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继电器质量波动抑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56267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810146874.6

    申请日:2018-02-12

    Abstract: 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继电器质量波动抑制设计方法,属于继电器产品设计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目前参数设计方法无法确定全局最优解、无法消除因素交互性影响方案稳健性的问题。方法如下:一、确定可控因素、误差因素与正交试验方案;二、进行信噪比、灵敏度显著性分析,确定稳定因素;三、进行交互性分析,确定调整因素;四、建立稳定因素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及优化抑制目标函数,确定稳定因素最优解;五、建立调整因素多项式模型及偏移量补偿目标函数,确定调整因素最优解。本发明通过对参数进行解耦,确定出调整因素,再利用调整因素对输出特性的偏离量进行补偿,从而实现在不影响稳定因素的稳健性最优的情况下输出特性调整至目标值。

    一种基于响应面的电磁继电器参数稳健性全局寻优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29076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810146931.0

    申请日:2018-02-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Abstract: 一种基于响应面的电磁继电器参数稳健性全局寻优方法,属于继电器产品设计技术领域。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参数设计方法无法确定全局最优解、无法消除因素交互性影响方案稳健性、优化精度低的问题。方法如下:确定可控因素、误差因素与正交试验方案;进行信噪比、灵敏度显著性分析,确定稳定因素;进行交互性分析,确定调整因素;建立稳定因素的响应面模型及稳健性优化目标函数,确定稳定因素最优解;建立调整因素多项式模型及偏移量补偿目标函数,确定调整因素最优解。本发明通过对参数进行解耦,确定出调整因素,再利用调整因素对输出特性的偏离量进行补偿,从而实现在不影响稳定因素的稳健性最优的情况下将输出特性调整至目标值。

    一种继电器永磁材料加速贮存退化失效机理变化判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31459A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711053047.4

    申请日:2017-11-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3/12

    Abstract: 一种继电器永磁材料加速贮存退化失效机理变化判别方法,属于继电器产品性能分析与试验方法研究技术领域。对继电器电磁系统中的永磁材料进行贮存退化试验并监测其退化数据;建立继电器动态特性仿真模型;修改模型中的永磁材料属性,实现永磁贮存退化注入并仿真对应的继电器输出特性退化情况;基于所获取的仿真贮存退化数据,计算对应于不同应力等级的继电器输出特性贮存退化速率;根据加速应力下的失效机理一致判别准则以及贮存退化速率计算结果,判断不同加速应力等级下继电器的贮存退化失效机理是否发生改变。本发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找出导致继电器贮存失效机理改变的加速应力等级,可为确定继电器加速贮存试验的最大加速应力等级提供依据。

    一种双永磁大小极面单稳态电磁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5914103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423177.1

    申请日:2016-06-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50/16 H01H50/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永磁大小极面单稳态电磁机构,包括线圈、线圈骨架、转轴、衔铁、轭铁、永磁体,其中,所述轭铁包括左轭铁、右轭铁和下轭铁,所述左轭铁和右轭铁相对设置,所述线圈骨架以及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左轭铁和所述右轭铁之间;所述下轭铁设置在所述左轭铁和所述右轭铁之间,并且位于所述线圈上方,所述下轭铁的两端分别通过永磁体与所述左轭铁和所述右轭铁相连;所述衔铁通过所述转轴可枢转地与所述下轭铁相连,位于所述下轭铁的上方,所述衔铁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极面和第二极面,用以分别和所述左轭铁以及右轭铁相接触。

    参数可调平衡力式电磁继电器夹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944839A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1210521194.0

    申请日:2012-12-07

    Abstract: 参数可调平衡力式电磁继电器夹持装置,涉及一种夹持装置。本发明针对平衡力式电磁继电器设计了参数可调整的夹持装置。本发明的电磁组件定位装置、短轭铁调整装置、衔铁调整装置和底板调整装置均固装在底座的上端面;短轭铁调整装置用于支撑、固定并调整短轭铁夹紧装置在二维平面内的位置;短轭铁夹紧装置和电磁组件定位装置配合夹固待测电磁继电器的电磁组件;衔铁调整装置用于支撑、固定并调整衔铁夹紧装置在二维平面内的位置;衔铁夹紧装置用于夹固待检测的电磁继电器的衔铁;底板调整装置用于支撑、固定并调整底板夹紧装置在二维平面内的位置;底板夹紧装置用于夹固待检测的电磁继电器的底板。本发明适用于对继电器的性能和寿命测试实验。

