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余热综合回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246268B

    公开(公告)日:2018-05-01

    申请号:CN201610880726.8

    申请日:2016-10-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余热综合回收系统,包括冷凝器Ⅰ、单螺杆膨胀机、发电机、发动机尾气乏气排出管、蒸发换热器、工质泵、发动机尾气排出管、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接发动机冷却水管、发生器、冷凝器Ⅱ、节流阀、蒸发器、吸收器、发生器、接发动机尾气乏气排气管、截止阀A、B、C、D,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为:提出了一种发动机余热综合回收系统,通过发动机高品位能回收系统回收具有高品位能的尾气,处理后的尾气乏气与低品位能的发动机冷却水共同作为热源,来驱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进行尾气热量的充分回收,并将设计的阀组—冷凝器—蒸发器单元应于发动机热量回收系统中,提高了系统功能的完整性,达到操作便捷、易于控制的目的。

    一种下排气旋风分离器
    2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920604B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410179578.8

    申请日:2014-04-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排气旋风分离器,包括进气管、筒体、导流体、排气管、落灰斗、卸灰管和灰仓,所述导流体位于筒体中,排气管位于导流体下方,所述落灰斗倾斜向下设置,其上部连接筒体,下部连接卸灰管,所述卸灰管下部伸入灰仓中,所述进气管内安装有若干个绕流柱;所述卸灰管内通过支撑架安装有一圆锥体,所述圆锥体顶点在上,底面在下;所述灰仓内的卸灰管管壁上设有若干卸灰口。所述绕流柱的表面沿气流流动方向设有若干凹槽,中间设有若干通孔,若干个绕流柱在进气管内沿气流流动方向水平或垂直错列布置。本发明构造合理,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尤其是细微颗粒的去除效率高,从而有效的减少细微颗粒物排放。

    一种多层多道焊的随焊锤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17452B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410100301.1

    申请日:2014-03-18

    Abstract: 一种多层多道焊的随焊锤击方法,它涉及一种随焊锤击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多层多道焊接的热影响区晶粒粗化严重,从而会严重降低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方法:一、确定多层多道焊接的层数和道数;二、确定锤子和焊枪的距离,用随焊锤击方法进行第一道焊缝的焊接,锤子要一直锤击第一道焊缝的所有熔合线和全部热影响区至第一道焊缝的焊接完成为止;三、确定锤子和焊枪的距离以及确定待焊接的焊缝中心与相邻焊缝中心的距离,用随焊锤击方法进行焊缝的焊接;四、重复步骤三至整个待焊件坡口的焊接完成为止。本发明主要应用于多层多道焊接领域中。

    一种集成袋式除尘与流态化吸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716622B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210232921.1

    申请日:2012-07-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235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袋式除尘与流态化吸附装置,由包括灰仓、箱体,以及清灰装置,箱体分为一个或多个分室,每个分室内设有若干个用于除尘的滤袋,所述灰仓和箱体内设有流化床,流化床由下至上依次设有卸料管、烟气汇总箱、布风板和提升管,所述提升管当量直径为箱体当量直径的1~15%,提升管下部一侧连接进料管,流化床上部通过排烟管连接气固分离器,经滤袋除尘的烟气通过烟气管道进入烟气汇总箱,通过布风板流化提升管内部用于吸附气态污染物的吸附剂。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靠,无二次污染,无水消耗。本发明可同时有效去除颗粒物、SO2、NOx、Hg等气态污染物以及工业排放的各种有毒有害的气态有机污染物,除尘与吸附效果好。

    获得静载梯度拉应力下扩散氢动态分布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21710B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210233791.3

    申请日:2012-07-06

    Abstract: 获得静载梯度拉应力下扩散氢动态分布的装置及方法,它涉及一种获得金属在静载梯度拉应力场中扩散氢分布的装置及方法。为解决目前缺乏简单直观研究拉应力与扩散氢分布情况的装置及方法的问题。装置方案:每个加载块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均开有第一槽和第二槽,第一槽和第二槽均为长方形凹槽,第一槽的长度大于第二槽的长度,第一槽与第二槽沿宽度方向贯通,加载螺栓穿过加载块且与加载块螺纹连接;方法方案:试样处理及加载,应力测量,电化学充氢,扩散氢收集。本发明用于研究金属在静态梯度拉应力条件下,进行电化学充氢以后,扩散氢在应力场中的动态分布行为。

    纳米贝氏体钢的再纳米化焊接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01502B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210096057.7

