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FSAE方程式赛车无级调节刚度的横向稳定杆

    公开(公告)号:CN211844013U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922197717.0

    申请日:2019-12-10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实现FSAE方程式赛车无级调节刚度的横向稳定杆,作为赛车的后悬架系统中的横向稳定杆。所述横向稳定杆位于后桥上方,容易维修和调校。所述横向稳定杆通过使弯杆在螺纹配合中转动进行刚度调节,可以实现设计范围内刚度的无级调节。(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柔性夹层核心
    2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762502U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323574946.2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柔性夹层核心,包括:对称波纹层级蜂窝和层级支撑柱;所述对称波纹层级蜂窝是由层级波纹边通过周期性阵列形成,所述层级波纹边包括以正弦函数f(x)=Asin(wx)为基础,利用f(x)=±Asin(wx)关于x轴的对称性形成的顶部拓扑,以及以正弦函数f(x)=Asin(wx)为基础,利用f(x)=±Acos(wx)的对称性形成的底部拓扑;对称波纹层级蜂窝的胞元空间中,设有所述层级支撑柱;所述层级支撑柱的截面采用由内至外梯度层级拓扑,其中最外层子胞边长li和最内层胞元边长l0的关系满足li=(1/2)il0,i表示层级支撑柱的层数。

    多级承载的汽车吸能盒
    2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678670U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323574942.4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多级承载的汽车吸能盒,包括:六棱锥外壳、由外至内填充在六棱锥外壳内的一级吸能器、二级吸能器、以及诱导支撑柱;所述一级吸能器,二级吸能器在填充过程中与诱导支撑柱存在高度差,以将吸能盒分为低速吸能区、中速吸能区和高速吸能区。本实用新型针对传统吸能盒吸能效率低,承载特性与载荷需求匹配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系列新型的超材料设计,通过对其功能的合理匹配,开发了具备高效吸能和多级承载的吸能盒结构。

    组合式汽车碰撞吸能盒
    2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601173U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20682273.3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组合式汽车碰撞吸能盒,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法兰、组合式吸能器及下法兰;所述组合式吸能器包括六棱柱型支撑外壳、置于六棱柱型支撑外壳内的双层梯度式三明治内芯及圆台型支撑底座;双层梯度式三明治内芯由上部的拱壳结构、中部的波纹管及下部的拱壳结构组成;拱壳结构端部布置有回旋式螺纹;其中上部的拱壳结构和下部的拱壳结构平面相向放置,并通过波纹管连接在一起;所述圆台型支撑底座的上端面与下部的拱壳结构的凸面固定连接。

    用于固定FSAE赛车转向机的焊接夹具

    公开(公告)号:CN211840726U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921816133.0

    申请日:2019-10-25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固定FSAE赛车转向机的焊接夹具,包括焊接转向耳片底板、转向机外壳、转向机外壳管、转向耳片、焊接平台;所述焊接转向耳片底板、转向机外壳、转向机外壳管及转向耳片均设置于所述焊接平台上;所述焊接转向耳片底板的中部轴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孔,所述转向机外壳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配合孔,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及第一连接配合孔固定连接实现所述转向机外壳与所述焊接转向耳片底板的固定连接;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转向机与车架之间的误差减小。(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方程式赛车齿间间隙调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0087975U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920668381.9

    申请日:2019-05-10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程式赛车齿间间隙调整装置,包括一齿轮轴、一齿条、一中间壳体和两端盖,该齿轮轴设有齿轮部,该齿条设有齿条部。该中间壳体具有一主体部和两套筒部,两套筒部轴线对齐,主体部设有前后贯穿的中间腔体,主体部还设有两分别对齐接通该两套筒部的贯穿口,主体部前后端部都形成有法兰部,法兰部上设有两第一长条孔。该端盖上设两第二长条孔。该齿条穿过两套筒部,齿轮轴通过轴承连接在两端盖,齿轮部、齿条部位于中间腔体。另配设锁接机构将端盖锁接在法兰部,通过锁接机构沿长条孔上下调节能上下调节齿轮轴以使齿轮部和齿条部啮合。它具有如下优点:保证转向系统的稳定性,转向机对减少转向自由行程有很大改善。(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