连接于管体的顶板与底板之间,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在蒸发段与该第二毛细结构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扁平薄型热导管的厚度变薄且能保证良好的性能,适用于内部空间狭小的电子设备。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扁平薄型热导管的制造方法。

    热导管及其制造方法
    3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634532A

    公开(公告)日:2010-01-27

    申请号:CN200810306425.X

    申请日:2008-12-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46 F28D15/0233 Y10T29/49353

    Abstract: 一种热导管,包括纵长的管体、设于管体内壁的主毛细结构及填充于管体内的工作介质,该管体内设有辅助毛细结构,该辅助毛细结构为中空的管状体,在该辅助毛细结构内部形成气流通道,该辅助毛细结构沿其径向包括相互层叠而成的多层丝网,该辅助毛细结构的横截面尺寸小于该主毛细结构的横截面尺寸,该辅助毛细结构与该主毛细结构相贴合。本发明热导管内设有辅助毛细结构,该辅助毛细结构具有补足热导管主毛细结构的毛细力及增加流体输送能力的作用,并且在压扁折弯成型过程中也因不易受伤害而能保持原有的功能,增强该热导管打扁后的传热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