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108171B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510616713.5
申请日:2015-09-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拉曼信号的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氯金酸溶液在连续搅拌下煮沸回流,同时匀速加入柠檬酸钠溶液以还原氯金酸形成粒径12~14nm金纳米颗粒,得金纳米颗粒溶液;(2)在上述金纳米颗粒溶液中加入巯基聚乙二醇溶液和拉曼报告分子溶液,室温下混匀反应,得到修饰有拉曼报告分子的核心;(3)用普朗尼克F127溶液重悬上述修饰有拉曼报告分子的核心,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和对苯二酚溶液,以在上述核心上包裹银壳层;(4)向步骤(3)制得的物料中加入抗坏血酸溶液和氯金酸溶液,室温混匀反应后,80~95℃退火,即得所述强拉曼信号的纳米颗粒。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此法廉价、简单、高效、通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05108137B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510616671.5
申请日:2015-09-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氯金酸溶液在连续搅拌下煮沸回流,同时匀速加入柠檬酸钠溶液以还原氯金酸形成粒径12~14nm金纳米颗粒;(2)向步骤(1)制得的物料中加入氯金酸和氯铂酸的混合溶液,然后缓慢加入抗坏血酸溶液,10~50℃的温度下以100~800rpm的速度搅拌反应2~12h,以使上述金纳米颗粒上包裹金铂双金属壳层,即得所述强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纳米颗粒。本发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此法简单、高效、通用性强,合成的纳米颗粒具有强且稳定的过氧化氢酶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784995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103017.9
申请日:2016-02-2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1N33/559 , G01N33/5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559 , G01N33/531
Abstract: DNA智能水凝胶可视化定量和/或半定量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具有颜色指示作用的纳米粒子或者信号放大分子包埋在能够对黄曲霉毒素B1特异性响应的DNA智能水凝胶中;(2)黄曲霉毒素B1刺激DNA智能水凝胶,释放包埋其中的纳米粒子或信号放大分子;(3)通过裸眼观察具有颜色指示作用的纳米粒子在上清中的颜色深浅,实现黄曲霉毒素B1的半定量检测,和/或借助于信号放大分子催化过氧化氢产生氧气推动染料移动的芯片可以实现黄曲霉毒素B1的定量检测。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无需大型仪器辅助测试,且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具有广泛推广的可能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108171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10616713.5
申请日:2015-09-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拉曼信号的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氯金酸溶液在连续搅拌下煮沸回流,同时匀速加入柠檬酸钠溶液以还原氯金酸形成粒径12~14nm金纳米颗粒,得金纳米颗粒溶液;(2)在上述金纳米颗粒溶液中加入巯基聚乙二醇溶液和拉曼报告分子溶液,室温下混匀反应,得到修饰有拉曼报告分子的核心;(3)用普朗尼克F127溶液重悬上述修饰有拉曼报告分子的核心,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和对苯二酚溶液,以在上述核心上包裹银壳层;(4)向步骤(3)制得的物料中加入抗坏血酸溶液和氯金酸溶液,室温混匀反应后,80~95℃退火,即得所述强拉曼信号的纳米颗粒。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此法廉价、简单、高效、通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05108137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10616671.5
申请日:2015-09-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氯金酸溶液在连续搅拌下煮沸回流,同时匀速加入柠檬酸钠溶液以还原氯金酸形成粒径12~14nm金纳米颗粒;(2)向步骤(1)制得的物料中加入氯金酸和氯铂酸的混合溶液,然后缓慢加入抗坏血酸溶液,10~50℃的温度下以100~800rpm的速度搅拌反应2~12h,以使上述金纳米颗粒上包裹金铂双金属壳层,即得所述强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纳米颗粒。本发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此法简单、高效、通用性强,合成的纳米颗粒具有强且稳定的过氧化氢酶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885897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710223365.4
申请日:2017-04-0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1N33/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距离变化信号输出的可卡因便携检测装置及方法,包括(1)装置搭建;(2)设计并合成可卡因核酸适体、链A和链B,并通过化学方法在链A、链B修饰上丙烯酰胺单体;(3)形成线状高分子聚合产物PS‑A、PS‑B;(4)将PS‑A、PS‑B、铂纳米颗粒、可卡因核酸适体链组装成水凝胶;(5)往水凝胶中加入可卡因样品液并于摇床上孵育反应;(6)吸取上清解胶液加入到含过氧化氢的检测装置的产气部分,迅速盖上管盖并连接长硅胶管,开始记时;(7)反应时间结束,拔下长硅胶管,用刻度尺测量染料移动距离,再结合标准曲线计算相应的可卡因浓度。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装置搭建方便快捷、价格低廉、反应快速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149613B
公开(公告)日:2017-06-16
申请号:CN201510616658.X
申请日:2015-09-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片状银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柠檬酸钠存在下,利用冰水配制的硼氢化钠溶液还原硝酸银,形成银种子溶液;(2)按3~5:3~5:1~3:1~3:27~30:9~12的体积比量取对二苯酚溶液、柠檬酸钠缓冲液、上述银种子溶液、DNA溶液、水和硝酸银溶液;(3)将对二苯酚溶液、柠檬酸钠缓冲液、上述银种子溶液、DNA溶液和水充分混合后,加入硝酸银溶液,在20~24℃下避光生长12~14h,即得所述片状银纳米材料。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此法生物相溶性好、通用性强,为片状银纳米材料在生物分析和生物医学的应用中提供新的平台。
-
公开(公告)号:CN105149613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616658.X
申请日:2015-09-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片状银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柠檬酸钠存在下,利用冰水配制的硼氢化钠溶液还原硝酸银,形成银种子溶液;(2)按3~5:3~5:1~3:1~3:27~30:9~12的体积比量取对二苯酚溶液、柠檬酸钠缓冲液、上述银种子溶液、DNA溶液、水和硝酸银溶液;(3)将对二苯酚溶液、柠檬酸钠缓冲液、上述银种子溶液、DNA溶液和水充分混合后,加入硝酸银溶液,在20~24℃下避光生长12~14h,即得所述片状银纳米材料。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此法生物相溶性好、通用性强,为片状银纳米材料在生物分析和生物医学的应用中提供新的平台。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