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7925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796484.0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加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纱束加捻设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纱束加捻设备,包括退绕装置、导纱装置和加捻装置;所述退绕装置呈柱状,缠绕有待加捻纱线的退绕纱管套设在所述退绕装置上,所述导纱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滑轮,所述待加捻纱线通过所述滑轮调整方向进入所述加捻装置加捻,所述退绕装置的轴线与所述滑轮的轴向平行,以使所述待加捻纱线与所述退绕纱管和所述滑轮均相切。退绕装置的轴线与滑轮的轴向平行,使待加捻纱线在由退绕装置传输至滑轮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旋转,也就不为待加捻纱线引入捻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732686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689618.2
申请日:2023-06-12
Applicant: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机织预制体引纬机构,包括打纬支架、选纬机构、剑杆牵引机构、辅助夹纱机构和剪纱机构;选纬机构安装于打纬支架的一端处,其包括选纬送纱机构,该选纬送纱机构可相对打纬支架垂直移动及左右移动;剑杆牵引机构安装于打纬支架的另一端处,其包括有剑杆,该剑杆可相对打纬支架垂直移动及前后移动;辅助夹纱机构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安装于打纬支架的左右两端处,并且可相对打纬支架垂直移动;剪纱机构设置于打纬支架上安装选纬机构的一端处。本发明通过选纬机构及剑杆牵引机构的垂直移动,使剑杆在上下不同的区域内对纱线进行引纬,故本发明减小了整体占用的空间,本发明不需要更换储纱器,提高了三维机织预制体的编织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455272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429429.1
申请日:2023-04-20
Applicant: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纱线张力控制电路及方法,电路包括:电流获取模块、转子位置获取模块、控制单元、驱动电路和电动机;电流获取模块的输入端与驱动电路连接,输出端与控制单元连接,电流获取模块用于采集流过驱动电路的电流;转子位置获取模块的输入端与电动机连接,输出端与控制单元连接,转子位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动机的转子位置;控制单元与驱动电路连接,控制单元用于接收预设信号,并基于预设信号、采集到的电流和转子位置向驱动电路输出第一控制信号;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电动机连接,驱动电路用于根据第一控制信号的电平状态控制电动机的输出扭矩;电动机用于给纱线提供稳定的张力。本发明电路能够提供恒定的扭矩,保持纱线张力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4606622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210289802.3
申请日:2022-03-23
Applicant: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D03D25/00 , D03D1/00 , D03D3/02 , D03D13/00 , D03D15/242 , D03D15/267 , D03D15/27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织圆管及其织造方法,圆管采用2.5D机织设备织造,利用模具辅助织造,无需专用圆织机或三维编织设备,圆管由经纱与纬纱相互交织而成,经纱分为上部经纱与下部经纱,上部经纱与下部经纱的层数与列数以中线为轴呈轴对称关系,纬纱采用梭子引入,梭子数量与上部经纱或者下部经纱层数相等,纬纱沿着圆管圆周方向及轴向连续。织造过程利用模具保证纬纱的张力,精确控制幅宽边缘的经密,所述圆管织造过程包括:a‑模具设计,b‑工艺设计,c‑上机织造。本发明旨在利用2.5D机织设备实现不同规格圆管的织造,织造过程利用模具辅助,解决幅宽边缘经密不稳定问题,织造工艺简单可行,织造效率高,尺寸精度高,编织圆管复合成型质量佳。
-
公开(公告)号:CN114635217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0229209.X
申请日:2022-03-09
Applicant: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机织复合材料风扇流道平台预制件及其制备方法,预制件包括面板P1、第一侧壁P2和第二侧壁P3,所述面板P1形成流道平台L0的流道面L1,所述第一侧壁P2和第二侧壁P3的底侧面与所述面板P1连接,所述第一侧壁P2和第二侧壁P3之间至少部分通过折叠重合从而与所述面板P1共同形成盒状结构,第一侧壁P2和第二侧壁P3之间的折叠重合部分构成盒状结构的封顶L4,第一侧壁P2和第二侧壁P3还分别形成与所述面板P1连接的第一加强筋L2和第二加强筋L3。本发明流道平台具有结构一体性好,实现两侧加强筋、封顶区及流道面一体连接,操作简单,外观均匀,满足离心力变形和强度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067400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010997310.0
