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392909C
公开(公告)日:2008-06-04
申请号:CN200610010058.X
申请日:2006-05-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串联供气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组及其供气方法,它涉及燃料电池组。解决了并联供气电流密度和水的分布不均匀、易造成水阻塞和发电效率低的问题。它由气体流通管路和至少两个单体电池组成,相邻两个单体电池之间呈阶梯状串联连接,流通管路分别连通在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的阳极与阳极,阴极与阴极之间,相邻两个单体电池的阳极与阴极由双极板实现串联电联接。方法:一、从气源输出的气体分别经阳极、阴极进气阀至单体电池;二、阴极、阳极反应气体分别经单体电池和气体流通管路逐级串联供气;三、再分别由终端的单体电池的阳极和阴极末端出气管排出。本发明的气体串联供气电流密度和水的分布均匀,气体被生成的水加湿带走一部分,不会发生水阻塞,发电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545579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357703.9
申请日:2023-03-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 鹏城实验室
IPC: H04L1/00 , H04L1/1806 , H04L49/90 , H04B7/18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应用于通信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待传输数据包集合,获取待传输数据包集合对应的传输模式;根据待传输数据包的数量,预测在多种传输场景下对待传输数据包集合进行传输时的传输性能参数值,一种传输场景由传输模式和一种预设插入间隔限定,插入间隔为在数据包中插入编码包时相邻的编码包之间所间隔的数据包的数量;从各种预设插入间隔中确定对应的传输性能参数满足预设性能条件的目标插入间隔;根据传输模式和目标插入间隔传输待传输数据包集合。本申请提供选取传输模式和目标插入间隔,以根据传输模式和目标插入间隔进行数据包传输的方案解决了数据包传输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290670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800767.7
申请日:2022-07-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河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IPC: G01N21/9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洁度检测设备定位机械结构,属于定位结构领域。解决了手持测量危险及仅能实现局部检测,测试结果精度差以及固定设备的测量位置无法二次调节的问题。它包括水平支架、立式支架、滑台底座、两组点清洁度检测组件、两组激光组件和两组相机组件,滑台底座固定在水平支架的前端,两组点清洁度检测组件呈左右对称安装在滑台底座上,每组点清洁度检测组件均能够实现X轴方向移动、Y轴方向移动及绕X轴的摆动,立式支架固定在水平支架的后端,两组激光组件和两组相机组件均呈左右对称安装在立式支架上,激光组件和相机组件均能实现Z轴方向、Y方向移动和绕X轴摆动。本发明提高清洁度检测的精度且提高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253084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810087846.1
申请日:2018-01-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16F15/04
Abstract: 一类基于零刚度系统的六自由度超低频隔振装置及控制系统,涉及多自由度低频、超低频、乃至低至零频的振动隔离以及微振动模拟实验等领域。隔振装置由支撑平台、基础平台及隔振模块连接而成;隔振模块包括上连杆、下连杆、柱形壳体以及竖直弹簧、水平弹簧及弹簧间连接组件;上连杆的上端连接支撑平台,上连杆的下端穿过柱形壳体的上端盖与弹簧间连接组件连接,下连杆的上端与柱形壳体的下端盖固接,下连杆的下端与基础平台连接;隔振模块满足零刚度特征,结合重力环境自适应控制系统使得被隔对象处于悬浮状态。实现低频、超低频、乃至低至零频的全频段振动免疫隔振性能,解决了多自由度超低频振动、振动共振以及非线性动力学多耦合技术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506762A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310470994.9
申请日:2013-10-10
Applicant: 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 ,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Plasma-MIG复合焊枪的电弧引弧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模块、接口电路模块及程序控制模块,其中,所述PLC控制模块与程序控制模块相连接,所述PLC控制模块和程序控制模块通过接口电路模块与焊枪相连接。同时还公开了其控制方法。本发明在起弧过程中对MIG焊机及等离子焊机的输出进行控制,采用自行设计的控制模式来控制焊机输出,通过调用设定的起弧控制模式及自主设计的起弧控制程序,解决了在不同焊接参数及焊接材料下,Plasma-MIG复合电弧难起弧或者无法起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133673B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110044345.3