    一种小型两自由度压电精细操控器及实现对物体的夹持和旋转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1742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174491.1

    申请日:2024-08-26

    Abstract: 一种小型两自由度压电精细操控器及实现对物体的夹持和旋转方法,属于微纳米操作领域,解决现有操控器难以兼顾大行程、高精度、小型化、响应快特性等问题,本发明所述的装置包括二维压电驱动器、二维解耦柔性机构、柔性放大导向机构等,二维压电驱动器的底部固定在结构支撑部件上,二维压电驱动器顶部输出端与二维解耦柔性机构输入端固定连接;二维解耦柔性机构的输出端与柔性放大导向机构输入端固定连接;柔性放大导向机构对解耦后的二维位移进行放大以及导向,其输出端用于实现夹持和搓捻操作;耦合补偿压电片粘贴于柔性放大导向机构表面;适用于对微型物体,如细胞等进行高精度微纳两自由度操作。

    用于光学调焦的超声电机、光学成像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20910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120692.3

    申请日:2024-08-15

    Abstract: 用于光学调焦的超声电机、光学成像系统及其驱动方法,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光学成像系统所存在的成像模组运动分辨率低,无法适用于高精度的光学成像的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所述系统包括超声电机、镜头模组以及CMOS成像单元;所述超声电机、镜头模组以及CMOS成像单元沿Z轴方向从上到下依次排布;所述镜头模组与所述超声电机的动子固定连接;所述镜头模组用于采集图像,并将采集的图像输出至CMOS成像单元;所述超声电机用于驱动镜头模组沿Z轴方向运动,以调节光学焦距。所述的用于光学调焦的超声电机、光学成像系统及其驱动方法,应用于医疗成像相机,太空相机和工业相机等领域。

    一种足-腿-躯干一体式多足压电移动机器人及其激励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07262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127850.8

    申请日:2024-08-16

    Abstract: 一种足‑腿‑躯干一体式多足压电移动机器人及其激励方法,涉及微小型移动机器人领域。解决现有多足压电移动机器人存在的装配难度高、多个驱动单元之间的一致性差、控制信号复杂等问题。所述多足压电移动机器人包括:基体、腿部压电陶瓷和躯干压电陶瓷,所述基体为正交对称的一体式结构,包括第一驱动足、第二驱动足、第三驱动足、第四驱动足、第一驱动腿、第二驱动腿、第三驱动腿、第四驱动腿和躯干,驱动足与所述驱动腿相连接;驱动腿与所述躯干相连接;所述腿部压电陶瓷对称地布置于驱动腿的左右两侧;所述躯干压电陶瓷对称地布置于所述躯干的上下两侧。本发明应用于精密工程、航空航天、光学扫描和生命科学等领域。

    用于微纳阵列结构加工的超声压印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76633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27531.9

    申请日:2024-07-11

    Abstract: 用于微纳阵列结构加工的超声压印装置及方法,属于微纳阵列结构的精细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跨尺度功能表面的高效微纳阵列结构加工;解决了采用现有压印设备在异形曲面上实现跨尺度多维阵列微结构的压印加工过程中,存在的成本高、工艺复杂以及表面质量较差的问题;所述装置包括:三自由度超声操控器、接触式压印模具、传感检测部件、六自由度平台、结构支撑部件以及微位移调整台;所述三自由度超声操控器,用于操控接触式压印模具进行超声压印加工,对超声压印加工过程中的压印深度和压印力进行协同控制。所述的用于微纳阵列结构加工的超声压印装置及方法,适用于微纳阵列结构加工的超声压印。

    基于压电陶瓷内置的小型压电机器人及机器人可重构构型

    公开(公告)号:CN11876921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808318.6

    申请日:2024-06-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压电陶瓷内置的小型压电机器人及机器人可重构构型,涉及可重构机器人技术领域,解决了贴片式压电机器人在可重构性、环境适应性及压电陶瓷保护方面不足的问题。本发明外壳模块内设置有控制模块和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包括金属机体和压电陶瓷,压电陶瓷设置于金属机体内的正方形通孔内壁上并和控制模块连接,正面相对的两个压电陶瓷为一组,控制模块通过两组正弦信号分别激励两组压电陶瓷;金属机体上设置有若干一体化驱动足,一体化驱动足从外壳模块内部伸出。本发明实现了机器人的小型化,引入多点位可重构策略,显著提升了机器人的构型多样性和环境适应性;保护压电陶瓷免受外部环境影响,确保机器人的稳定、可靠运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