申请日:2020-09-21
Applicant: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纺织复合材料拉伸和压缩试样制备装置和方法,所述试样制备方法区别于常规复合材料试样制备方法,基于复合材料特有的单胞属性,能够实现拉伸、压缩试样和加强片几何尺寸参数可变。该制备方法能够增加工装的通用性,减少工装成本,保证试样制作的平行度和垂直度,增加加强片与试样本体之间的结构胶分布均匀性,减少加强片的粘贴质量对操作人员依赖程度,保证试样加强片粘贴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为试验数据的可靠性、离散性和真实性提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5122673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110336329.5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预制体能否满足纤维体分含量设计要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多组具有不同材料层数的预制体,分别测量所述预制体在自然状态下的自然厚度的数值和被压缩到满足纤维体分含量设计要求时的压缩厚度的数值;根据得到的数值获得不同材料层数的预制体的自然厚度与压缩厚度的关系,建立数据模型或数据对照表;确定被检测的预制体的检测点和对应位置的材料层数,测量被检测的预制体在检测点处的自然厚度;将被检测的预制体的自然厚度与预制体在设计时的压缩厚度所对应的自然厚度进行比对,判断被检测的预制体能否满足纤维体分含量设计要求。本发明不仅减少了操作步骤,有效提高了检测效率,而且大大降低了检测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547772B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110637171.5
申请日:2021-06-08
Applicant: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9D9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结构风扇叶片制备方法,所述叶片包括由开口区(22)和纯复合材料区域(21)形成的预制体复合材料部分(20)、金属前缘部分(30)及连接复合材料部分(20)与金属前缘部分(30)的缝合线(40),在所述复合材料部分(20)的一侧设置开口区(22),将金属前缘部分(30)插入所述开口区(22)后用缝合线(40)将金属前缘部分(30)和复合材料部分(20)缝合联结得到所述风扇叶片。本发明通过纤维缝合将金属与复合材料相结合,避免使用单一的胶接连接方式,增加金属与复合材料之间的结合强度,可实现叶片的RTM一体化制造成型,实现金属夹芯结构与三维机织预制体一体化的制备,实现叶片减重,并满足抗冲击性能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538680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011206157.1
申请日:2020-11-02
Applicant: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IPC: D03D2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中空盒状纤维增强体及其制备方法、中空盒的制备方法,中空盒状纤维增强体的盒底、盒身及垫层均采用一体编织,盒侧壁不会出现散落现象;盒身的底部的连接部与盒底之间形成第一道面连接;垫层的底部臂与盒底之间形成面抵接,增强臂与盒的侧壁之间形成面抵接,使盒底与盒身形成第二道面连接,向预制体内注入基质材料而固化后,提高盒的侧壁的强度;两道面连接使盒底与盒身之间的连接牢固,提高整个中空盒的刚度,改善其力学性能;在制备方法中,盒身预制体及垫层预制体通过贴合中模或顶模的壁而弯折来形成中空通道,在编织过程中只编织平板状预制体,而无需编织出中空通道,从而降低中空盒的制备难度及提高其制备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635217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210229209.X
申请日:2022-03-09
Applicant: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机织复合材料风扇流道平台预制件及其制备方法,预制件包括面板P1、第一侧壁P2和第二侧壁P3,所述面板P1形成流道平台L0的流道面L1,所述第一侧壁P2和第二侧壁P3的底侧面与所述面板P1连接,所述第一侧壁P2和第二侧壁P3之间至少部分通过折叠重合从而与所述面板P1共同形成盒状结构,第一侧壁P2和第二侧壁P3之间的折叠重合部分构成盒状结构的封顶L4,第一侧壁P2和第二侧壁P3还分别形成与所述面板P1连接的第一加强筋L2和第二加强筋L3。本发明流道平台具有结构一体性好,实现两侧加强筋、封顶区及流道面一体连接,操作简单,外观均匀,满足离心力变形和强度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