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针菇子实体全组分的植物基人造肉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04725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110291521.7

    申请日:2021-0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金针菇子实体全组分的植物基人造肉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食品新产品的研发领域。本发明所述的金针菇子实体全组分人造肉产品,无传统植物蛋白肉的豆腥味,也无金针菇本身的菌菇味,该产品的金针菇经前期熟化处理已祛除菌菇味,所以获得的产品本身无任何异味,经风味增香剂的作用,可很好的模拟肉类风味,且无其他异味感,并能保持金针菇特有的营养价值。且该产品是经由捶打过程而具有的类肉纤维结构,其紧致性、弹性、内部纤维结构都更加像肉,无挤压技术造成的层状缺陷;解决了目前金针菇产业精深加工产品缺乏,鲜售货架期短,企业利润低等产业难题。

    一种含银耳芽孢多糖即食蔬菜冲泡固体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67448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110281624.5

    申请日:2021-0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含银耳芽孢多糖即食蔬菜冲泡固体饮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食品领域。本发明以新鲜蔬菜为原材料,包括万年青、包菜、胡萝卜、菠菜、芹菜、香菇,经冷冻干燥技术以及超微粉碎技术,保留绝大多数营养成分的同时制成干燥均匀细微的蔬菜粉;使用营养丰富且廉价易得的蔬菜进行搭配,获得配比科学、蔬菜风味浓厚的蔬菜粉添加量配方。引入的银耳多糖自身所包含了更多元的营养元素,具有降血压血脂,抗衰老抗肿瘤等活性。通过优化银耳芽孢多糖的最佳添加量,改善了本产品的稳定性、吞咽感,并且使本产品在补充蔬菜营养的同时,具有了更多的健康功能,且由于其独特的粘稠度,适合老年人、幼儿以及咽喉患者等吞咽困难人群食用。

    一种蛹虫草源人造肉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47114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110206024.2

    申请日:2021-0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蛹虫草源人造肉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原料预处理→加入辅料搅拌均匀→捶打至出筋→成型→蒸制成熟→脱模→烹调后食用的工艺流程。本发明产品加工过程中没有经过漂烫、腌制和油炸等操作,能保持蛹虫草独特的鲜美口感和特有的营养价值。且加工过程中将蛹虫草组织破碎,解决了老人和小孩咀嚼困难,吞咽困难的问题。蛹虫草是占比例最大的原料,成品菌菇味浓郁,弹韧性佳,外观以及纤维感酷似纯肉,适合在人群中大面积推广。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生物酶交联法制备得到的蛹虫草源人造素肉,能降低钠盐和磷酸盐的摄入,以满足广大素食主义和追求健康饮食的消费者,产品必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种含有银耳芽孢胞外多糖的保湿润肤乳

    公开(公告)号:CN109953903B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1910251602.7

    申请日:2019-03-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银耳芽孢胞外多糖的保湿润肤乳。所述银耳芽孢胞外多糖的制备过程为:取银耳芽孢发酵液的上清液,加入无水乙醇沉析;然后将沉淀加水溶解后取上清液用Sevage法去除蛋白,离心得上清液,再加入乙醇沉析,沉淀经冷冻干燥后即可制得银耳芽孢胞外多糖。本发明以银耳芽孢的发酵液为原料,从中分离、提取具有保湿作用的胞外多糖,经过纯化后的胞外多糖具有很好的保湿作用,甚至保湿作用优于甘油;同时还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所述胞外多糖可作为保湿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成分应用于制备护肤品;制备的护肤品不仅具有很好的保湿作用,同时还具有修复UVB辐射造成的细胞损伤的功能。

    一种金针菇源人造素肉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31401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010098443.4

    申请日:2020-02-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金针菇源人造素肉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采用原料预处理→熟化→搅拌→加入固体辅料搅拌均匀→成型→蒸制成熟→脱模→烹调后食用的工艺流程。加工过程中没有经过漂烫、腌制和油炸等操作,能保持金针菇独特的鲜美口感和特有的营养价值。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可行,条件易于控制,便于工厂化生产,具有重要的实际推广应用价值。金针菇源人造素肉为白色或红色、质地均匀,金针菇味浓郁,弹韧性佳,可使用多种烹调方法制作成不同的菜肴,适合所有人群食用;且富含功能性成分,本产品有利于改善人体新陈代谢,且食用方便,老少皆宜。

    侧耳类食用菌麦角硫因合成酶PEGT1和PEGT2在合成麦角硫因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551697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1910789954.8