    申请日:2012-04-01

    Abstract: 纳米贝氏体钢的再纳米化焊接装置及方法,属于高强钢焊接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纳米贝氏体钢常规焊焊缝和热影响区组织极易转变为硬脆的马氏体组织,从而引发冷裂纹的问题。工件焊缝的两侧布置有红外线电加热片,红外线电加热片的上端面上安装有冷却器,多个电加热片个体沿焊缝中心线方向排布且首尾相连,每个电加热片个体靠近焊缝的侧面的前端和后端各安装有一个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冷却器通过信号线与下位机连接,下位机与上位机通过信号线连接。对焊缝和热影响区的高温金属进行快速冷却,在发生铁素体相变和珠光体相变之前冷却到贝氏体相变区间,进行一定时间的等温处理,保证焊缝和热影响区组织转变为纳米贝氏体组织。本发明用于焊接。

    奥氏体不锈钢管材内高压成形中抑制马氏体相变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72026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68030.4

    申请日:2012-05-28

    Abstract: 奥氏体不锈钢管材内高压成形中抑制马氏体相变的方法,它涉及一种抑制马氏体相变的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奥氏体不锈钢管材内高压成形过程中会发生形变诱导奥氏体-马氏体组织转变,转变成马氏体后,造成延迟开裂和应力腐蚀,影响产品使用寿命的问题。本发明将奥氏体不锈钢管坯放入内高压成形机模具型腔内并合模;对奥氏体不锈钢管坯的两端密封,并施加轴向载荷;对奥氏体不锈钢管坯充入高温高压液体,同时对模具加热;奥氏体不锈钢管坯进入塑性变形阶段,继续加载,液力传递介质的内压继续升高,奥氏体不锈钢管坯进入整形阶段,管壁逐渐贴附到模具型腔内壁上,实现管材内高压成形。本发明适用于奥氏体不锈钢管材内高压成形中形变诱导马氏体相变的抑制。

    含I型中心裂纹对接接头实现等承载的对接接头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63243B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010615818.6

    申请日:2010-12-30

    Abstract: 含I型中心裂纹对接接头实现等承载的对接接头设计方法,属于焊接技术领域,解决了含I型中心裂纹对接接头承载能力低于母材的问题。对于焊缝含I型中心裂纹同时母材也存在裂纹的对接接头,主要步骤为:计算接头断裂韧度匹配比、求得母材区的应力强度因子、确定满足母材与焊缝区都存在裂纹时的等承载的焊缝区的应力强度因子、求出含I型中心裂纹对接接头的K因子公式、获得所需的焊缝几何参数值。对于焊缝含中心裂纹而母材无缺陷的对接接头,主要步骤为:测量母材金属的抗拉强度以及焊缝熔敷金属的断裂韧度、求出含I型中心裂纹对接接头的K因子公式、确定等承载的接头几何参数满足的条件、获得所需的焊缝几何参数值。本发明适用于双面施焊的平板对接接头。

    一体化的除尘与气态污染物脱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091484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010575093.2

    申请日:2010-12-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23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体化的除尘与气态污染物脱除装置,包括支架和袋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由上到下由清灰装置、箱体、灰仓、及卸灰装置组成,箱体内设有若干个垂直安装的滤袋,所述滤袋的内部或外部设有与滤袋一一对应的吸附器,吸附器通过吸附器支撑笼安装在箱体内。吸附器内有炭基吸附剂,通过炭基吸附剂层吸附气态污染物。本发明将除尘和气态污染物脱除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化装置,炭基吸附剂有大的表面积,可多次再生,反复利用,降低运行费用,本发明在同一装置内可有效去除颗粒物、SO2、NOx、Hg以及工业排放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除尘与吸附效果好的优点。

    基于电磁感应加热在焊接过程实现控制冷裂纹产生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86213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10132964.3

    申请日:2010-03-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53

    Abstract: 基于电磁感应加热在焊接过程实现控制冷裂纹产生的方法,它涉及在焊接过程实现控制冷裂纹产生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焊接过程中为防止产生冷裂纹使用的焊前预热方法导致焊缝及热影响区晶粒变粗,金属韧性下降和焊后热处理方法中火焰功率不易控制、易发生表面过烧和改变焊缝表面状态且增加焊接生产工序的问题。查找特定的焊接材料对应的焊接连续冷却转变曲线、测定待焊工件、表面焊接温度场、确定感应加热工艺参数、焊接工装和实施焊接直至焊接结束。本发明用于焊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