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802751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1031827.5
申请日:2021-09-03
Applicant: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E04B7/14
Abstract: 一种轮辐式预应力张弦穹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径向梁、纬向梁、外围结构柱和屋面,径向梁包括中心内环梁,纬向梁包括预应力张弦梁主梁,预应力张弦梁主梁包括上层张弦梁主梁、下弦索和撑杆,撑杆为可调杆,通过调整撑杆实现调整后的预应力张弦梁主梁在同一荷载作用下各撑杆位置处的弯矩值的比值与在预应力作用下各撑杆位置处的反弯矩值的比值一致。本发明通过调整撑杆,使得张弦梁预应力索在外围撑杆位置转角较大,内部几道撑杆位置处转角逐步减小,根据预应力张弦梁主梁所承受的荷载大小及撑杆布置间距,改变撑杆位置预应力索的转角大小,以适应荷载的变化,并平衡荷载弯矩,达到最大限度调整预应力张弦梁主梁。
-
公开(公告)号:CN111577827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010425880.2
申请日:2020-05-19
Applicant: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承载无关型三维摆式防震装置,自上而下包括盖板、上下限位板和底板,盖板底面设球冠状曲面;上限位板顶板上安装万向滚轮,底面上对应万向滚轮的位置设置有竖向减震模块,竖向减震模块与底板固连形成固定组合体;下限位板上设竖向短柱,其与盖板固连形成移动组合体;承载物置于盖板上,当受震动时,固定组合体是相对底部支撑面保持不动,移动组合体相对固定组合体发生位移,万向滚轮在原位置自由运动并依靠重力场作用回归原始平衡位置。本发明构造简单,使用方便,效果可靠,装置动力特性仅与装置本身构造尺寸有关,可以满足任意承载条件下的防震/振保护需求,在平面内任意方向自由平动同时可防止竖向脱离,适用于高价值物品的防震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10266754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1910375621.0
申请日:2019-05-07
Applicant: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H04L29/08 , G08B21/18 ,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震装置锁定状态监测报警装置、系统及方法,报警装置包括防震上板、防震下板、锁定销轴以及监测电路模块;防震上板上设有锁定上块;防震下板上设有锁定下块;锁定上块内设有连接电路板;监测电路模块通过数据线分别与锁定下块和连接电路板连接,以形成连通回路;锁定销轴可滑动设置于锁定下块上,并可伸入锁定上块内与连接电路板接触,以使连接电路板和锁定下块连通,从而使监测电路模块的连通回路处于连通状态;当锁定销轴脱离锁定上块时,连接电路板和锁定下块断开,从而使监测电路模块的连通回路处于断开状态;采用上述方案,能够简单而迅速的判定防震装置中隐蔽安装的锁定装置处于锁定或者解锁状态,并及时发出警报提示。
-
公开(公告)号:CN112049457B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010938167.8
申请日:2020-09-08
Applicant: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E04G23/02 , E04H9/02 ,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用于古建筑砌体柱的防震拉索的选取方法及防震拉索系统。通过先根据设计经验选取拉索,然后建立包含拉索在内的砌体柱的三维实体离散元分析模型并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求解,判断设置在砌体柱顶部的拉索所需的横截面积以及应加载的预应力的值是否达标。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使拉索能够强化砌体柱的抗震能力的同时保留砌体柱的延性性能,应用于古建筑加固可在符合建筑修缮保护最小干预且可逆原则的前提下完成加固。
-
公开(公告)号:CN111910755B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1910375614.0
申请日:2019-05-07
Applicant: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高层装配式钢结构框架的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包括连接板、高强拉索、锚板和受压弹簧;连接板布置在高强拉索两端位置处;在连接板上、沿着垂直于高强拉索的方向连接有挡板;挡板上开设有穿孔;高强拉索拉设在钢结构框架的框格中;在高强拉索的两端连接有钢拉杆;钢拉杆穿在挡板的穿孔中;锚板连接在钢拉杆上、靠近端部位置处;受压弹簧套设在钢拉杆上、位于锚板与挡板之间;在锚板与挡板之间设置有耗能阻尼器;耗能阻尼器一端与锚板固定连接,耗能阻尼器另一端与挡板相接触。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钢支撑在往复荷载作用下容易发生失稳、防屈曲支撑震后残余变形较大,不易修复以及支撑的截面往往较大,影响开窗和墙板的装配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409605B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1910711507.0