    申请日:2019-0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侧耳类食用菌麦角硫因合成酶PEGT1和PEGT2在合成麦角硫因中的应用。本发明从侧耳类食用菌平菇、白灵菇、杏鲍菇出发,克隆并功能鉴定了这三种侧耳类食用菌麦角硫因合成编码相关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2、4、6、8、10、12所示,分别与pET‑32a(+)表达载体连接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异源表达,并实现了体外合成麦角硫因。本发明首次阐明了侧耳类食用菌麦角硫因生物合成途径,表明其具有更简洁的合成通路,即由Pegt1、Pegt2两个基因参与麦角硫因的合成,同时,本发明构建的基因工程细胞安全稳定,生产周期短,显示出其在麦角硫因的应用开发中的重大价值。

    金针菇基因Fvegt1、Fvegt2和Fvegt3在合成麦角硫因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554414B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1811332635.6

    申请日:2018-1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金针菇基因Fvegt1、Fvegt2和Fvegt3在合成麦角硫因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合成领域。本发明通过同源克隆法和基因合成法从金针菇菌丝体中克隆了麦角硫因合成途径中的3个基因,进行了体外表达,实现了体外生物合成金针菇麦角硫因。FvEgt1能将His、Cys、SAM和FeSO4等底物催化形成AdoHcy和HerSul;FvEgt2能与Cys结合,激活半胱氨酸的SH形成硫阴离子;而FvEgt3则催化PLP与HerSul形成酮亚胺复合物;前者活化的硫阴离子亲核攻击酮亚胺复合物后便可形成麦角硫因。本发明首次阐明了除细菌、子囊菌等以外的担子菌金针菇中麦角硫因的生物合成途径。

    一种含有银耳芽孢胞外多糖的保湿爽肤水

    公开(公告)号:CN109984955A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910252964.8

    申请日:2019-03-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银耳芽孢胞外多糖在制备保湿护肤品中的应用,以及一种含有银耳芽孢胞外多糖的保湿爽肤水。所述银耳芽孢胞外多糖的制备过程为:取银耳芽孢发酵液的上清液,加入无水乙醇沉析;然后将沉淀加水溶解后取上清液用Sevage法去除蛋白,离心得上清液,再加入乙醇沉析,沉淀经冷冻干燥后即可制得银耳芽孢胞外多糖。本发明以银耳芽孢的发酵液为原料,从中分离、提取具有保湿作用的胞外多糖,经过纯化后的胞外多糖具有很好的保湿作用,甚至保湿作用优于甘油;同时还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所述胞外多糖可作为保湿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成分应用于制备护肤品;制备的护肤品不仅具有很好的保湿作用,同时还具有修复UVB辐射造成的细胞损伤的功能。

    一种含有银耳芽孢胞外多糖的保湿润肤乳

    公开(公告)号:CN109953903A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910251602.7

    申请日:2019-03-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银耳芽孢胞外多糖的保湿润肤乳。所述银耳芽孢胞外多糖的制备过程为:取银耳芽孢发酵液的上清液,加入无水乙醇沉析;然后将沉淀加水溶解后取上清液用Sevage法去除蛋白,离心得上清液,再加入乙醇沉析,沉淀经冷冻干燥后即可制得银耳芽孢胞外多糖。本发明以银耳芽孢的发酵液为原料,从中分离、提取具有保湿作用的胞外多糖,经过纯化后的胞外多糖具有很好的保湿作用,甚至保湿作用优于甘油;同时还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所述胞外多糖可作为保湿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成分应用于制备护肤品;制备的护肤品不仅具有很好的保湿作用,同时还具有修复UVB辐射造成的细胞损伤的功能。

    一种DBAT突变酶D166H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524893B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610029794.3

    申请日:2016-0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DBAT突变酶D166H及其应用。所述的突变酶D166H是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的DBAT酶的第166位氨基酸由Asp改变为His;其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6。该突变酶在利用乙酰辅酶A的催化效率上比野生型酶提高了11倍,大大提高了乙酰辅酶A的使用率和产物巴卡亭Ⅲ的产量。同时,为降低生产成本,本发明寻找了7种新型酰基供体,突变酶均能高效利用乙酸乙烯酯、乙酸戊酯和乙酸异丙烯酯,其中对乙酸乙烯酯的利用率提高了74倍,能作为替代昂贵的乙酰辅酶A底物用于制备巴卡亭Ⅲ。迄今为止,在生物合成巴卡亭Ⅲ的研究中,并未发现有以非植物辅酶类为酰基供体并体现高利用率的研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