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722385A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910083604.X
申请日:2019-01-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精确操控和配对单微粒的微流控芯片。所述芯片,包括通道层和控制层。所述的通道层包括多个捕获和转移单微粒的单元,每个单元由捕获流道,捕获腔室,捕获缝隙,转移流道,配对腔室,配对缝隙组成。所述的控制层位于捕获流道和配对流道的下方,与捕获流道和配对流道垂直并由隔膜隔离开。本芯片可高效率,精确操控单微粒的捕获和转移,并且经过不同轮数的单微粒捕获和转移后,可实现高通量,高效率的单微粒配对,且配对微粒的数量和种类可控。可广泛应用于单细胞的隔离与培养,单细胞异质性分析,多细胞共培养,多细胞相互作用及潜在机理的揭示等。
-
公开(公告)号:CN108072643A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711459332.6
申请日:2017-12-2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数字微流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数字微流控技术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的靶标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数字微流控芯片和表面增强拉曼探针两部分。上述的数字微流控芯片由上、下极板两部分组成。表面增强拉曼探针包括金属核、拉曼报告分子、壳层三部分,拉曼报告分子包埋在核壳结构之间。该方法基于介电润湿原理对电极阵列上的离散液滴进行自动化操纵,实现芯片上反应体系的构建,并实时快速地输出拉曼信号。本发明具有全自动处理、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复杂生物体系等优点,且可通过程序控制实现多个样本同时平行检测,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靶标的检测,尤其是稀有样本和传染性样本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5784995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103017.9
申请日:2016-02-2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1N33/559 , G01N33/5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559 , G01N33/531
Abstract: DNA智能水凝胶可视化定量和/或半定量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具有颜色指示作用的纳米粒子或者信号放大分子包埋在能够对黄曲霉毒素B1特异性响应的DNA智能水凝胶中;(2)黄曲霉毒素B1刺激DNA智能水凝胶,释放包埋其中的纳米粒子或信号放大分子;(3)通过裸眼观察具有颜色指示作用的纳米粒子在上清中的颜色深浅,实现黄曲霉毒素B1的半定量检测,和/或借助于信号放大分子催化过氧化氢产生氧气推动染料移动的芯片可以实现黄曲霉毒素B1的定量检测。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无需大型仪器辅助测试,且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具有广泛推广的可能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108171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10616713.5
申请日:2015-09-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拉曼信号的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氯金酸溶液在连续搅拌下煮沸回流,同时匀速加入柠檬酸钠溶液以还原氯金酸形成粒径12~14nm金纳米颗粒,得金纳米颗粒溶液;(2)在上述金纳米颗粒溶液中加入巯基聚乙二醇溶液和拉曼报告分子溶液,室温下混匀反应,得到修饰有拉曼报告分子的核心;(3)用普朗尼克F127溶液重悬上述修饰有拉曼报告分子的核心,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和对苯二酚溶液,以在上述核心上包裹银壳层;(4)向步骤(3)制得的物料中加入抗坏血酸溶液和氯金酸溶液,室温混匀反应后,80~95℃退火,即得所述强拉曼信号的纳米颗粒。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此法廉价、简单、高效、通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05108137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10616671.5
申请日:2015-09-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氯金酸溶液在连续搅拌下煮沸回流,同时匀速加入柠檬酸钠溶液以还原氯金酸形成粒径12~14nm金纳米颗粒;(2)向步骤(1)制得的物料中加入氯金酸和氯铂酸的混合溶液,然后缓慢加入抗坏血酸溶液,10~50℃的温度下以100~800rpm的速度搅拌反应2~12h,以使上述金纳米颗粒上包裹金铂双金属壳层,即得所述强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纳米颗粒。本发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此法简单、高效、通用性强,合成的纳米颗粒具有强且稳定的过氧化氢酶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921353B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010290388.5
申请日:2010-09-2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8F112/08 , C08F2/08 , B01J13/14
Abstract: 一种聚苯乙烯微球的合成方法。涉及聚苯乙烯,提供一种粒径可控,单分散性良好的聚苯乙烯微球的合成方法。所述聚苯乙烯微球的合成方法包括:在稳定剂中加入有机溶剂,得溶液A;在引发剂中加入苯乙烯,得溶液B,将溶液A和溶液B混合,得混合液。将混合液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反应,在反应过程中,至少再加入1次由引发剂和苯乙烯组成的热溶液,继续反应,将反应后所得的混合液离心,弃上清液,将沉淀洗涤,干燥,即得聚苯乙烯微球。可以合成出粒径可控,单分散性良好的聚苯乙烯微球。
-
公开(公告)号:CN101936987A
公开(公告)日:2011-01-05
申请号:CN201010285031.8
申请日:2010-09-1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1N33/53 , G01N33/533 , G01J1/00
Abstract: 基于蛋白A固定化抗体的微珠免疫分析方法。涉及免疫检测方法,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氨基微珠上抗体分子定向偶联的基于蛋白A固定化抗体的微珠免疫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桥联试剂对氨基微珠表面进行处理,将蛋白A偶联到氨基微珠上,再与AFP抗体1进行孵育,得抗体固定化微珠;将抗体固定化微珠与人血清样品进行孵育,结合了抗原AFP的抗体固定化微珠与AFP抗体2进行孵育,FITC标记的能够识别AFP抗体2的二抗与抗体固定化微珠进行孵育,检测荧光强度,即得人血清样品中的AFP。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