申请日:2009-03-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23K9/0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热冷丝双丝送丝系统、PLC控制系统的炮弹铜合金导带TIG自动堆焊方法。焊接工艺过程包括:通过PLC预设定焊接电流、弹体旋转速度与旋转模式,匀速与步进两种模式,堆焊较窄弹带时弹体采用匀速转动模式,堆焊弹带较宽时采用步进转动模式,焊接电弧引燃前通冷却水,冷却焊枪与弹体;焊枪移动到位,引燃热丝电弧、焊接主电弧,同时热丝、冷丝送进;堆焊起弧后,采用小电流、低送丝速度堆焊5-10mm;本发明简化加工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了传统工艺的加工工序,减少生产时间和工作量,提高了生产率,降低材料消耗,节省成本。焊接工艺重复性好、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1850462B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010164018.7
申请日:2010-05-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TIG微熔钎焊过程中加入等时的,稳定的超声振动系统,通过球状连动装置,实现TIG微熔钎焊与随焊超声同时同向焊接的Al/Ti异种金属TIG电弧微熔钎焊随焊超声焊接方法。通过上下调节焊枪的位置使得焊枪钨极与试件达到合理焊接高度;上下调整超声发射装置,使连振球紧贴试件表面;通过左右调节超声发生装置,测量连振球与试件表面的接触点到TIG焊枪钨极的距离d,使d满足焊接需求;调节d使得超声振动装置与TIG焊枪合理匹配,通过调节d来调节超声振动的作用位置。本发明工艺适用性强,稳定性好,实现了Al/Ti异种金属连接半自动化焊接。且使用性较广,对各类异种金属TIG微熔钎焊的焊接接头都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758309B
公开(公告)日:2011-06-01
申请号:CN200910073447.0
申请日:2009-12-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23K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简单易行的处理方法及焊接工艺来解决铝基复合材料难以钎焊问题的离子注入表面改性火焰钎焊铝基复合材料的焊接方法,步骤如下:将铝基复合材料在离子注入设备中进行表面改性;将进行表面改性后的铝基复合材料装卡在卡具上,并在钎焊接头处涂抹钎剂;利用火焰加热,使钎剂完全润湿铺展,加均匀的压力,铝基复合材料的温度达到390℃左右,将钎料熔化并渗入钎焊接头中,使其在钎剂的辅助下完全润湿铺展,将多余的钎料清理干净,保温一段时间,自然冷却。这种焊接工艺能够有效的解决铝基复合材料钎焊的应用问题,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实用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5289960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801745.2
申请日:2022-07-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河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IPC: G01B7/28
Abstract: 钢卷端面质量检测系统及方法,涉及大型生产线设备领域。为解决现有系统易出现钢卷与机械臂同时运动的情况,进而造成生产事故的发生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钢卷端面质量检测系统及方法,具体的:钢卷端面质量检测系统,用于对钢卷进行检测,系统包括:运输装置、机械臂和中央处理单元;运输装置用于在接收到工作信号后运输钢卷、在接收到暂停信号后停止;机械臂用于在接收到检测信号后靠近运输装置,对钢卷进行检测、在检测完成后向中央处理单元发送完成信号,并远离运输装置;中央处理单元用于向机械臂发送检测信号,同时向运输装置发送暂停信号、在接受到完成信号后,向运输装置发送工作信号。适合在钢卷端面质量检测工作中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751361B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910078780.4
申请日:2019-01-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16F15/02
Abstract: 一类具有平衡位置自动调节能力的负刚度元件及负刚度特性生成方法和应用,涉及重力环境地面模拟等领域。针对现有高静低动刚度支撑系统对变质量载荷引起的系统平衡位置力学性质变化而提出的。在不影响原系统平衡位置的前提下降低新系统的动态刚度,确保系统在静态加载过程中稳定平衡位置与于原系统相同;在动态载荷作用于系统时,系统刚度为原系统与负刚度元件刚度的差值。利用机构的几何非线性特征与几何参数可调的性质,结合横向弹簧刚度与滚轮机构的有效长度的恰当配置实现特定的负刚度特性,对机构外壳与中心立柱的锁定与解锁实现在特定条件下开启和关闭元件的负刚度特征。避免系统刚度过低导致静态位移超限或准零刚度系统平衡点力学性质遭到破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