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甘油保护纳米铂颗粒催化活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55240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662149.4

    申请日:2018-06-2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甘油保护纳米铂颗粒催化活性的方法,将纳米铂颗粒分散于0.1~100%的甘油水溶液中,或将含有纳米铂颗粒的溶液的溶剂置换为0.1~100%的甘油水溶液,可有效保护纳米铂的催化双氧水分解的活性,避免该活性在储存过程中降低甚至丧失。本发明获得的纳米铂颗粒可在表面修饰功能性分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此可被应用于生物分析或生物医学等领域。

    一种基于数字微流控技术的全自动单颗粒/单细胞捕获芯片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7904163A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11317820.3

    申请日:2017-12-1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微流控技术的全自动单颗粒/单细胞捕获芯片及其应用,包括具有多层图案的数字微流控芯片和集成电路两部分。所述的具有多层图案的数字微流控芯片由上、下极板两部分组成。上极板使用疏水化的导电玻璃作为地电极,集成电路作为数字微流控电路控制系统。本芯片可全自动捕获单颗粒/单细胞,操纵简单快速,且捕获效率高。样品能够实现无损回收,尤其适用于稀有样本。可通过程序控制实现捕获单元的连续复杂平行操纵,且无交叉污染,如对单颗粒的隔离、偶联、检测;对单细胞的隔离、培养、核酸扩增等,可广泛应用于单颗粒检测和单细胞分析等领域。

    一种基于距离变化信号输出的可卡因便携检测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85897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710223365.4

    申请日:2017-04-0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距离变化信号输出的可卡因便携检测装置及方法,包括(1)装置搭建;(2)设计并合成可卡因核酸适体、链A和链B,并通过化学方法在链A、链B修饰上丙烯酰胺单体;(3)形成线状高分子聚合产物PS‑A、PS‑B;(4)将PS‑A、PS‑B、铂纳米颗粒、可卡因核酸适体链组装成水凝胶;(5)往水凝胶中加入可卡因样品液并于摇床上孵育反应;(6)吸取上清解胶液加入到含过氧化氢的检测装置的产气部分,迅速盖上管盖并连接长硅胶管,开始记时;(7)反应时间结束,拔下长硅胶管,用刻度尺测量染料移动距离,再结合标准曲线计算相应的可卡因浓度。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装置搭建方便快捷、价格低廉、反应快速等优点。

    一种片状银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49613B

    公开(公告)日:2017-06-16

    申请号:CN201510616658.X

    申请日:2015-09-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片状银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柠檬酸钠存在下,利用冰水配制的硼氢化钠溶液还原硝酸银,形成银种子溶液;(2)按3~5:3~5:1~3:1~3:27~30:9~12的体积比量取对二苯酚溶液、柠檬酸钠缓冲液、上述银种子溶液、DNA溶液、水和硝酸银溶液;(3)将对二苯酚溶液、柠檬酸钠缓冲液、上述银种子溶液、DNA溶液和水充分混合后,加入硝酸银溶液,在20~24℃下避光生长12~14h,即得所述片状银纳米材料。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此法生物相溶性好、通用性强,为片状银纳米材料在生物分析和生物医学的应用中提供新的平台。

    黄曲霉毒素B1的核酸适体AFB1-20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725686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410015498.9

    申请日:2014-01-1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黄曲霉毒素B1的核酸适体AFB1-20及其应用,涉及一种核酸。还涉及所述核酸适体的衍生物,包括截短核酸适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黄曲霉毒素B1的核酸适体是通过基于琼脂糖微珠分离-流式细胞术分析的亲和SELEX方法筛选制备。所述黄曲霉毒素B1的核酸适体及其衍生物富含G碱基,具有茎环结构,亲和力高,稳定性好,无毒,易于合成和标记,可作为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一种潜在分离富集和检测试剂。

    一种应用于快速现场高灵敏定量检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81981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488833.1

    申请日:2015-08-1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快速现场高灵敏定量检测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合适的化学、生物方法将样品中的靶标物质标记上酶或纳米颗粒等催化剂,或是由靶标物质将反应液中的酶或纳米颗粒等催化剂置换出来,获得待测样品液;(2)把待测样品液,反应底物液和染料液分别注入甩式芯片对应的储样腔体当中,加盖密封;(3)甩动芯片,使样品液和反应底物液混合,发生产气反应,生成气体,推动染料液前进,形成示数可读的染料液柱;(4)根据染料液柱长度实现对样品中靶标物质的可视化高灵敏定量检测。

    一种片状银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49613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616658.X

    申请日:2015-09-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片状银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柠檬酸钠存在下,利用冰水配制的硼氢化钠溶液还原硝酸银,形成银种子溶液;(2)按3~5:3~5:1~3:1~3:27~30:9~12的体积比量取对二苯酚溶液、柠檬酸钠缓冲液、上述银种子溶液、DNA溶液、水和硝酸银溶液;(3)将对二苯酚溶液、柠檬酸钠缓冲液、上述银种子溶液、DNA溶液和水充分混合后,加入硝酸银溶液,在20~24℃下避光生长12~14h,即得所述片状银纳米材料。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此法生物相溶性好、通用性强,为片状银纳米材料在生物分析和生物医学的应用中提供新的平台。

    具有光交联基团双吖丙啶的DNA碱基类似物及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35648B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310383256.0

    申请日:2013-08-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具有光交联基团双吖丙啶的DNA碱基类似物及合成方法,涉及一种DNA碱基类似物及其合成方法。所述具有光交联基团双吖丙啶的DNA碱基类似物为双吖丙啶亚磷酰胺单体。在化合物1的基础上连接带有两个羟基的中间产物,引入原料1-氨基-己二醇,利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1-羟基苯并三氮唑的缩合作用下形成酰胺键,得到中间产物2,再引入原料4-4’-二甲氧基三苯基氯甲烷,以吡啶和二氯甲烷为溶剂,4-二甲氨基吡啶的催化作用下,得到中间产物3并引入原料2-氰乙基N,N-二异丙基氯代亚磷酰胺,以N,N-二异丙基乙基胺为碱和催化剂,二氯甲烷为溶剂,在无水无氧反应条件下,得到最终产物。

    一种甲基丙烯基亚磷酰胺单体及其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19501A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410101673.6

    申请日:2014-03-1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甲基丙烯基亚磷酰胺单体及其合成方法,涉及水凝胶。所述甲基丙烯基亚磷酰胺单体的分子式为C(38+n1)H(50+2n1)N3O6P,其中,n1为CH2基团的个数,n1=1~3。先制备acrylic-OH2,再制备acylic-DMT,最后在氮气保护下,将acylic-DMT和N,N-二异丙基乙基胺混合后,用二氯甲烷溶解,再加入2-氰乙基N,N-二异丙基氯代亚磷酰胺反应后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得甲基丙烯基亚磷酰胺单体。合成原料廉价,步骤简单可行;合成DNA后纯化效率更高,进而可以得到更高的聚合效率;可以根据需要嵌入到DNA序列的任何一个位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