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5154181U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520830923.X
申请日:2015-10-26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D11/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隧道内预切槽法施工的支护结构。预切槽法是在隧道土体开挖前,通过预切槽设备形成一个连续的预衬砌支护,最大限度减少隧道开挖对围岩产生的扰动,降低施工风险。本实用新型于围岩拱部内侧纵向构筑多道预衬砌,每道预衬砌尾端搭接到相邻的预衬砌首端的上方,所有预衬砌内侧施做有喷射混凝土找平层;喷射混凝土找平层内侧构筑有拱墙二衬;围岩仰拱部内侧构筑有仰拱初支和仰拱二衬,与预衬砌、喷射混凝土找平层和拱墙二衬成环拼接;所述支护结构沿隧道通长设置。本实用新型能够在隧道开挖前施作素混凝土或钢纤维混凝土预衬砌结构,降低隧道开挖对围岩产生的扰动,保证在支护情况下进行隧道开挖,减少施工沉降,降低施工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205135659U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520832251.6
申请日:2015-10-26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D11/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控制隧道沉降的拱脚支护结构。黄土隧道净空位移具有显著的垂直位移的特性,拱部下沉具有整体下沉特性,拱脚与拱顶下沉同步。本实用新型于隧道两侧拱脚底端通长设置,在隧道两侧拱脚底端外侧设置多道横向水平的基底钢板,基底钢板表面与隧道拱脚初衬之间设置斜向钢架;于基底钢板上方、斜向钢架范围内喷涂混凝土构筑成大拱脚,斜向钢架包覆于大拱脚内部,大拱脚外侧呈斜面。本实用新型达到提高隧道拱脚处的承载性能,有效控制隧道拱部沉降变形的目的,结构简单,工程造价低,同时易于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206801579U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720568381.2
申请日:2017-05-22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隧道基底加固的桩梁复合结构,沿整体道床板侧壁两侧设置成列布置的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穿透整体道床板下方的仰拱填充和仰拱结构,深入至稳定牢固基岩,将仰拱填充、仰拱结构和基底以下围岩连接为一个整体;钻孔灌注桩桩顶沿隧道纵向设置纵梁,将钻孔灌注桩与纵梁连接为一个整体。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加固技术能够提高隧道基底结构的整体刚度,改善基底结构的承载性能,有效解决隧道基底结构隆起、沉降变形以及水平位移等病害。(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5154177U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520830791.0
申请日:2015-10-26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D9/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异物侵入的防护明洞结构。隧道洞口有异物侵入很难清理且影响施工进度,危及运营安全,对生命、财产有较大隐患。本实用新型于隧道洞口设置,自下而上包括桩基、灰土换填和明洞主体;桩基于隧道中线两侧对称设置两列,两侧桩基的桩顶各构筑有一道纵向的灰土换填,两侧灰土换填上方构筑呈棚洞状的明洞主体;明洞主体两侧底端与灰土换填的连接部设置有横截面扩大端。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防止异物进入隧道内,结构简单,工程造价低,同时易于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205152975U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520830160.9
申请日:2015-10-26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内软基处理的钢管桩复合地基结构。在软弱地层中修建隧道工程,由于地基承载力不足,将导致隧道失稳变形,沉降量大,严重影响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本实用新型于隧道基底围岩内设置竖直的钢管桩,呈梅花形布置,钢管桩内部填充有水泥砂浆,钢管桩顶部设置有灰土褥垫层;灰土褥垫层上方设置仰拱初期支护,仰拱初期支护上方设置仰拱二衬。本实用新型能将隧道基底围岩形成复合地基,从而提高隧道内软弱地基承载力,满足隧道结构所需承载力和沉降要求,保证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204691783U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520301023.6
申请日:2015-05-12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特高岩温隧道复杂围岩条件下的支护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高温围岩对隧道内施工环境和运营环境的影响,需要将高温围岩与隧道内环境相对隔离。本实用新型沿隧道环向围岩内设置初期支护结构;初期支护结构内侧设置硬质聚氨酯隔热层;硬质聚氨酯隔热层内侧设置防水层;防水层内侧设置二次衬砌结构;硬质聚氨酯隔热层外侧密贴于初期支护结构,内侧平整;支护结构沿隧道通长设置。本实用新型能将外侧高温围岩与内侧初期支护结构、防水层、二次衬砌结构及施工环境相对隔离,降低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在浇筑期间的内侧温度与混凝土本身的温度差和防水层工作温度,降低二次衬砌的入模温度差,并降低高温围岩对隧道内环境温度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204646249U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520302144.2
申请日:2015-05-12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防单线隧道岩爆的高地应力释放结构。高地应力所引起的岩爆问题显著,不考虑将围岩的地应力进行逐步释放,会威胁到施工安全。本实用新型于隧道上台阶、掌子面开挖轮廓线内侧环向均匀设置多个伸入围岩的环向超前应力释放注水孔,环向超前应力释放注水孔与隧道纵向成小角度并向掌子面开挖轮廓线外侧延伸;于隧道上台阶掌子面沿隧道纵向设置多个掌子面超前应力释放注水孔,掌子面超前应力释放注水孔位于环向超前应力释放注水孔内圈。本实用新型施工方法简单,不影响隧道掘进的其他工序,不增加其他设备,投资增加少,安全可靠,利用超前应力释放注水孔,软化围岩,提前使高地应力得以释放。
-
公开(公告)号:CN202416336U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1220001969.7
申请日:2012-01-05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黄双林 , 李国良 , 何永旺 , 靳宝成 , 杨国柱 , 田鹏 , 梁文灏 , 刘培硕 , 刘赪 , 李雷 , 李凌志 , 刘国庆 , 刘小刚 , 唐新权 , 严广艺 , 陈海军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风区封闭式混凝土防风明洞。传统的挡风结构一般采用在道路两侧设置一定高度的挡风墙,可以使外界环境与墙内行车的影响有一定的减小,但效果不很明显,积砂现象反而严重。本实用新型设置两排沿线路方向的桩基础,每排桩基础的桩顶设置沿线路方向的桩顶纵梁;桩顶纵梁之间的上方设置拱形的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的背风侧拱部和边墙设置有通风采光孔。本实用新型抗风沙磨蚀性能好,运营维护工作量小,而且能够将外界环境与行车环境的相对隔离,从而使洞内环境和外界互不影响,通风采光孔的设置在不影响结构安全和防风沙效果的基础上,达到自然通风、自然采光,改善洞内车辆运行环境的目的。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