申请日:2019-08-02
Applicant: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预应力柱隼连接的钢结构体系的设计方法,包括至少两层沿竖向叠放的钢框架结构;每层钢框架结构的钢柱均在与下层的楼板连接处断开,相邻钢框架结构之间用预应力柱隼连接结构连接;预应力柱隼连接结构包括透眼、套顶榫、弹性材料和高强拉索;透眼设置在下层钢框架结构的钢柱顶部;套顶榫连接在上层钢框架结构的钢柱底部;钢柱底部的套顶榫对应插接在钢柱顶部的透眼中,套顶榫的侧壁与透眼的侧壁之间留有间距,透眼的顶部与上层钢框架结构的钢柱底部之间留有间距;弹性材料设置在套顶榫与透眼之间的间隙中;所述高强拉索贯穿钢结构体系中竖向对应的钢柱。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钢结构施工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连接节点抗震性能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182695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0936129.9
申请日:2020-09-08
Applicant: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砖石质古塔文物的防震预应力索系及预应力确定方法,索系包括顶部固定组件、竖向预应力组件、环向预应力组件和锚固端组件。预应力确定分步进行,分别进行砖石质古塔文物整体测绘、材料力学性能检测以及防震预应力索系材料的力学性能检测,获取模型数据,以文物保护最小干预原则为前提,以离散体模型推覆分析为基础,设置能力谱曲线和需求谱曲线,评估砖石质古塔文物的抗震性能,可根据砖石质文物本体几何特征、材料性能、所处地区的差异,制定有针对性的预应力施加方案,解决了砖石质古塔文物加固措施设计中缺乏量化方法的问题。本发明无需对文物本体开槽破洞,可逆性强,完整保留砖石质古塔文物历史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0409604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910711484.3
申请日:2019-08-02
Applicant: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预应力装配式钢框架摩擦减震结构体系的设计方法,包括至少两层钢框架结构,相邻钢框架结构在上层柱与下层楼板连接处断开;相邻钢框架结构通过双向滑动摩擦连接装置滑动连接;双向滑动摩擦连接装置包括上C型板、下C型板、摩擦片和连接件;上C型板的板面上开有第一横向长条孔;下C型板的板面上开有第一纵向长条孔;上C型板与下C型板相互插接,且通过穿在第一横向长条孔与对应的第一纵向长条孔中的连接件连接;上C型板与底部连接板连接;下C型板与顶部连接板连接;摩擦片设置在第一顶板与第二顶板之间、第二顶板与第一底板之间以及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之间。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装配式结构钢柱连接结构耗能性能差和连接节点施工困难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775192B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810572452.5
申请日:2018-06-06
Applicant: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塔柱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中,预应力混凝土塔柱结构包括塔柱节段;塔柱节段有一组、沿竖向依次连接;塔柱节段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有下连接环段、中间环段和上连接环段;下连接环段的内侧面上、靠近底面位置处设有下部预埋件,下连接环段的顶面上预留有顶部连接钢筋;上连接环段的内侧面上、靠近顶面位置处设有上部预埋件,上连接环段的底面上预留有底部连接钢筋;预应力混凝土塔柱结构中,相邻塔柱节段之间通过上方的下连接环段的下部预埋件与下方的上连接环段的上部预埋件连接。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预制拼装预应力混凝土塔柱结构的成本较高和施工工期较长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409614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711511.7
申请日:2019-08-02
Applicant: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抗拔的盆式柱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包括上层钢柱和下层钢柱;上层钢柱的底部设置有榫头,榫头的底面为向下凸起的凸曲面;榫头的竖向侧壁上、沿环向间隔开设有一组穿孔,在穿孔中对应设置有弹块;榫头内设置有用以将弹块弹出的弹性构件,弹性构件与弹块的内侧面固定连接;下层钢柱的顶部设置有与榫头相适应的榫槽;榫槽底面为与榫头底面相适应的凹曲面;榫头插接在榫槽中,且榫头的顶部超出榫槽的顶部,榫头上的弹块位于榫槽中;榫槽的顶部内侧、位于弹块上方的位置处沿环向通长设置有水平的卡边,并且卡边与榫头之间留有间距。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连接装置施工过程复杂、施工效率低和抗震性能无法得到保证的技术问题。
-
-
-
-
-
-
-
-
-